《北京集成电路学会成立,促进四圈有效破圈》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李衍
  • 发布时间:2022-12-20
  • 据芯思想微信公众号报道,2022年11月24日,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集聚北京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优势,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北京集成电路学会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会议选举产生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清华大学教授、北京超弦存储器研究院院长魏少军任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陈小男任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任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

    北京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一极,是产业链完整度最强的地区,为集成电路学科建设、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的成立,是发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和推动集成电路学科、技术、产业跨界融合的需求,对于构建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生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更加重要的是,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的注册地址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重点打造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以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为龙头,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等环节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率先在中国大陆建成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产业规模占北京市一半,一批代表企业及研发机构承接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在关键装备及材料、先进工艺开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成果。

    《"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提出,引领集成电路自主可控发展。以自主可控为导向,率先组织开展集成电路产学研用一体化突破,推动芯片设计、先进制造、关键设备、零部件、核心材料、先进封测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布局图像传感器、超高清显示、存储、车规、国产CPU、功率半导体(IGBT)等芯片设计细分领域;强化制造领域引领地位,加快中芯国际产能提升,支持存储器芯片快速量产;提升关键设备核心竞争力,实现刻蚀、薄膜、离子注入等关键装备全布局,形成区域集中、协同发展的集群效应;联合攻关金属部件、硅基及陶瓷等非金属部件、电子部件的供应安全问题,重点关注光刻机核心部件,支持光学镜头、激光光源、工件台及计算光刻软件等规模化应用,探索光刻机整机测试平台建设;填补核心材料产业空白环节,实现光刻胶、溅射靶材和专用气体等材料国产化突破;加速先进封装工艺和测试能力落地,满足国产CPU、显示驱动和5G射频产品封测需求,补齐区域短板。

    当然,北京高校在集成电路领域也有优势,2021年10月26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全国首批18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北京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4个高校中,北京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入选;在IEDM、ISSCC、VLSI三大顶级IEEE会议中,中国共入选437篇论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贡献了209篇,约占一半。

    学会成立后,将突出学科建设、科学普及、人才培养、产学研用融合等重点,通过建立青年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创办学术刊物、打造品牌活动、举办学科竞赛等形式,将有效整合高校、院所和企业的资源,推动北京集成电路领域全链条的产业发展,促进集成电路领域的教育圈、学术圈、科研圈、产业圈的有效破圈,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2022年8月6日下午,作为全国首家省级集成电路学会,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召开。

  • 原文来源:http://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208/t20220825_2800510.html;https://mp.weixin.qq.com/s/wSTPir-9zbBksXNa-32WOw;http://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208/t20220807_3050920.shtml
相关报告
  •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正式成立,生源和师资来源于何处?》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0-23
    • 10月22日上午,备受产业瞩目的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正式揭牌成立,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时龙兴被聘请为校长,由南京市政协主席、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刘以安为其颁发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校长聘书。 南京市政协主席、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刘以安(左)为时龙兴(右)颁发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校长聘书 集成电路大学的体系、生源和师资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更像是一个衔接高校和企业、推进产教融合的开放平台,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企业选才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时龙兴揭秘之前,大家对于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的体系、生源和师资充满了诸多了疑问。 时龙兴表示,南京集成电路大学采用“5+1+2”(“5”类学院、“1”个科技园、“2”个办公室)的设置,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产业人才的培养。 “5”类学院分别是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学院、微电子学院示范基地、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集成电路国际学院和集成电路未来技术学院。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学院,聚焦核心关键技术 EDA,通过举办“集成电路 EDA 设计精英挑战赛”以赛促教、成立“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产教融合联盟”等方式进行探索,聚合产学优质资源,热点技术研究导入,着眼卡脖子问题突破,培育 EDA 新生力量。 微电子学院示范基地,依托“集成电路全流程工程实践教学联盟”,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人才培养相互补充,通过建设共享案例库、组建师资团队等方式,进行全流程工程实践、搭建教学流片平台,实现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 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依托 FPGA 创新设计竞赛和嵌入式暨智能互联大赛两个全国性大赛,积极联合国内外高校与整机企业的参与,发挥好芯片对整机产业倍增器作用促进高校接触最新产业技术,将全国优秀案例应用到教学改革,通过竞赛检验教学成果,达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良性循环。 集成电路国际学院,通过“引进人、培养人”,展开前沿科技论坛、国际名家讲堂、赴外交流活动、共建交流会、跨国企业实习等活动,融汇全球“智力资源”,协同多方资源,驱动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未来技术学院,聚焦 AI、5G/ 6G、量子计算、车联网、第三代半导体等集成电路革命性、颠覆性的前沿技术,联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个科技园即集成电路大学科技园,通过“5 个学院”,筛选出优秀人才及项目,依托集成电路大学科技园,展开产学研工作,扶持科技企业的孵化、扩大优秀人才的招引、促进创新成果的落地。 “2”个办公室则是就业和创业指导办公室和师资与学员服务办公室。 关于生源,时龙兴介绍说,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的学生: 来源于高校已具备基本专业知识的学生; 来源于跨学科的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相关工作的学生; 来源于企业招聘的尚在培养期的初级职员。 学校将会按照岗位分类依据学员专业基础和就业兴趣进行招生,招生规模以企业需求为准。授课方式突出个性化,依据学员的薄弱环节、企业需求的岗位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最终学生毕业获得的证书是经过实践考核认证的结业证书。 根据时龙兴的介绍,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的老师主要是企业资深工程师、国内外行业专家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校老师。 加速产业链人才补充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 年版)》显示,截至 2019 年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在 51.19 万人左右,增长 11.04%。从产业链环节来看,设计业、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分别为 18.12 万人、17.19 万人和 15.88 万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 13.22%、19.39%和 1.34%。虽然产业人才供给有所好转,但人才缺口依然较大,且相关专业学生进入企业“解决问题”能力欠缺。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创办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更符合产业的需求。 以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学院为例,其重点培养学生 EDA 设计方面的能力。目前,中国市场,国产 EDA 只占一成份额,国内 EDA 厂商的生存空间十分受限。 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王礼宾在活动上分享了题为《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快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主题演讲。他强调,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人才是重中之重。 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王礼宾 芯华章由一支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创始团队于 2020 年 3 月创立,致力于提供 EDA 智能软件和系统的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助力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云服务和超级计算等多领域的发展,为合作提供自主研发、安全可靠解决方案与服务。相信通过和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的合作,未来的芯华章在国产 EDA 领域会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落户江北,辐射全国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落地在南京江北新区,将以面向产业人才为定位,与传统高校取长补短,以机制创新、相互补充的方式,解决当前人才培养难点,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成为衔接政府、高校、企业以及推进产教融合的开放平台。 近年来,江北新区围绕“芯片之城”,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和规模产业集群,引进了台积电、华大九天等 400 余家集成电路企业,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制造等全产业链环节。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表示,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是创新名城建设的引爆点,其揭牌意味着新区在打造自主可控的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上,再次迈出坚实的步伐,未来希望大学加快集聚创新人才,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新区也将力争到 2025 年,全产业链规模超 3000 亿元,吸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超 3 万人,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集成电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 本次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揭牌仪式和产业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同时举办,由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主持,除刘以安、罗群外,还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管兆勇,东南大学副校长丁辉等人出席活动。 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
  • 《北京水利学会》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2-02-29
    • 北京水利学会的前身是中国水利学会北京分会。中国水利学会北京分会成立于1957年4月,直属中国水利学会领导。1961年改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领导,改名北京市水利学会。1966年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会被迫停止活动。1978年6月北京市水利学会恢复活动,并改名为北京水利学会,挂靠单位是北京市水利局。   北京水利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由北京水利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团体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发展我国水利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团结广大水利科学技术工作者,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发扬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发展;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民主办会,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水利科技繁荣和发展,促进水利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促进水利科技人才的成长,促进水利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