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10-14
  •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党组成员、秘书长汪克强和来自院内近20家单位有关院士专家参加。揭牌仪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主持。

    揭牌仪式上,汪克强宣读了中国科学院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的通知。易炼红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对江西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的设立,填补了江西无大院大所直属机构的空白,对江西省进一步优化创新格局、完善创新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衷心希望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强化“产学研用金”结合,加快推动江西省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院省双方以此次揭牌为新的起点,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合作水平,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江西省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与中国科学院一道,全力以赴把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使之成为院省合作的新标杆;在中国科学院的指导帮助下,进一步强化江西的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促进有关产业集约化、高端化发展;及时解决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每位科研人员在江西工作安心、发展顺心、生活舒心。

    白春礼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是院省双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战略举措和重大进展成果。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在江西省设立的第一个院属事业单位,是院省科技合作的里程碑。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承担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赣江创新研究院发展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胆进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探索,探索建立新时期科研院所现代治理体系;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理念,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努力营造“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创新生态;打破地域、区域、领域的界限,有效集聚各类相关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完整创新链条,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反馈制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将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与赣南红色基因相融合,牢固树立“创新为民、科技报国”的科研价值观,让青春在赣江创新研究院发展中闪光,努力把赣江创新研究院早日打造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国家科研机构。

    白春礼、易炼红等共同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揭牌,并参观了实验室。

    根据院省共建协议,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规划用地1130亩,目前一期7.35万平方米已经投入使用,二期今年底开工建设,将形成科研教学、技术孵化、生活一体化的综合性科研聚集基地。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揭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16
    • 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签约揭牌仪式暨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在南昌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江西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主任刘奇,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江西中心)将面向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领域,集聚中国科学院及江西省创新资源,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引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等要素紧密融合,提升江西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和带动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为江西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白春礼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取得的丰硕成果。白春礼表示,共建产业创新平台,推动区域跨越发展是省院双方贯彻落实国务院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部署,是面向江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核心需求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正式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以来,中国科学院和江西省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下一步中国科学院将进一步围绕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继续为新时期江西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做好科技支撑。 白春礼说,进一步做好院省合作工作,一是要以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成立为契机,积极探索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新道路和新模式;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战略合作,力争在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亚热带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共同打造特色学科和产业创新集群;三是梳理经济社会发展的“卡脖子”科技问题,集智攻关,构建相互交融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四是要积极推进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 刘奇对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对江西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推进创新江西建设,迫切需要与中国科学院保持更紧密、深入的合作。希望中国科学院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支持江西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推动大科学装置在江西落户,更多团队、成果、项目、资源在江西扎根;着力推动江西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发展;着力研究推广生态环境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和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先进技术;着力推动扶贫、扶智、扶技相结合,加大贫困地区科技扶贫力度;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支撑。 刘奇指出,江西将认真落实好省院会商合作事项,全力支持中国科学院江西中心建设,及时解决中国科学院江西中心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中国科学院人才团队在江西创新创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努力把中国科学院江西中心打造成省院科技合作的示范基地,推动省院合作结出创新的丰硕果实。 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院所与江西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国科学院江西中心签署了研发项目、创新平台、人才团队、产业基地等系列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结束后,白春礼、刘奇一行还考察了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省科学院。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以来,已有30多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与江西省开展了科技合作,产业化项目累计达100多项,累计为地方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10亿元,新增利税35亿元。仅2017年,中国科学院与江西当地企业的各类合作项目共达78项,合作领域涉及新材料、先进制造、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年销售收入达56.1亿元,实现年度利税10.0亿元,折合社会效益51.0亿元。 中国科学院、江西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 《重磅平台助推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揭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27
    • 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在新区众创园揭牌,标志中国科学院这一高层次科研平台落地宁波杭州湾新区。研究院将充分促进科技成果在新区的转化及产业化,提升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新区创业创新生态链,释放创新引擎的澎湃动力,助推加速打造世界级专业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是中国科学院在与宁波共同出资建设的直属科研机构,下设材料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四个研究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宁波材料所已成为“长三角”区域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育、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新型的创新研究机构。 作为宁波市“科技争投”创新大项目行动工作任务之一,杭州湾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打通“从材料研究到应用工程化”技术链的重要工程化平台,其主要功能定位为突破关键技术,形成工程化研发能力,输出产业化技术,就地实现技术转移,引领相关产业发展。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了解到,杭州湾研究院首期投入15亿元,采用“事业+企业法人”的模式建设新型工程化创新平台。研究院将围绕宁波打造汽车制造、新材料等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着力打造先进海洋功能防护材料、聚合物先进加工技术、生物基化学品和新材料、高性能碳纤维及树脂复合材料、高性能永磁电机系统制造与测试、高性能锂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等8-1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化重点研发方向,加强工程化研发能力建设,输出产业化技术,为地方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成果的稳定供给。 杭州湾研究院将通过搭建科研到产业化的桥梁,提升技术成熟度;加速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建设集工程化验证与示范、全球成果集聚与熟化提升、公共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推进系统性成果产出,吸引全球成果,推进成果熟化,持续输出成果,催生新产业新企业,支撑宁波杭州湾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浙江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路径。目前,新区已集聚了吉利汽车全球研发总部、康龙化成宁波园区、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复旦杭州湾科创园、众创园、智能终端产业园、沪甬合作产业园等一批高端科创平台,创新发展呈现蓬勃之势。随着这些科创平台的创新张力,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也随之强化。截至目前,新区已集聚各类人才近6.12万名。其中高层次人才5260名,比2010年分别增加3倍和7倍。新区企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89%,远超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