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光伏无限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07
  • 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的低丘荒坡坐落着200兆瓦地面电站,这是由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国内最大林农光互补地面电站,这个投资近20亿元,占地6300亩,装机200MW的地面电站年均发电量2亿度,可满足江山市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运营25年,可减少碳排放453万吨,节约标准煤163万吨。

    正泰江山200MW林农光互补电站是国内分布式光伏的典范。在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风电、光伏再次站上高点,成为环保领域的先锋队与主力军。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任务上也定调,“要加快风电光伏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总量较‘十三五’有大幅增长。”

    政策红利

    风电、光伏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利好。碳达峰、碳中和以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的目标,明确了光伏、风电等未来在碳减排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12月12日,中国主要领导人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而此前中国官方指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明确2021年要抓好八项重点任务,其中第八项指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根据截至2020年9月底数据显示,中国风电、光伏并网装机距离12亿千瓦还有近7.5亿千瓦的差额,推动风电和光伏加速发展,将成为中国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

    政策屡屡释放“大红包”,风电、光伏行业也纷纷应和。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日前透露,初步预计2020年光伏新增装机可能达到35GW左右,持续8年全球第一,光伏的利用率保持高水平。任育之还预测2020年年底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将达到2.4亿千瓦,年底光伏发电从规模上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光伏行业协会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新增装机有望达70-90GW,全球年均有望达222-287GW,远超目前水平。

    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风电行业设定了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

    作为风电行业最大的整机厂商,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2020年10月15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方向已经明确,就是要将可再生能源的规模,从原来占比不高的主力能源发展成为真正的主力能源。

    “对比中国和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数据后可以发现,2019年的可再生能源中,风电在全网发电量中占5.5%,光伏占3%,合计8.5%。而德国2019年的风电在全网容量中占24.67%,光伏占9%,合计超过了33%,接近三分之一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从定位的角度看,我们期望风电可以变成真正的主力能源。”曹志刚还表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撰文指出,“中东南部地区完全可以大规模开发本地风能资源,实现‘电从身边来’,落实中东南部地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站上风口

    “碳中和”引爆市场,风电、光伏产业链企业在二级市场被点燃,更有光伏企业获得了资本青睐。

    2020年以来,隆基股份从1月2日开盘24.7元/股,到12月29日收盘报88.4元/股,近一年时间,隆基股份大涨257.9%,市值早已突破3000亿元,坐上光伏产业链头把交椅;另一家获得高瓴资本投资的光伏企业通威股份市值则也早已突破1500亿元,从1月2日开盘13.11元/股,到12月29日收盘报36.95元/股,股价大涨181.85%;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市值也一度达到1000亿元,坐上第三把交椅。

    与此同时,诸多风电、光伏产业链公司也在2020年IPO。上能电气、赛伍技术、天合光能等在内超10家光伏企业上市;风电企业也不落后,12月17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O首发过会。

    为了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国家相关能源企业积极响应,纷纷调高了“十四五”期间相关的新能源发展计划。各大央企表示未来可再生能源将“倍速”增长,并调高了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十四五”装机规模。

    此外,油气公司、核电公司也加速入场新能源领域。近日,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宣布投资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局光伏发电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中海油与中广核则更“偏爱”海上风电。自2019年初以来,中海油重新按下开启海上风电业务的按钮。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在2020年上半年曾透露,目前中海油正在商谈的风电项目,主要有广东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和山东沿海地区。

    12月16日,随着最后一台机组的并网,中广核新能源广东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73台风机全容量投产运行。“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顺利投运,为即将到来的海上风电建设高潮树立了行业标杆。”中广核新能源执行董事、总经理李亦伦表示。

    发展闯关

    政策利好归政策利好,但是要将政策真正落地,风电、光伏才能长久发展,这其中最主要解决的则是消纳这个“老大难”问题。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朱明12月21日在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消纳的问题,“十四五”面临消纳和接入两个问题并存,所以说要解决消纳问题,首先要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也就是新一代电力系统;另一方面,切实完善和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保障机制。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平价上网的情况下,风电和光伏的发展瓶颈主要是在消纳,消纳问题比较复杂,如果按照三大电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给光伏、风电消纳空间(装机量)约在83GW左右,是超过了风电与光伏新增装机量,但电网给出的消纳区域与适合新能源装机的区域匹配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比如电网给江苏省、浙江省的消纳空间不小,但由于土地等问题,这些省份并不能做很多风电、光伏项目,内蒙古、新疆土地资源、风光资源丰富,但是消纳又压力很大。这就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比如电网通过增加灵活性、新的电价机制、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等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彭澎认为。

    而对于消纳问题存在区域性匹配错位的问题,新能源+储能被视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但目前储能成为发电企业的标配,平价下突增的成本也让发电企业吃不消。

    对此,彭澎认为,发电企业直接增加储能的社会效率比较低,建议有独立的第三方储能,但储能成本有相应的分担机制,新能源发电企业、用户与电网共同分担,最大价值发挥储能作用。

  • 原文来源:www.cnenergynews.cn/guangfu/2021/01/04/detail_2021010487435.html
相关报告
  • 《平价光伏助推“光伏建筑一体化”落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5
    • 光伏成本在十年间降低了近90%,解决了BIPV的高成本问题,给BIPV产业化以及产品带来了发展机遇。内部收益率(IRR)高、投入回收快,是BIPV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经过多年的市场沉淀,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发展模式及技术路径逐渐成熟。据记者统计,现有超过20个省市发布了BIPV相关政策,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建筑与施工占据全球能源消耗的36%,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BIPV能够削减建筑碳排放。如果建筑采用BIPV建设方案,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绿色用电比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记者了解到,BIPV顺应了建筑清洁化、低碳化、可持续化的发展潮流。那么,当前,国内BIPV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建筑节能减排助力“能源转型” BIPV是将光伏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是光伏和建筑的结合,在国际上已经有20多年历史。近两年来,光伏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为BIPV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受到广泛关注。 近来,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支持BIPV发展的政策,在补贴及并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中,北京市支持光伏发电系统高端应用,全部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光伏组件作为建筑构件)项目,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元(含税)。 “2020年是BIPV发展的元年。我们在2020年推出了包含建筑屋顶、建筑立面、光伏车棚在内的多环BIPV产品。”隆基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鹏飞告诉记者,“最近,我们建设的江苏省首个装配式‘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无锡正式交付。我认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国内外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随着技术升级,发电效率不断提升,光伏建筑一体化整体发电量增加,进而提高业主收益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业主愿意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 据了解,建筑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面对气候危机与能源转型压力,降低建筑能耗成为首要任务。 有业内人士曾指出,绿色节能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而绿色节能建筑的最高形态是零能耗被动式节能建筑和正能源建筑。“也就是说,建筑物的能耗能够靠自身生产的能量相抵消,甚至自身生产的能量多于建筑物的能耗。” BIPV要“有据有法可依” 联合国开发署能源部门负责人马塞尔·阿勒尔斯(Marcel Alers)最近表示:“当前,大多数国家选用太阳能比建造新的煤电厂更便宜,太阳能正成为最便宜的电力。” 随着2021年国内光伏平价时代正式开启,BIPV的经济性进一步提升。 陈鹏飞认为,光伏成本在十年间降低了近90%,这就解决了BIPV的高成本问题,给BIPV产业化以及产品带来了发展机遇。“内部收益率(IRR)高、投入回收快,是BIPV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因为2020年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元年,所以,很多光伏知名企业都快速进入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与之相对应的情况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认证体系缺失等问题。 据了解,BIPV的发展需要光伏行业、建筑行业、政府及行业协会等更广泛参与;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在政策方面,国家应该尽快通过地方标准(地标)、行业协会标准(行标)甚至上升到国标体系,让光伏建筑一体化真正有据可依、有法可依。”陈鹏飞表示,“在验收、检验、检测等方面都有依据,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希望国家可以尽快推动隔墙售电更多区域的开放。如果隔墙售电可以更广泛开放,将对整个市场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陈鹏飞补充道。 要遵循“尊重建筑特性”原则 记者了解到,分布式光伏的春天正在快速到来,与建筑结合的光伏系统必将大量涌现。因此,如何规避光伏系统安装与建筑规划之间的一些矛盾,是光伏行业人士急需补上的一课。 “我认为,关键在于光伏产品研发人员要尊重建筑。”陈鹏飞表示,“正是秉持‘尊重建筑特性’的原则,我们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建筑领域招揽人才,打破了光伏企业原有的人才格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所所长鞠晓磊公开表示,BIPV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光伏企业介入往往滞后,与建筑设计方缺乏必要的沟通,在设计阶段就需要频繁返工,从而大大增加了项目施工难度,也给光伏企业带来很大困扰。 “解决建筑规划和光伏系统安装之间的矛盾,务必在前期就植入BIPV。否则,建筑规划和光伏系统安装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些矛盾。”陈鹏飞强调。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实现碳减排目标,不只是光伏企业、能源企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参与;城市建筑面、工厂厂房屋顶都可以建设绿色光伏发电站,产生清洁电力,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能耗,并带来额外收益。
  • 《光伏概念活跃 “供需错配”不改长期向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06
    • 一方面政策驱动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一方面行业产能受限,下游企业遭遇短期困境。11月4日,光伏概念板块早盘走强,盘中受外围因素影响转而震荡下行。截至收盘,同花顺光伏概念指数下跌0.43%,202只个股中137只下跌、65家上涨。当日资金净流出50.70亿元,成交额645.02亿元。个股方面,锐新科技、金刚玻璃涨停,金晶科技、三花智控、华自科技、南玻A等涨超5%。 作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朝阳性产业,光伏产业在政策层面上一直受到支持。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今年6月公布2020年光伏发电项目国家补贴名单,拟将15个省区市及新疆兵团共434个项目纳入补贴范围,总装机容量26GW。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协同调度,鼓励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的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风电平价上网项目装机规模1139.67万千瓦,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装机规模3305.06万千瓦。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初步测算,拟公布的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将拉动投资总额约2200亿元。 对于电站开发企业而言,2020年底前能否抢上补贴“末班车”成为关键,也由此引发“抢装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晶澳、隆基、英利等多家光伏企业光伏电池、组件项目陆续开工、投产。近一个月,已有10家光伏企业发布硅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项目开工、投产信息,共涉及3.5GW单晶硅片、17GW光伏电池、39.4GW光伏组件以及年产1.98亿平方米光伏玻璃项目,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北、浙江等五个省份。 尽管政策利好不断,迅速增长的光伏下游产业正遭遇产能置换带来的短期困境。11月3日,东方日升、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和阿特斯等六家光伏组件生产商联合呼吁,恳请相关部门能考虑给光伏市场年终“抢装潮”降温,同时希望放开对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限制。据悉,今年以来光伏组件产量大增,且新组件对于光伏玻璃需求大增,在此背景下光伏玻璃产能未增加,光伏玻璃高价、缺货给光伏产业链下游企业带来困境。 工信部此前表示,平板玻璃行业严禁新上扩大产能项目,对于确有必要新上的必须实施产能置换,根据不同项目情况开展减量或等量置换。此外,工信部还提出,将统筹考虑光伏玻璃市场需求、产能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在修订《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时统筹考虑。同时,将继续支持光伏玻璃行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发挥产业配套功能,满足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国盛证券研报认为,2020年至2021年,光伏玻璃将保持供需紧张的格局。2022开始,随着信义光能、福莱特产能陆续投放,供给紧张格局有望缓解。光大证券(601788,股吧)表示,短期来看,供需错配形势下光伏玻璃价格预计仍将维持高位,2020年四季度光伏玻璃“量价齐升”趋势延续。长期来看,看好光伏行业的长期发展,叠加双玻组件渗透率趋势不减,光伏玻璃需求景气度有望维持在高位;同时,在“一刀切”政策影响下光伏玻璃未来的产能落地节奏仍有不确定性,供给紧张的形势有再次出现的可能,而龙头公司在技术、资金、资源、布局等多重优势的加持下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市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