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光伏助推“光伏建筑一体化”落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5
  • 光伏成本在十年间降低了近90%,解决了BIPV的高成本问题,给BIPV产业化以及产品带来了发展机遇。内部收益率(IRR)高、投入回收快,是BIPV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经过多年的市场沉淀,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发展模式及技术路径逐渐成熟。据记者统计,现有超过20个省市发布了BIPV相关政策,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建筑与施工占据全球能源消耗的36%,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BIPV能够削减建筑碳排放。如果建筑采用BIPV建设方案,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绿色用电比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记者了解到,BIPV顺应了建筑清洁化、低碳化、可持续化的发展潮流。那么,当前,国内BIPV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建筑节能减排助力“能源转型”

    BIPV是将光伏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是光伏和建筑的结合,在国际上已经有20多年历史。近两年来,光伏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为BIPV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受到广泛关注。

    近来,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支持BIPV发展的政策,在补贴及并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中,北京市支持光伏发电系统高端应用,全部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光伏组件作为建筑构件)项目,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元(含税)。

    “2020年是BIPV发展的元年。我们在2020年推出了包含建筑屋顶、建筑立面、光伏车棚在内的多环BIPV产品。”隆基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鹏飞告诉记者,“最近,我们建设的江苏省首个装配式‘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无锡正式交付。我认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国内外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随着技术升级,发电效率不断提升,光伏建筑一体化整体发电量增加,进而提高业主收益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业主愿意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

    据了解,建筑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面对气候危机与能源转型压力,降低建筑能耗成为首要任务。

    有业内人士曾指出,绿色节能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而绿色节能建筑的最高形态是零能耗被动式节能建筑和正能源建筑。“也就是说,建筑物的能耗能够靠自身生产的能量相抵消,甚至自身生产的能量多于建筑物的能耗。”

    BIPV要“有据有法可依”

    联合国开发署能源部门负责人马塞尔·阿勒尔斯(Marcel Alers)最近表示:“当前,大多数国家选用太阳能比建造新的煤电厂更便宜,太阳能正成为最便宜的电力。”

    随着2021年国内光伏平价时代正式开启,BIPV的经济性进一步提升。

    陈鹏飞认为,光伏成本在十年间降低了近90%,这就解决了BIPV的高成本问题,给BIPV产业化以及产品带来了发展机遇。“内部收益率(IRR)高、投入回收快,是BIPV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因为2020年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元年,所以,很多光伏知名企业都快速进入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与之相对应的情况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认证体系缺失等问题。

    据了解,BIPV的发展需要光伏行业、建筑行业、政府及行业协会等更广泛参与;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在政策方面,国家应该尽快通过地方标准(地标)、行业协会标准(行标)甚至上升到国标体系,让光伏建筑一体化真正有据可依、有法可依。”陈鹏飞表示,“在验收、检验、检测等方面都有依据,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希望国家可以尽快推动隔墙售电更多区域的开放。如果隔墙售电可以更广泛开放,将对整个市场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陈鹏飞补充道。

    要遵循“尊重建筑特性”原则

    记者了解到,分布式光伏的春天正在快速到来,与建筑结合的光伏系统必将大量涌现。因此,如何规避光伏系统安装与建筑规划之间的一些矛盾,是光伏行业人士急需补上的一课。

    “我认为,关键在于光伏产品研发人员要尊重建筑。”陈鹏飞表示,“正是秉持‘尊重建筑特性’的原则,我们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建筑领域招揽人才,打破了光伏企业原有的人才格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所所长鞠晓磊公开表示,BIPV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光伏企业介入往往滞后,与建筑设计方缺乏必要的沟通,在设计阶段就需要频繁返工,从而大大增加了项目施工难度,也给光伏企业带来很大困扰。

    “解决建筑规划和光伏系统安装之间的矛盾,务必在前期就植入BIPV。否则,建筑规划和光伏系统安装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些矛盾。”陈鹏飞强调。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实现碳减排目标,不只是光伏企业、能源企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参与;城市建筑面、工厂厂房屋顶都可以建设绿色光伏发电站,产生清洁电力,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能耗,并带来额外收益。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angfu/2021/02/05/detail_2021020590445.html
相关报告
  • 《超20省市发布BIPV相关政策 平价光伏助推"光伏建筑一体化"落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4
    • 光伏成本在十年间降低了近90%,解决了BIPV的高成本问题,给BIPV产业化以及产品带来了发展机遇。内部收益率(IRR)高、投入回收快,是BIPV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经过多年的市场沉淀,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发展模式及技术路径逐渐成熟。据记者统计,现有超过20个省市发布了BIPV相关政策,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建筑与施工占据全球能源消耗的36%,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BIPV能够削减建筑碳排放。如果建筑采用BIPV建设方案,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绿色用电比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记者了解到,BIPV顺应了建筑清洁化、低碳化、可持续化的发展潮流。那么,当前,国内BIPV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建筑节能减排助力“能源转型” BIPV是将光伏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是光伏和建筑的结合,在国际上已经有20多年历史。近两年来,光伏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为BIPV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受到广泛关注。 近来,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支持BIPV发展的政策,在补贴及并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中,北京市支持光伏发电系统高端应用,全部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光伏组件作为建筑构件)项目,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元(含税)。 “2020年是BIPV发展的元年。我们在2020年推出了包含建筑屋顶、建筑立面、光伏车棚在内的多环BIPV产品。”隆基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鹏飞告诉记者,“最近,我们建设的江苏省首个装配式‘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无锡正式交付。我认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国内外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随着技术升级,发电效率不断提升,光伏建筑一体化整体发电量增加,进而提高业主收益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业主愿意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 据了解,建筑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面对气候危机与能源转型压力,降低建筑能耗成为首要任务。 有业内人士曾指出,绿色节能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而绿色节能建筑的最高形态是零能耗被动式节能建筑和正能源建筑。“也就是说,建筑物的能耗能够靠自身生产的能量相抵消,甚至自身生产的能量多于建筑物的能耗。” BIPV要“有据有法可依” 联合国开发署能源部门负责人马塞尔·阿勒尔斯(Marcel Alers)最近表示:“当前,大多数国家选用太阳能比建造新的煤电厂更便宜,太阳能正成为最便宜的电力。” 随着2021年国内光伏平价时代正式开启,BIPV的经济性进一步提升。 陈鹏飞认为,光伏成本在十年间降低了近90%,这就解决了BIPV的高成本问题,给BIPV产业化以及产品带来了发展机遇。“内部收益率(IRR)高、投入回收快,是BIPV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因为2020年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元年,所以,很多光伏知名企业都快速进入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与之相对应的情况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认证体系缺失等问题。 据了解,BIPV的发展需要光伏行业、建筑行业、政府及行业协会等更广泛参与;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在政策方面,国家应该尽快通过地方标准(地标)、行业协会标准(行标)甚至上升到国标体系,让光伏建筑一体化真正有据可依、有法可依。”陈鹏飞表示,“在验收、检验、检测等方面都有依据,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希望国家可以尽快推动隔墙售电更多区域的开放。如果隔墙售电可以更广泛开放,将对整个市场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陈鹏飞补充道。 要遵循“尊重建筑特性”原则 记者了解到,分布式光伏的春天正在快速到来,与建筑结合的光伏系统必将大量涌现。因此,如何规避光伏系统安装与建筑规划之间的一些矛盾,是光伏行业人士急需补上的一课。 “我认为,关键在于光伏产品研发人员要尊重建筑。”陈鹏飞表示,“正是秉持‘尊重建筑特性’的原则,我们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建筑领域招揽人才,打破了光伏企业原有的人才格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所所长鞠晓磊公开表示,BIPV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光伏企业介入往往滞后,与建筑设计方缺乏必要的沟通,在设计阶段就需要频繁返工,从而大大增加了项目施工难度,也给光伏企业带来很大困扰。 “解决建筑规划和光伏系统安装之间的矛盾,务必在前期就植入BIPV。否则,建筑规划和光伏系统安装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些矛盾。”陈鹏飞强调。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实现碳减排目标,不只是光伏企业、能源企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参与;城市建筑面、工厂厂房屋顶都可以建设绿色光伏发电站,产生清洁电力,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能耗,并带来额外收益。
  • 《光伏发热建筑一体化系统的周期性理论》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董璐
    • 发布时间:2016-01-19
    • 在本论文中,提出了对光伏集成Sodha BERS复合系统的定期分析。基于半透明光伏屋顶与室内空气的平衡方程,Sodha BERS复合系统二层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混合屋顶与空气质量,一个矩阵(5x5)模型已经采用傅里叶系数被开发出用于评估未知常数。对于已知常数,室内空气温度及温度分布的每小时变化作为屋顶厚度的函数已经在给定气候条件与设计参数后获得。并已经在印度东北部城市瓦拉纳西的一个典型性冬日进行了计算,对光裸屋顶的结果已经被实验所证实。此外,建筑物的减量因子(f)与热负荷调平系数(TLL)也被用于热舒适性的计算。本文也对室内空气温度,减量因子与热复合调平的每小时改变数值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