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成像引导下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最新网络荟萃分析》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4-02-26
  • 先前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单独的血管造影术指导相比,血管内成像引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降低了复合不良事件的风险。然而,这些研究不足以证明血管内成像指导是否能减少全因死亡或所有心肌梗死,而且以前的大多数血管内成像研究都是用血管内超声而不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一种较新的成像方式)进行的。我们旨在评估血管内成像引导PCI和血管造影术引导PCI与药物洗脱支架的比较性能。

    对于这项系统综述和最新的荟萃分析,我们从开始到2023年8月30日搜索了MEDLINE、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以寻找将接受药物洗脱支架PCI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血管内超声或OCT,或两者兼有,或单独进行血管造影术以指导干预的研究。两名研究人员进行了搜索,并独立提取了研究水平的数据。主要终点是靶病变失败,定义为心脏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TV-MI)或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复合物,在随机接受血管内成像指导(血管内超声或OCT)和血管造影术指导的患者中进行评估。我们进行了标准的频率分析以生成直接数据,并进行了网络分析以生成间接数据和总体治疗效果。结果表示为相对风险(RR),在报告的最长随访时间内有95%的CI。本研究已在国际前瞻性系统综述注册处(PROSPERO,编号CRD42023455662)注册。

    确定了22项试验,其中15项?964名患者被随机分组,加权平均随访时间为24.7个月(每项研究的最长随访时间为6至60个月)。与血管造影术引导的PCI相比,血管内成像引导的PCI降低了靶病变失败的风险(RR 0.71[95%CI 0.63–0.80];p<0.0001),这是由于心脏死亡风险(RR 0.55[95%CI 0.41–0.75];p=0.0001)、TV-MI(RR 0.82[95%CI 068–0.98];p=0.030)和靶病变血运重建(RR 0.72[95%CI0.60–0.86];p=0002)的降低所致血管内成像指导还降低了支架血栓形成(RR 0.52[95%CI 0.34–0.81];p=0.0036)、所有心肌梗死(RR 0.83[95%CI 0.71–0.99];p=0.033)和全因死亡(RR 0.75[95%CI 0.60–0.93];p=0.0091)的风险。OCT引导和血管内超声引导PCI的结果相似。

    与血管造影术指导相比,OCT或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血管内成像指导提高了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了死亡、心肌梗死、重复血运重建和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673623024546?dgcid=rss_sd_all
相关报告
  • 《依维莫司-洗脱生物降解支架用于冠状动脉疾病》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5-10-27
    • 植入金属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会出现晚期靶病变失败的不良反应,这可能与金属支架长期存在于冠状动脉中有关。可生物降解的血管支架可用于改善患者的长期疗效。 该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2008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植入可吸收支架,第二组植入金属支架。 在一年时,两组的靶病变失败率分别为7/8%和6.1%(95% CI,-0.5-3.9,非劣效性P=0.007,优效性P=0.16).两组间的心脏死亡率(0.6% ,0.1%, P=0.29)、靶向心肌梗死率(6.0%,4.6%, P=0.18)以及局部缺血导致的靶病变血管再生率(3.0%,2.5%, P=0.50)无显著性差别。一年内两组的血栓出现率分别为1.5%和0.7%。 该项随机临床试验1年时的靶病变失败率在预设非劣效性检验界值之内。
  • 《血管内成像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复杂病变: 更新指南》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23-04-28
    • 这项由研究者发起的、由行业资助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试验旨在测试血管内成像引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对于血管造影术引导的PCI在接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皮治疗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优越性。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被定义为:真正的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无保护的左主干疾病、长病变、多血管疾病、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支架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严重钙化病变或主要心外膜血管口病变。 主要终点是靶血管衰竭(TVF),定义为心脏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MI)或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的复合。次要终点包括主要终点的单个成分、无手术相关MI的TVF、靶血管MI或心脏死亡的复合物以及明确的支架血栓形成(ST)。 2018年5月至2021 5月,共有1639名患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平均年龄66岁;21%女性;51%ACS)在韩国20个地点登记,并按2:1的比例随机接受血管内成像引导PCI(n=1092)或血管造影引导PCI(n=547)。根据临床表现和参与中心对随机分组进行分层。血管内超声(IVUS)或OCT的选择由操作员自行决定,在PCI手术期间可以随时使用成像,但在支架植入后必须使用成像来指导优化。血管内成像在约75%的病例中使用IVUS进行,在其余病例中使用OCT进行。PCI采用冠状动脉病变准备的标准技术,并植入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在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此后每年进行一次。 中位随访时间为2.1年。血管内成像引导PCI组的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血管造影术引导PCI组[3年累计发生率,7.7%vs.12.3%;危险比(HR),0.64;95%置信区间(CI),0.45–0.89;P=0.008]。排除与手术相关的MI事件后,血管内成像引导PCI组的TVF发生率仍低于血管造影术引导PCI组(累计发生率,5.1%vs.8.7%;HR,0.59;95%CI,0.39-0.90)。 血管内成像引导PCI组的心脏死亡累计发生率低于血管造影术引导PCI组(1.7%对3.8%,HR,0.47,95%CI 0.24-0.93),以及TVR(3.4%对5.5%;HR,0.69;95%CI,0.40–1.18)和靶血管MI或心脏性死亡的复合终点(5.3%对8.5%;HR,0.62;95%CI,0.42–0.93)。在整个试验人群中,明确ST段的发生率较低(0.3%),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上不确定的差异(0.1%对0.7%;HR,0.25;95%CI,0.02–2.75)。两组之间未观察到手术相关安全事件(如围手术期MI、造影剂诱导的肾病)的发生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