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参与 评论 . 原标题: “水中大熊猫”生存环境堪忧 督察发现安庆江豚保护区缩水近1/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环境保 原标题: “水中大熊猫”生存环境堪忧 督察发现安庆江豚保护区缩水近1/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仍在不断上演,地方政府不仅不断违规缩减江豚自然保护区面积,还在保护区内建设大量违规项目、设置排污口等。 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报,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不断瘦身,“水中大熊猫”生境堪忧。 环境部介绍,11月4日至8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现场检查。通过对保护区历次调整情况进行分析,并经现场核实发现,安庆市政府随意调整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导致保护区生态功能日益衰退,严重威胁江豚生境。 据了解,江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属于极度濒危物种。2007年,安庆市成立市级江豚自然保护区,覆盖安庆市域长江干流,全长243公里,总面积806平方公里。 2014年、2016年原农业部多次发文要求加强长江江豚的保护,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实施以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抢救性保护行动”,“加强长江江豚栖息地保护”。 然而,督察发现,对照国家江豚保护要求和安徽省整改方案内容,安庆市江豚保护工作问题突出。主要问题包括:频繁违规调整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不断“瘦身降级”;现有保护区内仍有大量违规项目。 督察指出,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和2017年6月,安庆市政府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三次发文调整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且均未正式经上级部门批准。其中,2015年的调整,将保护区总面积从806平方公里调减为552平方公里,干流长度从243公里调减为152公里。 督察发现,安庆市通过分步调整、不断蚕食的方式侵占江豚栖息地。根据科考调查,皖河口和沙漠洲区域是江豚觅食活动场所,该区域在2016年由缓冲区调整为实验区,2017年还被调出保护区。现场检查发现,皖河口至沙漠洲短短两公里长江岸线,已建成包括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在内的大小10余座码头泊位。皖河农场区域的清节洲洲头和漳湖闸为江豚重要栖息地,该区域2015年从缓冲区调整为实验区,其中大部分在2017年又被调出保护区,用于安庆港中心港区建设。 同时,督察发现,调整后的保护区内仅安庆岸线就有25个生产码头泊位、2个水上加油站以及3个锚地。其中,海口码头、江海砂石码头和杨家套水上加油站位于保护区缓冲区,3个锚地均位于江豚活动频繁的水域,对江豚生存造成直接威胁。另外,保护区还设置有18个直排长江干流的排污口,其中4个未经审批。 针对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上述问题,督察组认为,安徽省有关部门和安庆市政府对长江生态系统保护重视不够,责任缺失。 其中,安徽省农委长期以来对江豚保护工作没有统筹协调,对国家相关江豚保护文件一转了之,对地方江豚保护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支持。安庆市政府未按安庆港中心港区规划环评审查意见要求避让江豚自然保护区,反而以调整保护区来为港区开发让路。安庆市农委提供的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前后矛盾,对保护区内存在的违法违规项目不敢动真碰硬,甚至将保护区违规调整的责任推给评审专家。 对此,督察组表示,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对存在失职失责的,将坚持要求地方查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