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粘膜肥大细胞能够捕获HIV-1病毒并调节CD4+T细胞的转染》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01-14
  • 胃肠粘膜是HIV-1病毒入侵和增殖的主要位点,HIV-1在细胞间的传播是病毒粘膜传播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部位,如皮肤、胃肠道和生殖道粘膜等,是病毒早期入侵机体的主要靶点。近年来,肥大细胞在抵御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入侵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在HIV感染女性的生殖器粘膜上密度显著增加。肠道肥大细胞表达有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可对抗各种病毒、寄生虫和细菌感染。然而,肥大细胞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

    日前,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的研究者联合中国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美国美国Tulane灵长类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开展研究,揭示了HIV-1黏膜感染(性传播)的新机制。研究结果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

    研究从结肠癌旁组织黏膜中分离肥大细胞,发现其表达着多种HIV-1受体或辅佐受体,可被HIV-1直接感染;更为重要的是,肥大细胞还能表达C-型凝集素分子DC-SIGN、整合素α4β7及硫酸肝素等,作为HAF(HIV attachment factor)结合HIV-1,将捕捉到的感染性病毒颗粒传播给CD4+T细胞,从而扩大HIV-1病毒感染。

    该研究结果揭示了肠道粘膜肥大细胞在HIV-1传播中的潜在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制定相应的HIV-1黏膜感染阻断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及科技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的资助。

相关报告
  • 《利用广泛中和抗体治疗HIV感染能加速HIV-1感染细胞的清除》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05-23
    • 抗逆转录药物和抗体能够通过干扰病毒生命周期来限制HIV-1感染,同时抗体也能够指导宿主免疫效应细胞杀死HIV-1感染细胞。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学实验室等的研究者近日开展研究,探讨3BNC117广泛中和性抗体对于HIV-1感染细胞清除的作用。被动免疫3BNC117的HIV-1感染者病毒抑制动力学结果显示,该抗体的作用不仅限于病毒清除和阻止新的感染,还包括加速受感染细胞的清除等。与观察到的结果一致,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发现,广泛中和性抗体能够作用于HIV感染者CD4+T细胞,并能够减少其体内半衰期。综上,被动免疫疗法能够加速消除HIV-1感染的细胞。
  • 《抗病毒化合物BIT225可抑制HIV-1病毒在骨髓树突状细胞中的复制》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02-10
    • 已经有研究证实,BIT225化合物具有一种独特的抗病毒活性,能够阻断HIV-1从单核巨噬细胞(MDM)中释放出来。近日,发表在《艾滋病研究及治疗》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明确了BIT225化合物在单核树突状细胞(MDDC)中对HIV-1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通过测量培养物上层清液中HIV-1逆转录酶的活性来评估在MDDC细胞中和MDDC与激活的CD4+T细胞共培养两种情况下BIT225的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发现,BIT225能够抑制HIV-1从MDDC上的释放,从而拓宽了该药物在骨髓细胞谱系中的抗病毒活性范围。研究证实,BIT225能够有效降低HIV-1的复制,预防HIV-1在早期感染和慢性感染中的传播,并能够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发挥限制病毒复制传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