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温度对18%锰钢/trip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1-04
  • 研究了铁-18mn-0-6c和铁-18mn-0.4 C钢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在773-1373 K的温度下,其总收缩率为60%。在773-1073 K温度下的热轧导致的晶粒结构被压扁,横向晶粒尺寸为7米,而在1073-1373 K的热轧则伴随着动态的再晶化,导致几乎相同的晶粒,其大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滚动温度下降时,内部应力和相应的位错密度增加。含碳量高的钢在轧制后表现出较细的晶粒和较高的位错密度。从1373克到773克的滚动温度下降,使产量从大约300-400 MPa增加到850-950 MPa,而最终的抗拉强度从1000-1100 MPa增加到1200-1300 MPa(更高的强度对应于更高的碳含量)。另一方面,总伸长率从约数下降。在铁-18mn-0-6c钢中,在铁-18mn-0-0.4 C钢中,有85%的钢用于批准。这两种钢的轧制温度从1373克下降到773 K。在室温下拉伸行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变形机制的变化。也就是说,在两种钢的张力下,两种金属都是机械的,而-马氏体的形成是在铁-18mn-0.4 C钢中进行的。

    ——文章发布于2017年12月21日

相关报告
  • 《热轧和热处理TRIP钢的直接淬火工艺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07-31
    • 在本研究中,一个热轧和热处理的跳闸钢(fe0.25c - 1.23si-2.09mn - 2.92al wt %)是由一个简单的过程成功产生的,其中包括临界热处理(IHT),然后是直接淬火,没有贝氏反应步骤。研究了热轧薄板和热处理板的微观结构,并与热处理板的力学性能有关。观察到δ-ferrite是保留的凝固阶段,仍然作为一个稳定的阶段期间处理的合金设计的不同阶段,包括~ 3 wt %。带状结构得到as-hot-rolled表和热处理。770 - 820°C的微结构热处理板由δ-ferrite,残留奥氏体(RA),α-ferrite和马氏体。根据合金的设计和直接淬火工艺,在热处理板上得到了约20 - 30%的RA体积分数。780°C热处理表表现出一个优秀的抗拉强度和总伸长880 MPa和28%,分别。 ——文章发布于2017年8月15日
  • 《氧弥散增强了18cr -铁素体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9-04
    • 介绍了实验研究的结果在纳米晶体微观结构的演变在机械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ODS)18 cr铁素体钢粉在火花等离子烧结致密化的(SPS)在1273 K的温度范围内(1000°C)到1423 K(1150°C)。通过系统的电子反散射衍射分析,研究了晶粒尺寸分布和结构随固结温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动力学的致密化过程和合成组织/显微组织,烧结温度略高于1323 K(1050°C)在50 K范围内被发现最佳。18 cr-ferritic钢粉合并在1323 K(1050°C)也研究理解分散体在微观结构的作用。分散剂通过限制晶粒在高温下的生长,对钢的强度和韧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固结过程中观察到(11 0)晶粒团簇的特征,并注意到其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优先生长,从而使(11 0)平面在施加压力方向上对齐。合并的最小蠕变速率钢300 MPa的负载下被发现5 e - h−1和1 h−1的军医在873和973 K(分别在600年和700°C)。蠕变形变的表观活化能估计为~402 kJ/mol,这是目前弥散体等障碍物上位错在晶格扩散辅助下的一般爬升机制的典型特征。 ——文章发布于2018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