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25
  •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中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中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二期项目开发建设面临极端地质条件,地层最高温度达到138摄氏度,地层最大压力超69兆帕,相当于家用高压锅工作压力的1000倍,海上建井和水下生产系统搭建面临技术挑战。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经理刘康说,“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在业内首创“水下生产系统+浅水导管架平台+深水半潜式平台远程操控系统”的开发模式,分南、北、东3个井区部署12口水下气井,新建1座导管架平台、1套水下生产系统、5条海底管道、5条深水脐带缆,构建起了地理距离跨度超过170公里、作业水深跨度超过1500米的超大规模油气生产设施集群。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气田所产的深水天然气通过香港、海南三亚、广东珠海等多地的陆岸终端流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并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

    刘康说,“深海一号”大气田两期项目建设搭建起的生产设施集群和深水气田开发建设技术体系,未来有望带动海南海域宝岛21-1等深水复杂油气藏开发,将进一步提高海洋油气对国内能源供给的支持力度。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shortnews/47690.html
相关报告
  •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提前完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02
    • 中国海油旗下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月1日宣布,"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综合处理平台上部组块已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提前15天完成建造。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该平台陆地建造的顺利完工,更预示着中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项目即将迎来新的产能高峰。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综合处理平台如同深海的巨兽,总高约136米,总重量达12215吨。其导管架已在深圳建造完工,而青岛建造的上部组块则由东、西两部分组成,甲板片平面长57.5米,宽36米。 这个庞然大物应用了7兆瓦级燃气透平发电机组等多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国产化设备,搭载了中国国内最大海上平台段塞流捕集器,为消除油气混输管道液位波动和堵塞风险提供了坚实保障。 项目的总包项目经理郭庆自豪地表示,"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综合处理平台是中国深海技术的一大突破,它不仅提升了超深水大气田的年产量50%,更将成为保障中国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气源地。 据了解,"深海一号"二期工程位于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的琼东南盆地,距离海南省三亚市约132公里,距离"深海一号"能源站约70公里,区域水深近千米。 项目包括新建1座综合处理平台、1套水下生产系统、5条海底管道和4条脐带缆等13项重点设施,共部署12口开发井,其中3口井为深水高压井。 这个项目的成功投产将为粤东市场提供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同时为凝析油提供安全的运输通道。作为中国目前自主开发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它的全面投产无疑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深海能源领域的国际地位。
  • 《青海“一号水利工程”全面竣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1
    • 记者7月8日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青海省“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工程子项目北干渠一期工程日前竣工验收,标志着青海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大济湟历经29年建设实现全面竣工验收、整体投入运行。 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是青海的母亲河,其流域覆盖西宁、海东两市。湟水河流域人口占青海的65%,但水资源仅占青海的3.4%,水资源与人口、生态、耕地等资源和发展布局极不匹配。 据介绍,引大济湟工程从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南北贯通大通河、湟水两大流域,东西联通西宁、海东两市水脉,是青海建设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广、受益群众最多、建设条件最复杂的战略性引调水工程。该工程总投资146.34亿元,由石头峡水库、调水总干渠、黑泉水库、北干渠一期、北干渠二期、西干渠工程6个子项目组成。 该工程供水量占青海东部城市群受水区总用水量的70%,惠及300多万人口。未来,湟水北岸100万亩旱地将变为水浇地,改变当地农民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干旱农业历史。该工程还实现了大通河、湟水水网连通,承担西宁市日均50万吨城市生活供水任务,使市区地下水源得到置换,同时保障湟水流域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用水需求,为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提供可靠的水资源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