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大气田水下采气树全部安装到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0
  • 3月15日凌晨2时,随着A6井的智能采气树安装到位,我国首个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顺利完成了水下智能采气树的施工作业,至此,“深海一号”大气田的11棵水下采气树在深海中全部“种植”完毕。其中,首次安装的智能水下采气树将通过远程控制,为生产后期人为干预开采、延长深水气井服役年限提供可能性。

    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采用“半潜式生产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模式开发。水下采气树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装备,是位于油井顶端开口处的一个组件,承担着控制油气流量、隔绝井口与外部环境等多重任务,其完整设计和质量控制过程极为复杂。作为国内首个使用3000米级水下采气树的开发项目,“深海一号”大气田在水下采气树的设计和施工方面均无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深海一号”大气田部署11口开发井,需下入11棵水下采气树,包括9棵标准水下采气树和2棵智能水下采气树。

    智能水下采气树在标准采气树上加装了“智能大脑”,不仅能实时监测开发井的压力、温度、生产通道出砂等6项关键生产技术指标,而且可以根据指令,超远距离控制井下工具关闭或开启开采层,从而实现气藏的单采、合采。

    当需要增加产能时,生产人员可通过智能水下采气树“树干”中的管线和控制模块传送信号,远程开启开采层,最大限度动用地下储量、提高气井产能;当开采层出水时,通过智能采气树可以及时关闭“见水”的开采层,阻断水流,避免出现水淹其他开采层而导致整口井报废的情况,以延长整口井使用寿命。

    智能采气树属高精尖设备,设计、安装技术难度大、风险高。设计之初,项目组对照大量国内外资料,开展可行性分析、调研,并与专业公司技术专家进行详细研讨交流,反复推敲设计方案。在团队的昼夜奋战下,项目组逐一攻克井筒完整性等技术难题,确保智能水下采气树顺利进入现场应用环节。

    首座深水智能采气树安装前,项目组进行了数百项调试,并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成立陆地应急小组,充分论证可行性及安全性。特别是吊装入水前,多次进行桌面推演、模拟试吊,留足应急时间窗口。

    安装作业开始时,海面上“蓝鲸一号”和“海洋石油661”两船同步实施动力定位,将重达65吨的智能水下采气树从陆地吊装至“蓝鲸一号”平台。

    海面下水下机器人全程伴飞,时刻调整采气树的水下姿态。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仅用14小时,我国首座深水智能水下采气树便下至1487米水深处并成功安装。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
相关报告
  • 《“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25
    •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中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中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二期项目开发建设面临极端地质条件,地层最高温度达到138摄氏度,地层最大压力超69兆帕,相当于家用高压锅工作压力的1000倍,海上建井和水下生产系统搭建面临技术挑战。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经理刘康说,“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在业内首创“水下生产系统+浅水导管架平台+深水半潜式平台远程操控系统”的开发模式,分南、北、东3个井区部署12口水下气井,新建1座导管架平台、1套水下生产系统、5条海底管道、5条深水脐带缆,构建起了地理距离跨度超过170公里、作业水深跨度超过1500米的超大规模油气生产设施集群。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气田所产的深水天然气通过香港、海南三亚、广东珠海等多地的陆岸终端流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并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 刘康说,“深海一号”大气田两期项目建设搭建起的生产设施集群和深水气田开发建设技术体系,未来有望带动海南海域宝岛21-1等深水复杂油气藏开发,将进一步提高海洋油气对国内能源供给的支持力度。
  • 《“深海一号”大气田完成首次超深水海管清管作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21
    • 记者8月2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米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顺利完成投产以来的首次海管清管作业,对保障超深水气田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和能源供给有重要意义。 “海管被称为‘海上油气田的血管’,保障海洋油气平稳输送的同时,有可能出现‘血栓’阻塞或‘斑块’腐蚀等问题。”“深海一号”大气田生产监督张宝表示,为保证海管的安全畅通,海上油气田会定期开展清管作业,清理海管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和积液,同时查看管线内部情况,在业内俗称“通球”。 现场作业人员把清管球放入发球筒。(中国海油供图) 张宝介绍,“深海一号”大气田设计部署了3套海管“通球”装置,本次实施的超深水海管清管作业“通球”总里程超过100公里。 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力表示,通过对本次清管作业产出物的分析,中国海油技术团队认证该气田生产海管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与设计预期相符,再次验证了“深海一号”大气田水下设施设计与质量的可靠性。 “深海一号”大气田。(中国海油供图)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海南省三亚市150公里,于2014年勘探发现,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是我国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2021年6月25日,“深海一号”大气田正式投产,累计生产天然气已超过5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