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耕地退化分析:诊断、驱动因素和恢复方案》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10
  • 2月19日,江西农业大学等机构整合植被指数、地形数据以及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构建了一个用于识别耕地退化的模型,并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计算遥感指数,以及采用机器学习结合SHapley加性解释(SHAP)方法,得出南方耕地退化是由自然因素(降水、温度)和人为因素(秸秆还田、施肥管理)共同驱动。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南部丘陵和河流附近,肥力下降发生在中部平原,而土壤酸化则分布较为均匀,且总体退化程度较低。相关成果以“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degradation in southern China: diagnostics, drivers, and restoration solutions”发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
相关报告
  • 《中国南方耕地退化分析:诊断、驱动因素和恢复方案》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5-20
    • 2月19日,江西农业大学等机构整合植被指数、地形数据以及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构建了一个用于识别耕地退化的模型,并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计算遥感指数,以及采用机器学习结合SHapley加性解释(SHAP)方法,得出南方耕地退化是由自然因素(降水、温度)和人为因素(秸秆还田、施肥管理)共同驱动。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南部丘陵和河流附近,肥力下降发生在中部平原,而土壤酸化则分布较为均匀,且总体退化程度较低。相关成果以“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degradation in southern China: diagnostics, drivers, and restoration solutions”发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
  • 《本地和全球之间碳循环变化的背后驱动因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2-06
    • 一组由气候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揭示了陆地碳汇在本地和全球范围内如何调整的新线索。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陆地碳平衡的年际变化—陆地生物圈和大气之间的碳交换—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最为显著。然而,在一个更本地化的水平,研究表明,水资源可利用度是碳汇能否成功运作的主要决定因素。 埃克塞特大学的Pierre Friedlingstein教授说:“陆地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如厄尔尼诺的强烈反应一直出现在我们的雷达上,用来研究碳循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反应。我们的研究强调土壤对植物水分供应的变化作为一种关键因素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全球温度的问题。” 目前,陆地生态系统吸收了排放到大气中的大约1/4的人造二氧化碳。目前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上升和相应的变暖,然而,多年来一直测量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年际变化很大。这些变化主要来源于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的波动,而这种波动是由气候系统的自然变异所驱动,而不是由海洋或人为碳排放水平的变化所驱动。 是否是温度或水资源可利用度正在推动陆地碳汇的变化强度一直备受争议,还有看法认为这些碳平衡的年际变化可能与全球或热带温度的变化有关。然而,其他研究发现,最大的碳平衡变化出现在广泛的水限制地区。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小组应用经验和过程模型,分析了局部区域和全球地表、以及温度和水资源可利用度变化对大气和陆地生物圈之间碳交换的影响。 研究团队发现,在当地,水的可用性是植物碳吸收的年际变化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的变化主要是由温度波动所驱动。除了解释了以前相互矛盾的发现,研究结果还强调了一个研究重点,即在不同的尺度和全球变暖条件下气候变量是如何变化的。随着全球变暖的不断加剧,科学家们预计不断变化的水循环将成为全球陆地碳汇变化的关键因素。 (王琳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