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低碳重点领域信息简报》

  • 来源专题:绿色低碳
  • 编译类型:快报,简报类产品
  • 发布时间:2023-07-18
该内容从政策法规、新闻报道、研究动态和产业动态四个方面,总结了绿色低碳方面最新的领域动态。
  • 1. CGIAR推动政策连贯性并强化体制机制以促进生态效益
    张毅
    8月14日,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的多功能景观科学计划(MFL SP)与合作伙伴协作,推动国家、地方和区域层面的政策对接与制度强化,促进农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协同。该计划以多中心治理模式为核心,促进多方参与的资源共治机制,强化地方机构的管理能力,并开发综合性评估工具和数字平台,支持基于科学证据的决策。 在实践层面,该计划已在多个国家取得显著成效,如在肯尼亚推动生态农业政策制定、支持社区种子银行发展,并将气候适应型种子系统纳入国家政策框架。这些成果体现了MFL SP将地方创新上升为制度安排的能力,推动农业系统向气候韧性、生物多样性友好和社会包容性方向转型,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

    发布时间: 2025-10-09

  • 2. 《Nature Communications》“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从水和氮气中产生氨”
    张毅
    7月,德国波恩大学发现了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氨的更可持续方法。该研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氨合成工艺,所需的氢直接从水电裂解成氢和氧获得。研究发现,可以使用钯箔作为电极和膜,钯箔将发生LiNRR反应的无水反应环境与水基反应环境分开,能够直接从水中电化学提取氢原子,并将它们转移到反应性锂/锂氮材料中,从而产生氨。相关成果以“Accelerating lithium-mediated nitrogen reduction through an integrated palladium membrane hydrogenation reactor”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发布时间: 2025-10-09

  • 3. 中国农大“绿色技术”方案实现粮食增产与环保双赢
    张毅
    8月13日,中国农业大学提出了一种“绿色技术”的解决方案,强调从实际生产需要出发,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多学科协作和参与,解决高产与环保、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矛盾。该方案引入了一种新的农业研究范式“12345”模型,核心是优化“土壤-作物-微生物”系统,实现“高产、高效、低污染”的协同效应,包括三个关键要素:高产群体建设、高效根际调控技术和健康土壤培育。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方案实现了作物产量的显著增加和氮肥投入的减少。

    发布时间: 2025-10-09

  • 4. 固体电解质界面结构与性能关系助力化肥可持续生产
    张毅
    7月23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日本大坂大学联合开展研究,揭示了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结构与锂介导的氮还原成氨的效率之间的关键联系。该研究利用原位光谱技术,直接观察到了SEI形成过程,揭示了电解质中乙醇与水的比例显著影响氨转化效率。研究表明,清洁的电化学氨合成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过程,即使电解液成分发生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SEI结构和反应效率。通过调整电解液的组成,可以设计具有特定特性的SEI,优化氨生产同时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可持续肥料生产开辟新途径。

    发布时间: 2025-10-09

  • 5. OECD:《农林业及土地利用部门的气候减缓 -政策有效性文献综述》
    张毅
    6月,OECD发布报告称,针对农林业及土地利用(AFOLU)部门气候减缓政策的系统性文献综述表明,防止毁林与土地退化的碳汇保护措施(如森林保育)减排效率最高,强制性技术标准(如灌溉优化、肥料管理)次之;政府研发投入可显著降低排放强度,但应用最广的补贴政策(农机购置/有机农业补贴)整体减排效果有限。研究强调需通过政策组合优化(如协同粮食安全目标)及适应性设计提升气候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 2025-10-09

  • 6. 长期施用生物炭可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张毅
    8月19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发现,生物炭长期应用于农田时,可以为粮食安全和气候缓解带来持久效益。生物炭是一种通过在低氧条件下加热农业废弃物(热解)制成的类似木炭的材料,每年重复施用生物炭不仅维持而且可以扩大对作物产量、土壤健康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在4年或更长时间内,每年施用生物炭可使全球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0.8%,CH4排放量减少13.5%,N2O排放量减少21.4%,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增加52.5%。随着时间推移,单次施用生物炭的效果因老化效应而有减弱的趋势,但仍然是有益的,产量和SOC持续上升,CH4和N2O持续缓解。

    发布时间: 2025-10-09

  • 7. 《Science》“碳强度评分生物燃料政策助力气候智能农业”
    张毅
    8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联合开展研究,提出了奖励农民种植生物燃料作物时采用“气候智能”实践的政策。研究表明,生物燃料一直被视为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关键工具,但往往忽视了可持续农业实践的气候效益。基于该政策,农民可以通过采用免耕、轮作、绿肥作物、精准农业以及生物炭和增强岩石风化等新兴技术的管理实践而获得奖励。该政策基于计算特定农场的碳足迹,通过使用多模型集合(MMEs),可有效评估土壤碳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成果以“Climate-smart biofuel policy as a pathway to decarbonize agriculture”发表在《Science》上。

    发布时间: 2025-10-09

  • 8. 早期真菌研究:农药长期“改造”植物病原体
    张毅
    7月18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特拉维夫大学等联合开展研究,从博物馆的藏品中复活了20世纪40年代早期两个灰葡萄孢菌株,并进行了表型、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这些绿色革命前的菌株与现代菌株有着显著的不同。现代菌株中,抗杀菌剂迹象变得突出,致病性也更专一,更具攻击性,还更加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pH耐受性和宿主特异性。该研究揭示了几十年的农药使用和集约化耕作如何重塑了植物病原体。

    发布时间: 2025-10-09

  • 9. 美国里特管理咨询公司:《培养肉:可持续且盈利的蛋白质革命?》
    张毅
    6月,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翻译美国里特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该报告。培养肉作为无需屠宰动物的真实动物蛋白新兴方案,展现出显著环保优势(低碳足迹、低资源消耗)。报告通过分析全球最佳实践,提炼产业化关键路径(如生物反应器效率优化、监管框架适配),旨在加速培育肉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释放其对传统食品体系的变革潜力。

    发布时间: 2025-10-09

  • 10. EPRS:《农业与食品愿景的未来展望》
    张毅
    6月,欧洲议会研究服务局(EPRS)发布报告,提出四大优先方向:简化行政流程、推动数字技术应用、降低饲料等战略依赖、提升农村气候韧性。首创“风洞测试”情景模拟,评估2040年四类场景下政策有效性。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蛋白质生产为高韧性领域,但食品标签体系僵化及全球供应链风险预判不足构成短板,需跨部门政策联动及弹性制度设计平衡增长与可持续目标。

    发布时间: 2025-10-09

  • 11. FAO与英国启动1000万英镑倡议,增强阿富汗农村韧性与粮食安全
    张毅
    8月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英国政府联合启动“韧性农业生计”项目,作为“促进阿富汗社区农业与生计韧性公平复苏”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通过10个月的针对性干预,改善阿富汗粮食安全、提升农村生计,帮助社区抵御气候与经济冲击。 该项目将覆盖阿富汗8个地区的15个省份,惠及逾15.1万人(2.16万户家庭),优先支持小农、牧民、无地劳动者及丧偶妇女、女性户主家庭等弱势群体。首年重点聚焦四大领域:提升小麦与乳制品产量、修复社区灌溉系统、扩大优质种子供应,以及通过疫苗接种和地方动物卫生服务保护牲畜。

    发布时间: 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