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材料径向梯度排列填充床蓄热性能分析》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21-04-25
  • 本文研究了相变材料胶囊的径向梯度排列对填充床潜热储能系统热行为的影响。建立了瞬态二维色散同心模型,分析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详细讨论了四种不同填料床系统中空气和相变材料胶囊间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径向梯度排列的相变材料胶囊显著提高了系统的传热性能。当考虑径向梯度布置时,系统压降明显降低。从案例1到案例4,总体能效分别为84.16%、80.43%、83.55%、82.46%。病例1的容量比所有研究病例分别高出5.03%、1.11%和3.74%。病例1的利用率比所有研究病例分别高5.15%、1.45%和3.43%。此外,考虑到压降损失,发现情况3是所有研究案例中最可行的选择。研究结果为填充床系统的热稳定性输出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数值依据。

相关报告
  • 《多层pcm和梯度泡沫铜壳管蓄热性能的数值研究》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21-05-09
    • 潜热蓄热所使用的相变材料,其液态和固态的导热系数都较差,导致传热效率较低。为了克服这一限制,采用多pcm和梯度泡沫铜来加速相变材料的熔化,提高传热效率。对由径向多PCM和单PCM组成的壳管式蓄热单元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采用单个PCM比采用径向多个PCM传热效果更好。完全熔化可节省87.5%的时间。结果表明,径向多相位调制在蓄热方面没有单相位调制的优势。在单PCM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三种梯度泡沫铜,即正梯度、无梯度和负梯度。结果表明,负梯度换热比无梯度和正梯度换热效果好。与正、负型相比,非梯度型的温度分布更为均匀。此外,负梯度0.99 ~ 0.97 ~ 0.89的最佳配置可进一步缩短23.7%的完全熔化时间。
  • 《新型双梯度石墨负极材料实现锂电池快充》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5-06
    •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开发了一种无聚合物—粘结剂的浆液制备石墨负极的路线,可以普适地在石墨负极中构建一种新型粒径—孔隙度双梯度结构,大幅度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快充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能力受限于锂离子电池中石墨负极高的浓差极化效应和低的平衡电位。这项研究提出了在不牺牲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在石墨负极内部引入颗粒尺寸以及孔隙率的梯度异质分布结构设计,实现了石墨负极快充性能提升。   研究团队首先采用颗粒级尺度的理论模型,通过迭代设计方法仿真对石墨负极电极结构进行优化,同时对颗粒大小和电极孔隙度的双重分布进行了优化。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双梯度分布电极相对于传统的随机电极以及单梯度电极,电极内部电解液中锂离子浓度分布更为平滑,从而表现出更小的浓差极化以及更高的活性材料利用率,展现出优异的快充性能。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了一种低粘度无聚合物—粘结剂浆料自组装技术,制备铜纳米线和铜颗粒包覆石墨低粘度乙醇浆料,利用不同尺寸颗粒石墨在浆料中沉降速度差异性,在石墨负极中成功构建出模拟计算优化的双梯度结构,基于该石墨负极所制备的锂离子全电池展现出与实验模型相同的优异快充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