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分泌蛋白Rv1860对人多功能性CD8+ T细胞的刺激作用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6-10-12
  • 2016年2月3日,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在线登载了一项由印度科技大学、新德里国立免疫学研究所、印度班加罗尔M.S.拉迈亚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成果,主要是探讨结核杆菌分泌蛋白Rv1860对人多功能性CD8+ T细胞的刺激作用。他们通过前期研究发现结核杆菌Rv1860蛋白既能够刺激纯化蛋白衍生物(PPD)阳性健康个体的CD4+ 和CD8+ 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也能够保护DNA疫苗和表达Rv1860的重组痘病毒免疫豚鼠不受结核杆菌毒力的影响。此次,他们利用一个容纳了覆盖Rv1860全长的32段重叠肽的面板探讨了由CD8+ T细胞所支配的结核杆菌潜伏感染健康个体血液中Rv1860特异性多功能T(PFT)细胞应答状况。

    研究发现,结核杆菌潜伏感染健康志愿者体内多个CD8+多功能T细胞亚群数量均显著高于结核患者;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对Rv1860肽的应答受TNF-α和IL-10分泌状况的支配,其中TNF-α主要来源于非T细胞;T细胞对Rv1860的应答模式明显不同于先前以其他人群为样本所研究报道的结核杆菌抗原ESAT-6、CFP-10、Ag85A和Ag85B引起的以CD4+ T细胞主导的应答。此外,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明确了一条覆盖Rv1860蛋白第21至39位氨基酸的肽链。由于该条肽链能够刺激结核杆菌潜伏感染健康志愿者及结核患者体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特征,因此具备区分结核潜伏感染与其它疾病的潜力。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指出:携带多功能性CD8+ T细胞及其它能够刺激抗原的CD8+ T细胞的结核疫苗具备防止结核潜伏感染进展为结核病的潜力。

相关报告
  • 《结核分枝杆菌核糖体蛋白作为增强结核病保护性免疫的CD4 + T细胞靶点的鉴定》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18-08-27
    • 结核分枝杆菌仍然是对全球健康的威胁,需要更有效的疫苗来预防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我们以前曾报道,在用遗传修饰的耻垢分枝杆菌菌株(IKEPLUS)免疫的小鼠中,分枝杆菌核糖体是CD4+T细胞的主要靶点,但在用牛分枝杆菌BCG免疫的小鼠中不是如此。两种特异性核糖体蛋白RplJ和RpsA被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交叉反应性靶点,但未确定CD4 + T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核糖体的反应的广度。在本研究中,使用结核分枝杆菌核糖体蛋白和计算机预测的肽文库来筛选IKEPLUS免疫小鼠中的CD4 + T细胞应答。这确定了57个结核分枝杆菌核糖体蛋白中的24个分布在大小核糖体亚基上作为特异性CD4 + T细胞靶点。尽管卡介苗对核糖体蛋白或肽表位没有诱发可检测到的反应,但结核分枝杆菌核糖体蛋白RplJ在作为加强疫苗施用于先前BCG引发的小鼠时,产生了强大且多功能的Th1样CD4 + T细胞群。与BCG免疫动物相比,结核分枝杆菌RplJ蛋白增强卡介苗免疫可显著减少肺部病理,并且与早期和标准BCG接种小鼠相比,可减少纵隔淋巴结的细菌负担。这些结果证实分枝杆菌核糖体是保护性CD4 + T细胞应答的隐性或亚显性抗原靶标的潜在来源,并且表明用核糖体抗原补充BCG可以增强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保护性疫苗接种。
  • 《与结核性淋巴结炎(TBL)相关的CD8+T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4-12-23
    •        CD8+T细胞分泌的1型和17型细胞因子和细胞毒分子在肺结核(PTB)免疫和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结核性淋巴结炎(TBL)方面的作用还不得而知。为了明确CD8+T细胞表达的1型、2型和17型细胞因子和细胞毒分子在TBL方面的分布和功能,来自印度国家结核病研究所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肺结核患者全血中的基线值和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TBL患者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6月30日发表在Tuberculosis上。         研究发现,与PTB患者相比,TBL患者基线值和经分枝杆菌抗原刺激的CD8+T细胞表达的1型(IL-2和TNFα)和17型(IL-17A和IL-17F)细胞因子的数量升高,而CD8+T细胞表达的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数量则降低。如果在抗原刺激过程中对IL-1R和IL-6R实施封锁,则可以降低CD8+T细胞表达的1型和17型细胞因子。         结果显示,IL-1和IL6依赖性CD8+T细胞表达的1型和17型细胞因子扩散及细胞毒分子数量的改变是TBL的两个重要特征,说明这些细胞与TBL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