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道Pt/CeO2团簇催化剂的热触发氧化还原动态平衡与原位原子再分散特性》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 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6-23
  • 5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Thermally triggered redox flexibility of Pt/CeO2 cluster catalyst against in-situ atomic redispersion”的论文,报道了Pt/CeO2团簇催化剂的热触发氧化还原动态平衡与原位原子再分散特性。

    对于负载型催化剂而言,金属位点从团聚态向单原子的再分散过程受反应物诱导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调控,但这一过程可能损害催化剂本征活性。

    研究人员发现,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CeO2负载的Pt团簇会自发再分散为Pt单原子,该过程由Pt-CeO2界面相互作用驱动,其中表面羟基作为关键稳定剂。这种结构演变伴随着催化剂失活,导致催化性能下降。在明确区分PtOx团簇与Pt单原子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热老化策略来抑制Pt团簇的再分散。800℃高温煅烧可显著消除Pt/CeO2表面羟基,从而去除Pt再分散的锚定位点,有效保持Pt团簇结构。更重要的是,该处理触发了Ce3+/Ce4+氧化还原循环,使界面Ce3+位点能够高效活化O2分子。结合Pt团簇相较于单原子更强的CO吸附能力,这种价态变化的氧化还原灵活性使催化剂展现出卓越的CO氧化活性。

  • 原文来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09239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道界面内建电场与原子间电荷转移协同促进CeO2/Ce-Co3O4电催化剂的析氧反应活性》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6-23
    • 5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Interfacial built-in electric field and interatomic charge transfer synergistically boosting oxygen evolution on CeO2/Ce-Co3O4 electrocatalyst”的论文,报道了界面内建电场与原子间电荷转移协同促进CeO2/Ce-Co3O4电催化剂的析氧反应活性。 通过电荷局域化调控提升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的析氧反应(OER)性能,是降低电解水制氢成本的有效策略,但仍面临重大挑战。 研究人员采用一步沉积-煅烧法制备了CeO2纳米颗粒与Ce单原子共修饰的CeO2/Ce-Co3O4 OER电催化剂。所获得的CeO2/Ce-Co3O4异质结结构可触发界面内建电场,而引入的Ce单原子通过Co-O-Ce构型诱导电荷转移,从而显著调控Co位点的电子局域化程度。该CeO2/Ce-Co3O4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卓越的OER性能:仅需216 mV过电位即可达到10 mA·cm?2电流密度,并能保持100小时的长期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与原位光谱分析证实,异质结与单原子掺杂的协同作用可促进Co位点的电子局域化及d带中心上移,进而增强反应物吸附能、降低反应能垒,并提高晶格氧机制反应路径占比。该工作揭示了通过界面内建电场与原子间电荷转移调控尖晶石电子结构在大规模OER应用中的潜力与前景。
  • 《法国索邦大学报道含原子级分散 Pr3+ 的 Ni/CeO2 双活性位点催化剂用于 CO2 加氢制甲烷》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6-23
    • 6月11日,法国索邦大学在《Small》上发表题为“The dual-active-site catalysts containing atomically dispersed Pr3+ with Ni/CeO2 for CO2 hydrogenation to methane”的论文,报道含原子级分散 Pr3+ 的 Ni/CeO2双活性位点催化剂用于 CO2 加氢制甲烷。 热催化转化 CO2制甲烷的技术路线具工业应用潜力。为实现选择性 CO2甲烷化,低温反应条件更有利于抑制CO生成并促进甲烷合成。由于低温环境存在动力学障碍,高甲烷产率难以实现。镍基催化剂凭借成本优势和良好催化活性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其在300°C以下通常表现出较差的催化性能。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在Ni/CeO2催化剂上作为孤立原子均匀分散的Pr3+(Ni-Pr/CeO2),以增强CO2甲烷化的催化活性,在300 °C温度下实现了87%的转化率和接近100%的CH4选择性。相比之下,传统的Ni/CeO2和NiPr/CeO2-imp催化剂表现出较差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突显了原子级分散优势的概念验证。通过PXRD、XAS和XPS进行的结构分析证实了Pr3+通过产生缺陷成功地掺入了CeO2晶格。XPS和XAS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氧空位的显著增加,这是在较低反应温度下提升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STEM-EDS分析证实了Pr3+(≈7 wt.%)在CeO2上的超分散,确保了高度活性的催化剂表面。H2-TPR和CO2-TPD结果表明,Pr3+掺杂通过降低还原温度和增加碱性位点来增强催化活性。此外,长期稳定性测试表明在40小时内活性没有显著损失,证实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可回收性。这项工作为Pr3+改性的Ni/CeO2催化剂的结构-活性关系提供了关键见解,强调了氧空位在优化CO2加氢效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