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2
  •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下发征求中电联标准《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定日镜场检测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意见的函。该标准规定了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关键系统设备的检测条件、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

    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规程》将促进光热行业健康发展。“十四五”期间,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光热发电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装机规模将达到300万千瓦。

    保障项目经济性

    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金建祥参与了《规程》起草,他对记者表示,定日镜场作为塔式光热电站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塔式光热电站实现高效率、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制定标准,可以规范光热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调试过程,保障光热电站的质量,为项目经济性保驾护航。

    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汪毅告诉记者,编制《规程》的初衷是保障光热工程质量,引领光热行业发展。目前,欧美国家也在加大光热产业基础性研究,积极投入标准化工作。中国已牵头开展了4项国际光热标准编制工作,为光热发电标准化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国内光热标准的编制,也为国际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定日镜场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校准难度很大,某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镜场控制系统校准工作长达3年。”

    “《规程》编制后,已经进行了多轮修改。”金建祥表示,“主要修改意见集中在检测指标的完整性、方法的可实施性、检测过程是否清晰明确等方面,目前正在征求意见,期待业内积极反馈意见。”

    记者获悉,意见反馈时间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15日。

    提升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光热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2018年以来已有9个大型光热发电项目陆续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5万千瓦。通过不断优化,项目的性能和发电量逐步提升,特别是青海中控德令哈5万千瓦塔式光热项目,各项指标均已达到设计值,验证了我国光热技术及国产化设备的先进性及可靠性。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批光热示范项目的建设,让我国光热产业链逐步完善,为今后的降本增效打下了基础。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高级顾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孙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程技术标准是指导和规范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文件,只有掌握了相关技术并积累了工程实践经验,才能编制出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标准。我国通过第一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的建设,带动了光热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总结这些工程的建设经验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编制相应的工程技术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以后的工程建设工作,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发展,还能提高我国发电技术和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处于爆发前夜

    记者采访了解到,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光热发电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国家和各省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

    “尤其是国家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大规模启动后,一批超百万千瓦的项目得以推进。”浙江高晟光热发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章颢缤认为,今后光伏、风电将与光热协同发展、多能互补,光伏、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成本进一步下降,都成为光热发展的有利条件。

    孙锐认为:“随着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量增大,电力系统对储能和灵活调节电源的需求愈加迫切。为了更好地消纳风电和光伏电力,现在采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的方式,为光热发电项目配置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通过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利润空间,来弥补光热发电的亏损,可以短期解决光热发电的市场需求,防止光热发电产业链发生断裂。但它的副作用已经显现,风电和光伏的利润空间有限,地方政府限制了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配比,项目单位为了实现合理的投资回报,不得不削减光热发电项目的投资,大幅减少集热系统的规模,导致光热发电的灵活调节功能大打折扣。”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已培育出完整的光热发电产业链,但上网电价政策亟待完善。虽然现在提出要大力支持新型储能、光热储能的发展,但没有明确具体支持政策和补贴模式。据了解,目前光热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按照当地燃煤发电的基准电价执行,导致投资无法实现经济回报。“部分地方电价过低,如青海省等适宜发展光热发电产业的大省,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为0.2277元/千瓦时,低于全国其他同类地区。新能源配建储能和光热发电后,整体收益率过低。”金建祥直言。

    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已提出,完善支持太阳能热发电和储能等调节性电源运行的价格补偿机制。对此,金建祥建议,对光热调节性电源的价格补偿机制可采用两部制电价。(来源:中国能源报 苏南)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hangye/2022/03/02/detail_20220302118518.html
相关报告
  •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14
    • 2019人工智能标准技术与应用论坛近日在南京召开。据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介绍,江苏省制定了 《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行业体系。江苏省具有多家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但在龙头企业的培育、创新人才的集聚和创新水平的提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克服这些问题时必须要突出创新引领、强化要素支撑、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保障措施。同时江苏省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组建了省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处长甘小斌表示,工信部科技司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加强组织机制建设,强化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他指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作,需要融合产业链各方协作。下一步,工信部科技司将继续支持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的工作,建设完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特别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标准体系;加强关键标准的应用与实施,以标准的实施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化活动,吸取国外标准化先进经验,贡献我国产业界的力量。   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组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从人工智能国内外政策、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问题和挑战等多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形势;分享了国内外标准化工作最新进展,包括标准项目、组织机制建设情况以及开源、伦理等热点研究问题。   论坛内容涵盖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关注的开源、伦理、标准化研究等热点问题,分享了芯片、平台系统、计算机视觉等方面最新技术进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银行、医疗、安防等行业领域的具体实践案例。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在论坛上发布了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面向机器学习的系统框架和功能要求》等11项人工智能团体标准。
  • 《工信部将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07
    • 工信部近日发布消息称,为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抓好重点急需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工作,装备工业司组织全国汽标委编制了2019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目前,虽然国内汽车市场整体遇冷,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保持较快增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前4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38.9万辆和83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和12.1%,不过,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6.8万辆和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8.5%和59.8%。   据了解,2019年工信部将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立与新能源汽车强制性和推荐性国家标准相协调的体系框架,加快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标准子体系建设,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为契机,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通信等融合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   其中,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工信部将完成动力电池材料回收要求、包装运输规范、拆卸要求、梯次利用要求等标准报批工作,完成汽车用废旧动力单体电池拆解技术规范技术审查,加快推进放电规范和梯次利用产品标识等标准制定,开展回收拆解指导手册和可梯次利用设计指南等标准预研和立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