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14
  • 2019人工智能标准技术与应用论坛近日在南京召开。据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介绍,江苏省制定了 《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行业体系。江苏省具有多家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但在龙头企业的培育、创新人才的集聚和创新水平的提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克服这些问题时必须要突出创新引领、强化要素支撑、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保障措施。同时江苏省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组建了省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处长甘小斌表示,工信部科技司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加强组织机制建设,强化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他指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作,需要融合产业链各方协作。下一步,工信部科技司将继续支持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的工作,建设完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特别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标准体系;加强关键标准的应用与实施,以标准的实施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化活动,吸取国外标准化先进经验,贡献我国产业界的力量。

      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组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从人工智能国内外政策、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问题和挑战等多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形势;分享了国内外标准化工作最新进展,包括标准项目、组织机制建设情况以及开源、伦理等热点研究问题。

      论坛内容涵盖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关注的开源、伦理、标准化研究等热点问题,分享了芯片、平台系统、计算机视觉等方面最新技术进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银行、医疗、安防等行业领域的具体实践案例。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在论坛上发布了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面向机器学习的系统框架和功能要求》等11项人工智能团体标准。

相关报告
  • 《四部门发文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4-07-08
    • 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提出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机为目标,完善人工智能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工作协同,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指南》明确了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两个建设思路,及基础共性标准、基础支撑标准、关键技术标准、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行业应用标准、安全/治理标准等七个重点方向。 其中,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管理、可持续等标准。基础支撑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数据服务、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计算设备、算力中心、系统软件、开发框架、软硬件协同等标准。关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智能体、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具身智能等标准。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移动终端、数字人、智能服务等标准。     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主要包括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标准,以及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标准。行业应用标准方面,将开展智慧城市、科学智算、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领域标准研究。安全/治理标准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治理等标准。在构建人才队伍方面,《指南》鼓励标准化研究机构培养和引进标准化高端人才,加强面向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将标准化人才纳入职业能力评价和激励范围,构建标准化人才梯队。
  • 《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发展理路》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饶海侠
    • 发布时间:2024-09-28
    •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各国逐渐重视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各类人才。高等院校是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孵化地,必须与时俱进地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2022年2月05日,王奕俊等在《黑龙江高教研所》期刊上发表《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发展理路》一文。文章对人工智能素养的内涵进行释义,从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意识、人工智能伦理和人工智能思维等五个维度构建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并提出高等院校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理路。 1、研究内容 1.文章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素养的释义,进行了历史梳理,阐述了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再到如今人工智能素养的过程;而后从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超越性进行了逻辑审思,提出了人工智能素养应当包含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意识、人工智能伦理和人工智能思维等五个维度。 2. 文章廓清了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获得人工智能应用技能;甄别人工智能的双重影响;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发展智能时代的高阶思维。提出人工智能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人工智能素养的五个维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校在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时应该充分把握人工智能素养五个维度的相互关系。 3.文章提出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发展路径,对未来如何进行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2、研究结论 1.文章指出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是:以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知道是谁的知识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知识;获得识别人工智能,分析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创造人工智能等应用技能;从人工智能影响、需求、安全三个意识来甄别人工智能的双重影响;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高阶思维。 2.文章最后提出了高等教育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发展理路:关键是要研究与制定人工智能素养标准;要以革新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以完善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建设为核心;提交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是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稳定进行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