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与特异性死亡率的关联:一项针对英国3,600万成年人的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 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8-11-19
  • 已知BMI与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但很少有研究足以可靠地检查BMI与全面的原因特异性死亡率结果之间的关联。

    在这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中,我们使用来自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PRD)的英国初级保健数据与国家死亡率登记数据相关联,并使用经过调整的Cox回归模型来检验BMI与全因死亡率之间以及BMI之间的关联。和全面的因果死亡率结果(由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代码记录)。我们将所有16岁及以上收集的BMI数据纳入其中,并随后提供随访时间。随后开始的是最新的:CPRD研究标准随访的开始,第一次BMI记录的5周年纪念,或1998年1月1日(死亡登记数据的开始日期);随访结束于死亡或2016年3月8日。完全调整后的模型按性别分层,并根据基线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多次剥夺指数和日历期进行调整。模型仅适用于从不吸烟者和完整研究人群。我们还进行了广泛的灵敏度分析。根据BMI分类,基线时40岁男性和女性的预期死亡年龄是根据包括BMI,年龄和性别在内的模型估算的。调

    3632674人被纳入完整的研究人群;以下结果来自对不吸烟者的分析,其中包括1 969 648人和188 057人死亡。 BMI与总死亡率呈J形关联; BMI每5 kg / m2增加的估计风险比为低于25 kg / m2的0.81(95%CI 0·80-0·82)和高于此点的1·21(1·20-1·22)。除运输相关事故外,BMI与所有死因类别相关,但协会的形状各不相同。大多数原因,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与BMI呈J形关联,最低风险发生在21-25 kg / m2范围内。对于精神和行为,神经和意外(非运输相关)原因,BMI与高达24-27 kg / m2的死亡率呈负相关,而BMI较高则无明显相关性;对于自残或人际暴力造成的死亡,观察到了逆线性关联。 BMI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在年轻时比在老年人中更强,与老年人相比,死亡风险最低的BMI高于年轻人。与体重健康人群(BMI 18·5-24·9 kg / m2)相比,40岁以上男性的预期寿命在男性和3·5年的肥胖(BMI≥30.0kg / m2)中短4·2年。肥胖女性较短,体重不足(BMI <18.5 kg / m2)男性减少4·3年,体重不足女性减少4·5年。当吸烟者被纳入分析时,大多数死亡原因的结果大致相似,尽管BMI较低的人之间的关联稍微强一些,这表明吸烟引起的轻微残留混杂。

    BMI与总体死亡率和最具体的死亡原因有J形关联;对于精神和行为,神经和外部原因,较低的BMI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相关报告
  • 《目前的鱼类消费水平与中国但不是美国成年人的死亡率相关:来自两项随访14年和9.8年全国性队列研究的新发现》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niexiuping
    • 发布时间:2018-04-02
    • 饮食鱼的消费量与死亡率是否相关尚不清楚。我们旨在调查中国和美国全国人口中鱼类消费与死亡率的关系。我们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n = 14 117)和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n = 33 221)的数据,包括1988 - 1994年进行的NHANES III和1999-2010年的持续NHANES。我们只在鱼类摄入量和卒中死亡率之间发现了一种临界的负相关关系(p趋势= 0.05),而与NHANES第三类鱼类摄入量的糖尿病死亡率呈正相关。在这两项全国范围的队列研究中,鱼类消费与中国而非美国人群总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 《一项关于埃塞俄比亚西南地区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患者死亡率预测因素的对列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7-07-14
    • 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是公共卫生领域两种非常重要的病原体双向及协同组合的结果。然而迄今为止,有关埃塞俄比亚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患者死亡率以及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其临床结局影响的临床数据还比较有限。为此,来自埃塞俄比亚金马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评估了埃塞俄比亚西南地区结核病/HIV合并感染的死亡率及其预测因素,其相关成果于2016年12月5日发表在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上。 研究基于从金马大学下属一家教学医院搜集的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间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数据,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最终模型中p≤0.05)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期间有55名患者(20.2%)死亡。 研究在一个月内对272名受试者共计观察3082.7人次,发现影响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患者死亡率的显著预测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介于35-44岁(AHR=2.9;95%CI:1.08-7.6)、女性性工作者(AHR=9.1;95%CI:2.7-30.7)、受功能状态的影响卧床不起(AHR=3.2;95%CI: 1.2-8.7)、病情处于WHO提出的HIV感染第2阶段(AHR=0.2;95%CI: 0.06-0.5)、病情处于WHO提出的HIV感染第3阶段(AHR=0.3;95%CI: 0.1-0.8)、病情处于WHO提出的HIV感染第4阶段(AHR=0.2;95%CI: 0.04-0.55)。此外,与预期相反的是,病情处于WHO提出的HIV感染第1阶段被发现也是影响合并感染死亡率的一个显著预测因素。与HIV感染第2、3、4阶段患者相比,第1阶段患者的死亡率更高。 综上所述,该项研究证实并重申了一些已知的影响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患者死亡率的重要预测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介于35-44岁、女性性工作者以及受功能状态影响而卧床不起。后续需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结核病/HIV合并感染患者的高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