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aily每日食品】10个亿!“南方黑芝麻糊”被卖了》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9-08
  • “一股浓香,一缕温情!”90年代,一则充满温情的电视广告让南方黑芝麻糊成为国民记忆。那个舔碗的小男孩形象,温暖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近日,一纸公告震动资本市场——老牌食品企业黑芝麻(000716.SZ)正式“易主”广西国资。 广旅大健康以9.42亿元收购20%股权,并通过“表决权放弃+业绩对赌”巧妙掌控37.66%表决权,成为这家31年民营企业的最终实控人。 而广旅大健康作为广西国资旗下大健康产业平台,此次收购不仅意在整合食品+文旅资源,更瞄准千亿级健康食品市场。 这场“国资抄底+民企求变”的交易,能否让黑芝麻焕发第二春?市场正拭目以待。 1 一场教科书级的资本大戏 此次广旅大健康对黑芝麻的收购,堪称一场教科书级的资本运作,其精妙之处在于交易架构的复杂与严谨。 根据公告,广旅大健康以6.25元/股的价格,总计9.42亿元(含税)协议受让黑五类集团持有的1.51亿股股份,占黑芝麻总股本的20%。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收购价格较黑芝麻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8月1日)的收盘价6.54元略有折价,但仍符合国资交易定价的合规性要求。然而,这仅仅是交易的冰山一角。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交易的戏剧性在于,广旅大健康仅通过20%的股权收购,便获得了黑芝麻37.66%的实际表决权,从而实现了对公司的控制。这得益于“股权转让+表决权放弃”的双轨制设计。 在广旅大健康受让20%股权的同时,原实际控制人李氏家族及一致行动人无条件放弃了其剩余持股(1.33亿股,占总股本的17.66%)的表决权。 这意味着,原股东虽然仍持有部分股份并享有分红权和转让权,但彻底丧失了对公司的表决权和提案权,从而彻底让渡了控制权。 这种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广旅大健康的收购成本,以相对较小的股权比例撬动了公司的控制权。 更具策略性的是,交易还包含了业绩对赌质押条款。 转让方将剩余的5%股份(3770万股)质押给受让方,作为未来三年(2025-2027年)业绩承诺(净利润分别为0.95亿、1.05亿、1.15亿)的担保。这为广旅大健康提供了双重保障,确保了收购后的业绩稳定。 在控制权过渡期,双方还约定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禁止黑五类集团增减资、股权转让、重大资产处置(单笔超500万需受让方同意),以及限制分红、股份发行、章程修改等可能稀释控制权的行为。 这些条款确保了国资在接手前对公司资产和治理的绝对掌控,防止了潜在的“掏空”风险,为后续的深度重组奠定了基础。 2 黑芝麻深陷困境 黑芝麻的历史可追溯至1984年,马来西亚归侨韦清文、李汉朝、李汉荣三人以3万元资金、100平方米的场地以及13名工人,在广西容县县城荔枝根创办广西南方儿童食品厂,为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前身。 企业凭借南方黑芝麻糊这一经典产品迅速在市场立足,1997年于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多年来,黑芝麻专注于黑芝麻产业发展,形成了以黑芝麻糊为核心、涵盖多种健康食品的产品线。 鼎盛时期,南方黑芝麻糊曾长期占据芝麻糊市场60%的份额,是糊类食品的霸主。不过近年,食品业务随着市场上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老化,业绩一路下滑。 图片来源:摄图网 营收方面,2021年至2024年从40.25亿元降至24.65亿元,呈明显下降趋势;净利润方面,2021年和2022年连续亏损,2023年和2024年实现盈利但水平较低,不足1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继续下滑,营收4.42亿元,同比下降3.74%,净利润225万元,同比下降29.61%。 业绩低迷的背后,是黑芝麻主业增长乏力与跨界战略的接连失利。 作为黑芝麻的核心产品,黑芝麻糊的销量近年来持续下滑,在市场份额方面,尽管黑芝麻作为糊类龙头,市场占有率仍保持第一,但其优势正在不断缩小。 同其它传统行业一样,黑芝麻也开启了多元化经营的探索,但结果大致都不太好: 2017年,公司通过参股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布局新能源相关产业,并持有其30%股权。2022年,黑芝麻曾计划对天臣新能源增资5亿元,但该方案于2023年初终止。 2020年4月3日,黑芝麻通过受让股权和增资的方式取得广投国医36.41%的股权,该投资为6553万元。但这笔投资却陷入纠纷,黑芝麻不得不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2023年4月,公司又将目光投向了热门的储能锂电领域。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转型为储能锂电池生产经营,并斥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计划新建三条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2024年4月,公司暂停了江西南昌的35亿元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项目建设。 一系列跨界投资频频碰壁,公司每况愈下。 3 跨界碰壁,拟引国资救场 近年来黑芝麻屡次跨界折戟,多次试错后,公司于2023年宣布回归健康食品赛道。今年5月21日,黑芝麻再次表示,2025年公司重点聚焦专注于健康食品产业经营,坚持以黑芝麻为主的黑色健康食品战略定位。 但当下,债务压力成为压在黑芝麻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截至2025年第1季度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仅为1.73亿元,短期借款达到7.6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29亿元。 从战略层面来看,此次引入国资或为解决三方面困局:市场拓展遇瓶颈、接班人未定、融资渠道受限。据了解,此次黑芝麻的接盘方广旅大健康系广西国资委旗下大健康产业平台。作为广西国资在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布局,该公司2024年底总资产14.77亿元,净资产6.79亿元,营收1.35亿元,净利润258万元。 根据公告,广旅大健康承诺收购完成后18个月内不转让所获股份。这一安排显示了广西国资长期经营黑芝麻的决心。 截至停牌前,黑芝麻股价报6.54元/股,总市值49.28亿元,近一年累计上涨超70%。8月11日复牌后,黑芝麻开盘一度涨停。投资者用真金白银为这笔交易投票,也成为观察这笔交易前景的重要窗口。 4 写在最后 广西旅发大健康团队进驻黑芝麻总部时,一位工作三十年的老员工在朋友圈写道:“还记得90年代送货时,小卖部老板都抢着要我们的产品,一车黑芝麻糊不到半天就卖光了。” 随着广西国资入主,这家老字号企业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广旅大健康背后的文旅资源与黑芝麻的食养基因能否成功嫁接,将决定这个承载国民记忆的品牌能否在健康消费的新时代重焕生机。 对于70、80后消费者而言,那碗热气腾腾的黑芝麻糊不仅是温暖的童年记忆,更是一个关于本土品牌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寻找新生的商业启示录。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EzMDgwOQ==&mid=2652197573&idx=3&sn=3f3f2237cfbb22a1a80add81c2b82419
相关报告
  • 《【Foodaily每日食品】开出近3万家门店!新晋卤味王,“偷袭”三大巨头》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9-08
    • 卤味江湖,正在跑出一个新的“黑马”品类!  仅凭一只鸭头,就敢硬刚全国三大卤味巨头。它就是“衢州鸭头”!  过去几年,衢州鸭头已经悄然在全国开出近3万家门店,其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二线城市的街头巷尾。 究竟是什么魔力,让衢州鸭头一跃成为街头巷尾的“顶流美食”,甚至火遍全国? 1 近3万家店开出, 衢州鸭头在全国各地铺开 卤味江湖,从来都是“刀光剑影”的竞技场。 早年,煌上煌、周黑鸭、绝味鸭脖靠跑马圈地成为三大巨头;而后,盛香亭、热卤食光、曹氏鸭脖等新势力高举高打,强势攻占各大商圈、购物中心,试图分走一杯羹。 如今,风向骤变,热卤降温关店,三大巨头半年少卖几个亿,市场一片低迷。 反观衢州鸭头,以衢州为起点,顺着血管般的销售网络,在短短数年间把门店扩张到苏州、亳州、南京等全国一二线城市,开出2.9万家店。 一强一弱、一起一落间,衢州鸭头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1、按个售卖:降低价格与购买门槛,直击痛点 价格,是后来者挑战头部的惯用武器! 最近几年,受原料成本不断攀升影响,头部卤味品牌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以某头部品牌为例,其2012年线下鸭脖售价为45元/斤左右,如今已涨至60元/斤左右。 这时候,衢州鸭头以“性价比”切入市场,俘获了不少顾客。 以长楹天街所在区域为例,同样是鸭脖,煌上煌和绝味鸭脖半斤卖到27元,周黑鸭29元,但衢州鸭头一根只要8块钱,整体价格更便宜。 此外,与其他卤味品牌“按斤售卖”的方式相比,衢州鸭头以串、个为单位的定价模式,整体操作更灵活,且降低了购买门槛,让顾客容易接受。 2、买30送鸭脖:玩转心理战术,让顾客直呼“占便宜” “顾客要的不只是便宜,而是感觉占便宜。” 深谙顾客心理的衢州鸭头,没有采用直接粗暴的降价策略,而是使用更吸引人的促销手段——“满30元送10元鸭脖”或“满30元送10个翅尖”。 通过这种方式,顾客能够产生“花同样的钱,得到更多东西”的心理满足感,心甘情愿下单更多产品。 这样一来,店铺既没有大幅压缩自身利润空间,同时又拉高客单价。 3、明档现卤:用 “看得见的新鲜”,打消顾客顾虑 在卤味行业里,有一个公认的操作模式:所有产品都需提前卤制完成,再放进保鲜柜里等待售卖。 但在新鲜现制成为趋势的当下,衢州鸭头却打破常识,反其道而行之。它没有跟风常规操作,而是采用“明档现卤”。店内不仅张贴着“现卤现卖,绝不隔夜”的标识,透过档口,顾客还能看到店员切割菜品、卤煮的过程。 这种“看得见、闻得到”的制作方式,既贴合当下的消费喜好,也让顾客放心,乐意买单。 4、自选自挑:把主动权还给顾客,解锁互动新体验 “绝味鸭脖能不能自己夹啊”“想要少来点,结果店员一抓就超量”…… 社交平台上,类似的吐槽早已屡见不鲜。 看到这一痛点,衢州鸭头直接打破了 “客人点单、店员抓取” 的固定模式,所有产品均开放售卖,让顾客“自选自挑”,无论荤素种类、数量多少,都由顾客自己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顾客不仅掌握了消费的主动权,还多了与产品的直接互动,体验感大幅提升。 2 衢州鸭头凭什么火遍全国? 2024年,卤味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从社会舆论角度,“月薪上万吃不起鸭脖”“卤味刺客”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行业口碑出现逆转;实际经营上,三大卤味巨头集体陷入困境,不仅门店数量持续收缩,业绩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这样的背景下,衢州鸭头却能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卤味市场中当之无愧的黑马?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衢州鸭头能在行业整体遇冷的背景下依旧爆火? 1、流量造势,从地方小吃进阶到全国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这两年越来越多地方美食借助网络流量破圈、走红。 衢州鸭头也不例外。2023 年,一位在淄博售卖衢州鸭头的小哥意外走红,让“衢州鸭头” 走进全国视野;紧接着,薛之谦化身 “推广大使”,撒贝宁、蔡国庆等明星纷纷打卡,为衢州鸭头作进一步背书,放大影响力;今年,衢州政府更是主动造势,在当地音乐节上免费赠送2 万个衢州鸭头,进一步引爆话题。 而卤味作为大品类,本身就被大众所熟知,且消费高频。 因此,持续高涨的流量热度,轻松为衢州鸭头吸引到庞大的受众客群,也为它在短期内实现从地方小吃向全国化扩张打下认知基础。 2、切中“性价比”需求,低价吸引顾客 近年来,受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大众的消费观念逐渐趋于理性,“花更少的钱,买更优质的产品” 成为主流消费诉求,“质价比” 更是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核心关键词。 尤其是卤味这类日常休闲食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购买决策与购买频率。 衢州鸭头精准踩中了这一需求痛点,当其他卤味品牌还因提价陷入风波时,它坚持走亲民路线,价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就能吃到满足的定价策略,完美契合了大众对高性价比卤味的需求。 于是,衢州鸭头在众多卤味品牌中成了消费者的优选,人气也随之不断攀升。 3、小店经营更灵活,能够迅速复制 与很多动辄几十、上百平的门店相比,衢州鸭头的经营模式更轻,门店面积大多为10-20平米,有的甚至是档口式摊位,且选址十分灵活。 无论在商场B1层美食区,还是社区附近,都能看到衢州鸭头的身影。 这种小店模型,不仅让衢州鸭头降低了房租、人工等成本,拥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更让其在经营上具备灵活性,能够更好地复制门店模型。 在卤味行业整体收缩、大企业承压的当下,衢州鸭头的小店模型就像 “轻骑兵”,既能快速抢占市场,又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这也成为它能逆势爆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总结 在卤味被嘲“吃不起”而被顾客抛弃的如今,在卤味巨头们深陷增长烦恼的当下。 衢州鸭头或许正为破局提供一条新的路径:以街边小店档口为基础,通过亲民的价格、自选的体验、现卤的新鲜,让这个平民美食回归大众,重新赢得市场,又搭载着城市美食的流量风口,快速扩张。 而它的崛起,也给了我们餐饮人新的启示:创新并非总要“另起炉灶”,在原本成熟的赛道和模式中,依然存在着被忽视的巨大机遇。
  • 《【Foodaily每日食品】3年赚1.4亿,“江苏胖东来”冲刺IPO》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3-10
    • 在胖东来被捧上“神坛”的2024年,相距河南800公里的江苏扬州,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本土小超市正在悄悄冲刺IPO。 去年6月,江苏宏信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信超市”)首次披露招股书,计划冲击港交所主板上市。而近日, 宏信超市赴港上市的备案信息,已获得证监会确认。 宏信超市总部位于扬州,是一家深耕区域化的超市及便利店连锁运营商,既做零售,也做批发。主品牌“宏信龙”仅在江苏中部的扬州、泰州两个城市开店。 这家公司还操持着一项“非主流”副业——每天为当地的学校、公司、政府等机构“做饭”,作为扬州人的中央厨房,日均能生产午餐和晚餐2万份,一份盒饭最低售价8块钱。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宏信超市的总营业收入分别为14.32亿元、13.29亿元、14.02亿元,其中毛利分别为2.83亿元、3.02亿元及3.0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