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项目管理实践文化——图书馆的成熟模式》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lixiaoyan
  • 发布时间:2018-10-22
  • 图书馆对项目管理越来越感兴趣,但图书馆内正式项目管理实践的应用仍然很少。本文调查14个十大学术联盟(BTAA)图书馆中项目管理的普遍程度,并评估这些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以确定该文化是否促进了项目管理。调查问卷包括组织文化评估工具(OCAI)以及项目管理实践的问题,应用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来确定项目管理成熟度。研究发现,尽管图书馆认为项目管理是成功的,但这通常与项目管理实践的使用无关。具有等级组织结构的图书馆不太可能拥有正式的项目管理实践,而具有部族文化的图书馆更有可能使用正式的项目管理实践。这项研究有助于在学术图书馆中使用项目管理实践的一小部分研究。

相关报告
  • 《图书馆员数智素养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3-10-10
    • 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一代数智技术的快速应用,正在不断冲击和影响图书馆的组织形态,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高度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数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与普及的相关研究逐渐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图情领域图书馆与数智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数智赋能 [1]、数智驱动 [2]、数智融合 [3] 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鲜有学者涉及数智时代图书馆员(以下简称“馆员”)必备的素养这一主题。因此,研究数智素养问题,不仅能从宏观层面对数智素养的整体结构进行调控,而且能从单一维度的微观层面对数智素养模型的建构给予启发 [4]。作为信息素养的延伸和拓展,数智素养正逐渐成为数智时代馆员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研究馆员数智素养模型、策略,对图书馆提供更好服务与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以数智时代馆员素养为指导,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馆员数智素养的理论基础与构成要素。 1 馆员数智素养概念内涵 1.1 内涵变迁 素养作为一个多维度、多功能的复合结构,往往包含基本素养和核心素养两个层次。基本素养即素质和修养;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集合体 [5]。当前素养涵盖了信息素养、网络素养、数字素养、数据素养、AI 素养等,厘清数智素养与这些相关素养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明晰数智素养的内涵。①媒体素养是指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及制作生产媒体信息的能力,其特点为关注个体利益,强调参与和解释。②计算机素养是指了解和使用计算机及软件的能力。其特点为聚焦技术知识及计算机应用。③信息素养是指根据需求,有效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6],其特点为反思、理解、评估、创造新知识 [7],逐渐取代计算机素养。④网络素养是指基于网络学习、工作、交流和发展的综合能力,其特点为在信息素养基础上增加了网络生存能力。⑤数字素养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具有批判思维与整合能力,进而了解与熟悉网络检索到信息链接的含义 [8]。其特点为突出批判性思考能力 [9],包含数字化情境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⑥数据素养是指拥有数据意识、道德、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理解和应用数据的能力 [10],包含数据意识与态度、数据知识与技能、数据道德与伦理等方面的内容。⑦ AI 素养关注 AI 时代的人类生存方式,既是一种个人能够批判性地评估 AI 技术、与 AI 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也是一种能够将 AI 作为在线、家庭和工作等场所中学习工具的能力 [11],其特点为特定技术情境的数字素养。⑧数智素养是“数智”环境下个体数字素养、数据素养与 AI 素养的有机融合,具有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智慧化等多重特征。综上,信息素养包含了媒体素 养、计算机素养、数字素养、数据素养、AI 素养、数智素养,强调搜寻、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其中数字素养包含 AI 素养,而 AI 素养重视依托 AI 技术来甄别、使用、管理信息的能力。数字素养注重利用数字技术确定、组织、理解、评估和创造信息,与数据素养内涵边界重合但不是包含关系;数智素养融合数字素养、数据素养、AI 素养三者蕴含“数智”方法与技术的元素,对各行各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推动一批以“数智”为特性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发展。毋庸置疑,数智时代,“数智”理念、方法与技术驱动图书馆实现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智慧化升级,馆员数智素养正逐渐成为一项适应数智时代的重要能力。 1.2 馆员数智素养 数智是指以大数据、AI 等为主导的技术思维、技术产品和技术应用 [12],是一种综合创新资源,体现在数智化、数智融合、数智驱动等方面。数智化是指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的手段,有机组合传统生产要素,实现价值最大化 [13]。图书馆数智化主要融合了数字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三重特征。数智融合是指技术融合,即大数据与 AI 的融合,尤其是智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融合。图书馆数智融合具有虚实协同共生、多模态人机交互、全域智能检测等特点 [14],表现为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区块链、 机器学习、AI 等数智技术,基于数据的挖掘、驱动、感知、理解、推理、预测,共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不断提升馆员个性化、智能化、智慧化服务水平 [15]。数智赋能是指新一代数智技术的快速普及引发企业的组织形态变革,如数智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要素包含智慧数据、智能技术、资金、人才、设备等,对改善创新绩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6]。图书馆数智赋能主要是指数智技术加速“数据—智慧数据 / 知识”转化过程 [17],如利用数智技术建设协同知识创新平台等,数智赋能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的目的。可见,馆员需要具备数智知识、数智能力来迎合数智时代图书馆转型。馆员数智素养是指馆员适应数智化、数智融合、数智赋能等数智环境下生活、学习、工作所需的数智融合能力。馆员数智素养要素往往包含数智知识、数智能力和数智伦理。数智知识是基础,是馆员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数智基本知识;数智能力是关键,指具有与数智技术如 AI开发和应用相关的基本能力,如编程能力、信息检索与收集能力、撰写数据报告能力等,以及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数智伦理是前提,指由数智技术引发的态度、问题、看法与认识等伦理维度。馆员数智素养可视为馆员职业素养在数智时代的新表征,它是对馆员信息素养、数字素养、数据素养、智能素养的内涵更新和结构拓展 [18]。 2 馆员数智素养构成要素分析 本研究根据数智素养的内涵特征,结合馆员知识水平,总结关于人工智能素养 [19]、数智素养 [20] 的研究文献,提出由数智知识、数智能力和数智伦理三个主体要素析出基本数智知识与技能、高阶数智思维能力、数智意识与伦理三个维度为核心内容,通过反思实践、动态调控、创新驱动、综合评价四种调节机制,达到数智内核、数智服务和数智发展的目标,以此作为馆员智能素养构成要素,如图 1 所示。其中数智内核引领智能时代馆员文化基础的前进方向,文化基础则为馆员内核目标的达成提供原料;数智服务是使能目标,是将馆员专业知识与数智素养结合起来,发掘自身潜力,帮助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智发展强调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准则,馆员不但发展自身素质素养,而且在数智服务中促进读者数智素养的提升。 详情请参考原文 李惠娜.图书馆员数智素养及其培育路径研究[J].图书馆,2023(09):47-52.
  • 《“图书馆 ”模式,让社区活起来》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20-05-15
    • 目前,虽然新厦门人图书馆还没有完全恢复对外开放,孩子们只能通过图书借阅来满足阅读的欲望,但是场馆的线上公益课程却丰富了他们的在家学习时光。 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秘书长、前埔新厦门人图书馆馆长陈伟介绍说,作为思明区第一家城中村图书馆,疫情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图书馆适时在线上开展了第二期《生命教育》课程,课程围绕人与己、人与环境、人与生命进行,引导儿童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坚强面对生命的成长与挑战,建立积极、乐观的生命信念,在爱中活出价值,活得真实、自在、美好。 民营公助 平台汇聚多方资源 陈伟介绍,早在2018年7月,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就开始筹划这一项目。“城市义工协会成立8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志愿服务的模式,目前已经设立了12个固定志愿服务点,服务范围覆盖了社会各领域,遍及群众生活各方面。但是志愿服务越来越同质化,我们也在想突破创新。开展城中村未成年人的志愿服务,这座图书馆就是尝试。” 在寻找服务点的过程中,协会走访了思明区的六七个城中村,前埔社区是人口规模最大的一个。“目前我们辐射附近的前埔小学、向科小学、联友小学、金民小学等学校,为周边学校的孩子,特别是外来务工子女服务。” 去年8月,几经周折,他们最终选定目前的馆址,在约80平方米的空间里,规划设计了阅览区、多功能活动区、心理咨询区、亲子绘本区等不同区域。 陈伟透露,馆藏5000多本图书,书单由协会制定,思明区图书馆完成采购并无偿赠与。“我们参考了厦门阅读推广公益机构——担当者行动的推荐书目,政府部门也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在思明区团委的支持下,附近的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志愿者团队也加入。大学生们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和阅读陪伴等服务。 众人拾柴 共享共治辐射社区 针对图书馆的硬件需求,不断有热心人、热心单位捐赠。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就为他们积极捐款,捐款之后他们还主动提出每周开设健康课,为社区居民和孩子讲授生理期卫生、用药安全等知识,并开展义诊活动。 年前,图书馆的心理咨询室还接收了爱心人士捐赠的一台按摩椅。“别看我们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陈伟介绍说,“我们这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开展个性服务。” 之前,新厦门人图书馆每周都有各种公益课程向公众开放。英语会话课由思明区台办的台胞公益讲师团承担授课任务。“讲师团都是来厦创业、就业的台籍青年,他们很乐意为孩子们授课。”义工协会自身的志愿者资源也导入到图书馆,有的是语言类课程,有的是音乐艺术类课程…… 特别让陈伟开心的是,公益课程不仅有政府力量的支援、社会组织的援助,还有热心人也愿意开设免费课程。一位住在附近社区的教师就曾主动上门,申请为孩子们上自创的生命教育系列课程。 陈伟表示,疫情缓解了,各种公益课程很快将向公众再度开放,信息将通过新厦门人图书馆的微信号、家长群,馆内的公告栏,或图书馆门口的小黑板发布。 很多公益课程还走出图书馆,走向了社区。前埔社区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民办校多,校内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师心理压力大,但是资源匮乏。协会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们主动请缨,愿意为民办教师们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从去年11月开始,他们就在两所民办校进行了试点,每周一、五晚免费授课。“老师们开始挺抗拒,但是一期6次课上完,已经很有改观,下学期我们愿意继续,因为一个老师背后就是50多个孩子。” 陈伟表示,按照项目初衷,图书馆应该成为社区公共文化平台,不仅提供精神食粮,还是以“载体搭建、志愿服务、共享共治”三位一体的模式,建设社区长效治理新体系。他坚信,小平台有大爱,不仅联结了更多的外部资源,也正在成为社区文明的发源地,挖掘更多的内生动力来推动社区走向美好。 服务他人 文明新风从这里走出 这一方小天地,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文明的天地。 “今年我们的场馆运营是以‘构建儿童友好社区’为主题,最近我们主要开展两个活动,一是带着城中村的孩子进行社区调研,为儿童友好社区的构建,让孩子参与社区治理,树立社区小主人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带领孩子与盲人进行接触,为5月开展助盲专项行动做准备。”陈伟介绍说。 图书馆“红星闪闪实践团”就曾去厦门市梧村汽车站开展志愿服务。在大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搀扶老人帮拎行李。“有个孩子很兴奋地告诉我,刚才我帮老奶奶提行李,她说谢谢我。”陈伟表示,“走出第一步,孩子们会发现帮助他人感觉很不错。” 这样的场景还发生在社区慰问活动中,孩子们给垃圾分类监督员们一个大大的拥抱,为他们点赞。“有个大姐还落泪了,说孩子们的行为让她很感动。” 不仅孩子愿意奉献,他们还带动了家长。图书馆的管理员不只是陈伟,还有社区里的热心妈妈。“有位大姐是河南人,在厦门开的士。自从开馆后孩子经常在这里,她过来观察了几次,就主动提出过来帮忙。”陈伟表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一直在去组织化,这是一个平台,只要是为了孩子,服务孩子,我们都敞开大门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