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无疤基因编辑纠正遗传病中的DNA突变》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12-12
  • 来自麻省大学医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新策略,可以用于纠正小鼠模型中引起人类遗传疾病??的DNA突变。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13日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麻省大学医学院的高光坪教授。高教授是当今全球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导者之一,他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从事基因治疗研究20余年,特别是在腺相关病毒(AAV)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文章的第一作者为王丹(Dan Wang)博士。

    高光坪教授表示,“这一进展将有助于研发可以用于治疗多种遗传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案”,他们研究的第一步是构建了具有两种不同突变基因拷贝的小鼠,用以模拟患者的基因组成。

    遗传性疾病的患者通常携带两种不同的突变基因拷贝,一种来自母亲,另一种来自父亲,然而,研究这些疾病的小鼠模型几乎总是带有相同的突变。

    研究人员利用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将基因组编辑“机器”——Cas9/sgRNA系统传递到小鼠体内。这种基因组编辑系统能促进遗传物质的重组,产生两个新的基因拷贝,其中一个是无突变的,具有治疗作用的。对于许多遗传性疾病来说,一个功能基因拷贝就足以支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我们证明了这种方法在两种疾病中发挥了作用:遗传性I型酪氨酸血症(Hereditary tyrosinemia type I, HT1),以及称为Hurler综合征的溶酶体贮积病,”王博士说。

    遗传性I型酪氨酸血症是一种遗传性酪氨酸代谢障碍疾病。该疾病是由酪氨酸降解途径中的终末酶、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ah,fumarylacetoacetate hydrolase)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代谢障碍而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而Hurler综合征患者体内缺乏用于分解骨骼和组织大分子结构单元的一种关键酶。随着这些大分子不断累积,它们可损伤器官,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脑部功能退化、心脏问题、听力和视力受损和面容丑陋等。如果没有接受酶替代疗法或血液或骨髓移植,先天性Hurler综合征儿童患者通常会在十岁前死亡。

    最新这种治疗性基因组编辑策略具有几个优点,比如设计的灵活性,与不同突变的兼容性,因此可能适用于更多患者,并且更好的安全性——因为它避免了对靶基因产物引入不希望的突变,实现无疤基因编辑。

    王博士表示希望新的治疗方法未来能适用于患有各种遗传疾病的患者。

  • 原文来源:http://www.ebiotrade.com/custom/ebiotrade/zt/181116/index.html
相关报告
  •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来纠正诱发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突变》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3-17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C-G碱基编辑器(CGBE, C-to-G Base Editor)的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器,其或能帮助纠正诱发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突变。 世界上每17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患上某种类型的遗传性疾病,很有可能你身边的人(亲戚、朋友或同事)就是全球受影响的4.5亿人中的一员;诱发这些障碍的突变是由多种突变因素所引起的,比如从太阳光照射到细胞内的自发错误等;机制目前为止,最常见的突变是单一碱基的替代,即DNA中的一个碱基(比如G)被另一个碱基(比如C)所取代,全球无数的囊性纤维化患者机体中就表现为碱基C替代了G,从而就导致缺陷蛋白的产生进而引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在血红蛋白中利用T来替代A则会引发镰状细胞性贫血。 为了修复这些替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特殊的基于CRISRP的基因编辑器,其或能精准地将基因组中的缺陷碱基C修改为所需的碱基G,这种CGBE编辑器的开发或为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疗法来应对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约40%的单碱基替代提供了一定的希望,这些疾病包括囊性纤维化、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CGBE编辑器推动了科学家们广泛采用CRISPR-Cas9技术来使得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分子手术”成为可能,CRISPR-Cas9技术目前能用来干扰靶向基因,但当需要对特定序列进行精确更改时,这种技术的效率就会降低;而CGBE编辑器能通过实现有效和精准的基因改变来解决科学家们所面临的问题;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修饰后的CRISPR-Cas9能定位突变的基因并将整个编辑器聚焦于这一基因;2)一种能从化合物种移除氨基基团的脱氨酶能靶向缺失的碱基C,并将其进行替换;3)最后,蛋白质能够开启细胞机制来利用碱基G取代有缺陷的碱基C;这就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实现从C到G的直接转换,并能纠正突变从而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 研究者Chew Wei Leong指出,CGBE基因编辑器是一项突破性的发明,其首次将碱基C直接转化为碱基G,这很有可能为与单核苷酸突变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疗法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研究者表示,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正在努力确保CGBE和CRISPR-Cas9模式在疾病模型研究中是有效且安全的,随后我们才能进一步应用于临床研究中。 最后研究者Patrick Tan教授说道,诸如CGBE等新型基因编辑器正在扩展不断增长的精确基因组编辑工具的套件,包括胞苷碱基编辑器(CBEs)、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s)、CGBEs和prime编辑器等,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对DNA进行精准且有效的工程化修饰,以便未来能用于进行研究、疾病修正,从而引领新型基因医学的新时代。
  • 《使用 Cpf1 基因编辑纠正 DMD 基因突变》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2-21
    • 这个研究成果是由德克萨斯大学的西南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表。 该研究显示,使用来自 Prevotella 和 Francisella 1(Cpf1),这是一种通常使用的基因编辑 CRISPR 的相关蛋白 9(Cas9)的酶替代物,可以校正动物模型以及人细胞中的疾病相关病变。 这个研究发表在科学进步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可能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的治疗有突破性意义。 在文章中,德州大学西南团队使用来自 DMD 患者纤维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利用 CRISPR-Cpf1 来破坏外显子 51 中的早期终止密码子。 外显子 51 导致大约 13%的患者的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的丧失。 这个基因编辑技术修复了来自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和心肌细胞中的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并增加了心肌细胞的收缩力。 Cpf1 首先有张锋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研究所的团队发现,被确定为 CRISPR 的相关内切核酶。由于 Cpf1 小于 Cas9,因此更容易被装入到运载工具中,具有针对不同基因序列的潜力。 去年 12 月,专注基因编辑疗法的 Editas 医药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EDIT)从 Broad 研究所授权获得了使用 Cpf1 进行 CRISPR 基因编辑的知识产权。 与此同时,西南大学的研究组还针对肌营养不良蛋白外显子 23,将 Cpf1 的基因编辑 CRISPR 指导 RNA 和校正的核苷酸模板注射入外显子 23 引起 DMD 无义突变的小鼠受精卵。 经过基因编辑的 24 只幼鼠中有 5 只的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得以校正。这项技术恢复大多数肌肉纤维中的正常肌肉形态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并增加肌肉力量。 虽然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采用 Cas9 的 CRISPR 基因编辑可以跳过或纠正小鼠中的突变型肌营养不良蛋白,在新文章中,作者表明,使用 Cpf1 的 CRISPR 在小鼠的肌营养不良蛋白外显子 23 上具有相似的基因组编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