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斯·科普柯透露技术方面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21
  • 世界领先的气体、电力和流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阿特拉斯·科普柯动力技术部,近期在中国上海发布了一系列2019年度新产品。

    在“动领未来,力聚中国”的主题下,阿特拉斯·科普柯透露了其在气体、电力和流体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如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发电机,水泵和照明灯车,为最终用户提供更高效的操作和更低的拥有成本,这些进步将涵盖多种应用领域,从建筑到制造、设备租赁、市政工程、石油天然气、拆除及矿山开采等。

    移动空压机:技术革新为客户带来更高收益

    在空压机行业,阿特拉斯·科普柯一直是业内标杆,并致力于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从而为客户带来更高的收益。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水井、矿山、油气、市政等行业,并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2019年,又有多款新产品陆续面世。先进的技术,优异的性能,可靠的质量,为客户带来更大价值。

    132kw与160kw全新电驱移动式空压机,搭配阿特拉斯·科普柯最新研发的机头,可靠性高,寿命长。全新的智能控制器,操作方便,信息丰富。分别由132kw和160kw电机提供动力,启动扭矩大,噪音低,其中部分机型满足国家二级能耗标准,节能高效。IP65高防护等级控制器,外置的快速接线端和固定夹,提供多重保护。最高压力达到17bar,能够满足更多应用的要求。全新的外观设计,更加轻巧,运输方便。

    XRHS888是阿特拉斯·科普柯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大型移动空压机。该机型搭配阿特拉斯·科普柯新型螺杆转子,压力和气量配比合理,非常适合水井应用。XRHS888结构紧凑、保养方便,满足国三排放标准,是一款集稳定、高效、省油于一身的高性价比产品。

    作为空压机行业的领导者,阿特拉斯·科普柯一直致力于技术的革新与产品的升级,从而为客户带来更多收益。

    ECO(节能专家系统)是阿特拉斯·科普柯最新研发成果之一,它可以智能地识别、调整空压机的运行状态,灵活切换机器的空载、卸载、加载等工况。从而将整机油耗降低10%,为客户带来更多收益。PACE(调节专家系统)是阿特拉斯·科普柯为了满足客户一机多用的需求而开发的新技术。通过电控调节阀的应用,PACE 系统大大扩展了机器的可用压力范围,实现压力和流量的无级可调,从而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发电机组:中国无锡2019全新启航

    经过漫长的等待,阿特拉斯·科普柯真正的本土化发电机组产品全新的国产QIS系列发电机组终于在3月12日亮相了。搭载国际一线发动机品牌和阿特拉斯·科普柯品牌发电机和控制器,目前功率由10kw到100kw已正式对外发布。今年还将陆续推出更大功率的发电机组,真正做到本土产品服务本土客户。

    发电机组是用户高性能、高效安全生产和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随时待命,随时随地准备为用户提供电力保障。QIS系列发电机组,从10kVA 到3300kVA,采用了久经市场考验的设计原理和配件,安装简单,且性能可靠出众。适用于备用和主用各种工况,可以在最严苛条件下发挥最佳性能;广泛用于数据中心、医疗、制造业、公共设施、建筑等。

    照明灯车:全新的夜间施工照明体验

    阿特拉斯·科普柯照明灯车,凭借坚固的制造质量和紧凑的结构尺寸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高度认可。HiLight系列照明灯车经过专门设计,为多个行业领域提供一系列行动灵活且功力强劲的照明选项,确保解决效率和安全性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创新的 LED 技术,专为建筑和采矿应用设计。LED照明灯车中的透镜采用特殊的光学元件,这种创新的全定向 LED 透镜设计意味着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灯光的覆盖范围,同时减少“照明浪费”。HiLightV5+照明灯车标准配置 4x350WLED灯,可为多达5000平方米的场地提供平均亮度为20 lux 的照明,确保场地更明亮、更安全、生产效率更高。

    水泵与潜污泵:用于高效排水与泥浆输送

    作为世界领先的排水解决方案提供商,阿特拉斯·科普柯品牌拥有140多年的水泵设计与制造经验,与世界各地客户密切合作,能满足客户的各类输水需求,例如建筑行业、市政排水、应急抢险、污水处理、工业石化等多种应用。

    PAS 系列水泵由离心泵及真空辅助系统构成,真空辅助系统可以迅速抽出管道内的空气,并可以实现汽水混合物的分离。依靠该系统,PAS水泵也可以实现自吸功能。即使水泵进口离水面高达数米,该系统也可以快速抽出进水管内空气,水泵能够数秒之内开始排水。针对市政应急客户大流量的排水需求,推出了最高流量高达2160立方米/小时的PAS系列高效排水泵。

    同时,为了满足在工程施工、矿坑排水、池塘清淤的使用需求,推出了能够用于泥浆输送的全流量范围的 WEDAS系列、L系列潜污泵。

    关于阿特拉斯·科普柯动力技术部

    阿特拉斯·科普柯是世界领先的可持续生产力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为客户提供创新的压缩机、真空解决方案和空气处理系统、建筑与采矿设备、动力工具和装配系统。阿特拉斯·科普柯专注于开发具备生产力、能效、安全性和人体工程学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成立于 1873 年,总部位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业务范围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阿特拉斯·科普柯收入1010亿瑞典克朗(110 亿欧元),拥有45000多名员工。

    动力技术是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内的一个业务领域,通过移动空压机、水泵、照明灯车和发电机组以及多种补充产品等提供气体、电力和流体解决方案。此外,还通过专业的、全球的网络覆盖来提供专业租赁服务。动力技术业务领域不断创新,致力于为多个行业提供可持续生产力,包括建筑、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和勘探和钻探等。主要产品研发和制造中心位于比利时、西班牙、瑞典、意大利、保加利亚、中国、印度和美国。

相关报告
  • 《肝炎研究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黄翠
    • 发布时间:2017-06-02
    • -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导致的,其中以HBV和HCV感染最为严重,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HBV和HCV感染导致的肝炎造成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近2.4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所导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人口总数的7.18%,慢性乙型肝炎是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在HBV预防性疫苗广泛使用后,乙肝病毒新发感染率有了显着下降,但是针对已经建立慢性感染的乙肝患者,目前为止,仍旧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7亿人感染HCV。在我国健康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7%~3.1%,约3800万人。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约50%~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每年5月是肝炎意识月(Hepatitis Awareness Month)。基于此,小编盘点近年来,肝炎研究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以飨读者。同时也希望读者多关注自己的肝脏健康。1. 感染肝炎病毒会提高患帕金森病风险doi:10.1097/01.NT.0000516799.53493.66 根据最近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HBV与HCV也许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英国国内的一个相关的数据库进行了分析,他们检查了从1999年到2011年患有HBV、HCV、自体免疫性肝炎、慢性肝炎以及HIV感染者,并从中筛查了他们是否有患帕金森病的历史。结果显示,HBV感染的患者有76%的风险会患帕金森病,HCV感染的患者则有51%的风险会患帕金森病,这些数字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水平。此外,自体免疫性肝炎、慢性肝炎以及HIV患者的帕金森发病率相比健康人群都没有明显变化。作者们认为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其没有排除其它生活因素的干扰,例如抽烟以及饮酒,这些因素同样也会对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产生影响。2. Clin Liver Dis: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神经系统表现doi:10.1016/j.cld.2017.03.008HCV 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和思维迟缓。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难以处理更高级功能信息,尤其是数字、持续关注、精神运动速度和学习记忆。Hilsabeck 及其同事使用一系列神经心理测试证明,66 名慢性 HCV 患者队列中受损表现主要为持续注意受损(82%)。与其他肝脏疾病的对照人群相比,慢性 HCV 患者表现不佳,并且伴随着合并症的存在和纤维化增加,表现更为不佳。其他研究已经证实了上述发现,并再次发现了工作记忆、持续注意力和信息处理速度的受损。有趣的是,涉及皮质下神经电路的神经认知异常模式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相似。多项研究已经显示了 HCV 与卒中之间相关。台湾 Liao 及其同事随访了 4094 名 HCV 患者和 16,376 名无 HCV 成年匹配队列。研究估计了潜在相关因素,包括 HCV 感染、年龄、性别、收入状况、吸烟戒烟、酒精相关疾病、肥胖和慢性疾病史和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多变量调整风险比(HR)和 95% 置信区间(CI)。丙型肝炎和非丙型肝炎患者的卒中累积风险分别为 2.5% 和 1.9%,丙型肝炎患者的卒中调整 HR 为 1.27(95% CI,1.14-1.41),表明 HCV 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Lee 及其同事进行了台湾第二大社区队列研究(共有 23,665 名参与者),结果显示患者脑血管死亡风险升高。最后,在 Ambrosino 及其同事进行的一项大型 Meta 分析中,脑血管事件的心血管危险和脑血管危险均升高,比值为 1.48。这些研究清楚地表明了 HCV 与脑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呈独立、显着相关。3. Hepatology:生物物理所等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领域获进展doi:10.1002/hep.29239 4月26日,Hepat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傅阳心课题组的研究论文Vaccines Targeting PreS1 Domain Overcome Immune Tolerance in HBV Carrier Mice。该研究报道了基于乙肝病毒(hepatitis B,HBV)包膜蛋白preS1区域作为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研究,为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HBV只能感染人和高等的灵长类动物,动物模型的缺乏限制了HBV致病机理及其治疗策略的研究。在研究中,傅阳心课题组利用AAV-HBV1.3病毒构建了稳定的HBV耐受小鼠模型,该模型具有和CHB患者相同的病毒学和免疫学表症。作者首先系统地研究了乙肝包膜蛋白preS1区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他们发现,乙肝病毒的包膜蛋白preS1区域和HBsAg存在不同的耐受状态。HBsAg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是诱导免疫耐受的主要原因,以其作为疫苗不能够在HBV耐受模型中引起免疫应答,而以preS1区域作为疫苗能够在HBV耐受模型体内引起较强的CD4+ T细胞免疫反应,其诱导的anti-preS1抗体能够清除血液中preS1抗原和HBV病毒。同时,体外实验表明血清中产生的anti-preS1抗体能够有效地阻断HBV感染肝脏细胞。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发现preS1疫苗免疫能够部分恢复HBsAg的抗体免疫反应,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联合preS1疫苗和HBsAg疫苗,最终能够在HBV耐受小鼠中,诱导HBsAg-HBsAb的血清学转化,同时在肝脏中诱导一定的免疫应答,从而降低肝内的乙肝病毒感染。该研究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4. 宿主细胞自然分裂可摆脱乙肝病毒DNA乙型肝炎目前尚无法治愈,原因是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一直藏在受感染肝细胞的细胞核内,现有疗法很难将其根除。德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宿主细胞可通过自然分裂摆脱乙肝病毒DNA。这一发现可谓找到了乙肝病毒的“软肋”。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介绍说,先前针对动物肝炎病毒的研究显示,受感染的肝细胞分裂时会失去细胞核内的病毒DNA。为验证人类肝细胞是否也存在这一自然防御机制,他们将人类肝细胞移入实验鼠体内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受感染人类肝细胞也会在分裂时失去大量病毒DNA。研究还发现了宿主细胞持续分裂却很难完全摆脱病毒DNA的原因:与未受感染细胞相比,受感染的细胞分裂较慢,而只要还有携带病毒DNA的细胞存在,就会产生更多的乙肝病毒。5. 世卫组织:全球超3亿人携带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近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发布新报告说,全球约3.25亿人携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绝大多数人无法获得合适的检测和治疗,这一公共卫生重大挑战需要全球紧急反应。这份报告显示,2015年病毒性肝炎造成134万人死亡,这与结核病和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相当。然而,结核病和艾滋病死亡率已在下降,肝炎死亡率却在上升。报告指出,在5种不同类型肝炎中,乙肝和丙肝是2种主要类型,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乙肝和丙肝造成的。不过,尽管肝炎死亡人数增加,由于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上升,乙肝新发感染数呈下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2015年出生的儿童中有84%接种了3针推荐剂量的乙肝疫苗。报告称,尽管应对肝炎挑战重重,但一些国家正在为防治肝炎采取有效措施。2015年,中国在婴儿出生时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方面实现了96%的高覆盖,达到5岁以下儿童流行率低于1%的乙肝控制目标。6. Nat Genet:大数据分析揭示HCV如何与人宿主相互作用doi:10.1038/ng.3835来自英国、瑞士、美国、加拿大、比利时和瑞典的研究人员首次开发出一种方法来分析和比较HCV的遗传组成,以及500多名HCV感染者的遗传组成。通过一起加以研究,这将让研究人员对HCV和人基因组如何与这种病毒相互作用并且改变这种病毒提供新的见解。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4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ome-to-genom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effect of the human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systems on the hepatitis C virus”。论文通信作者为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Ellie Barnes教授和Chris Spencer博士。 这项研究特别关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HCV的两个人基因位点。人基因组的一个位点(即HLA基因,编码人白细胞抗原分子)揭示出HCV基因组中试图发生突变来逃避人免疫系统识别的那些序列。这些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数据绘制出HCV基因组的这些选择性压力的图谱,从而能够被用来找出对这种病毒存活至为关键的弱点。这些弱点能够被作为开发新的疗法或疫苗的靶标。这项研究关注的人基因组的第二个影响这种病毒的位点激活在一些人体内被关闭的一个免疫基因(编码干扰素-λ先天免疫系统中的组分)。激活这个基因的影响是改变病人血液中存在的HCV病毒数量。7. J Med Chem:木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 HCV 病毒复制的活性doi:10.1021/acs.jmedchem.6b0130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李卓荣教授课题组发现木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 HCV 病毒复制的活性((EC50=3.17 μM)。然而,从木豆素的化学结构不难看出,其作为药物小分子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如分子疏水性很强(AlogP= 5.0),水溶性差,其药代动力学属性很可能较差。因此,李卓荣教授课题组首先完成了木豆素的化学全合成工作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1, 1, 93-99),并对木豆素进行了系统的结构优化。随后作者对合成得到的衍生物进行体外抗 HCV 病毒活性的研究,并总结出相应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显示,木豆素结构中的两大疏水基团(苯环 A 和异戊烯基)均不是活性必须基团,这对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彭宗根教授对木豆素抗 HCV 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发现,木豆素对常见的病毒蛋白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基因芯片的结果表明,木豆素能明显降低宿主细胞硫酸软骨素 N - 乙酰氨半乳糖胺基转移酶 1(CSGalNAcT-1)蛋白的水平,有趣的是,木豆素对 CSGalNAcT- 1 基因的表达并没有影响,表明木豆素可能通过加速 CSGalNAcT- 1 蛋白的降解而抑制 HCV 病毒的复制。彭宗根教授随后利用 siRNA 技术降低细胞 CSGalNAcT- 1 蛋白的表达,发现 HCV 病毒的复制受到严重抑制。这些结果证明了 CSGalNAcT- 1 蛋白对 HCV 的复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该抗 HCV 特异作用机制一致的是,木豆素对 DAAs 耐药株均表现出与野生株相当的抗病毒活性,而且其与 DAAs 的联用对 HCV 病毒的复制也呈现出协同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木豆素作为一类新型抗 HCV 病毒先导物表现出对抗病毒耐药的潜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目前,李卓荣教授课题组正在进行对木豆素进一步的结构优化以及化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8. PLoS Pathog:HCV突变如何逃逸免疫系统的追捕?doi:10.1371/journal.ppat.1006235如今,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们利用新型的试验手段发现病毒的突变的速度以及成功率要远远高于人们的想象,同时,他们发现了HCV突变的生物学机制,这一机制或许解释了HCV能够逃脱免疫系统以及疫苗对其造成的影响的原因。他们的研究发表在三月八号的《plos pathogen》杂志上,研究者们利用最大的HCV自然库分选得到了HCV能够逃脱免疫系统追捕的突变路线。结果显示,病毒在抗体结合位点之外的突变会导致病毒抵抗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讲,研究者们分析了27个HCV患者体内筛选得到的113株HCV毒株,并且检测了每一种病毒对常见的两种抗体的中和敏感度的高低。由于自然界的HCV在实验室环境下难以存活,研究者们首先利用HIV的外壳与内容物建立了假病毒系统,之后将HCV病毒的外壳蛋白镶嵌在假病毒的表面。研究者们因此能够有效地在体外组织培养环境中建立HCV感染模型。之后,研究者们将每一种受到感染的细胞的三分之一进行HC34.4抗体的治疗,三分之一接受了AR4A抗体的治疗,剩下一部分做阴性对照处理。研究者们比较了不同组的细胞感染病毒的情况。结果显示,这两种抗体分别能够中和88%以及85.8的HCV毒株。另外,抗体对不同类型的毒株中和能力也有差异。为了搞清楚其中的原因,研究者们对HCV的基因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比对不同病毒毒株的基因组序列,研究者们找到了决定病毒毒性高低的关键性突变。他们发现尽管病毒对上述两类抗体的抵抗能力有高有低,但抗体与病毒颗粒的结合位点却几乎没有变化。之后,研究者们对HCV表面蛋白分子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虽然抗体结合位点处的突变与其抵抗性的高低并没有关系,但其结合位点之外的一些区域确实存在这样的突变关键位点。9. 免疫抑制剂用量影响实体器官移植受者HEV感染doi:10.1053/j.gastro.2011.02.050 2011年2月25日《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表研究指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可导致超过60%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慢性肝炎。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是慢性肝炎的主要预测因素。降低免疫抑制剂用量可使30%的患者病毒得以清除。研究纳入85例实体器官移植合并HEV感染患者。56例(65.9%)患者发生慢性肝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者发生慢性肝炎的相关因素为移植后短时间出现感染、肝酶和血肌酐水平低、血小板计数低、接受他克莫司(而非环孢素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多因素分析显示,HEV慢性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他克莫司(而非环孢素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和确诊HEV感染时血小板计数低。10. 《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发布Lonafarnib治疗丁型肝炎病毒结果doi:10.1016/S1473-3099(15)00074-2加州帕洛阿尔托2015年7月20日电 /美通社/ -- Eiger Bio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今天宣布发布用 lonafarnib 治疗慢性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患者的首个2a阶段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中心进行。这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研究评估了两种剂量的 lonafarnib:每天两次 100mg 和每天两次 200mg ,使用28天。Eiger Bio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今天宣布发布用 lonafarnib 治疗慢性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患者的首个2a阶段研究结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机构糖尿病、消化系统和肾脏疾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首席调查员、医学博士 Theo Heller 表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中心已经完成了一项研究,对治疗通常会导致肝硬化和其它危及生命疾病的慢性丁型肝炎具有重要含义。我们很荣幸在《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上发布此次研究的结果。”使用 lonafarnib 治疗28天之后,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相比,慢性丁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病毒水平有所下降,包括与安慰剂(p分别=0.03和<0.0001)相比,每日两次100 mg和200 mg剂量之间慢性丁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病毒下降情况也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差异。慢性丁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病毒水平的下降与血清中的 lonafarnib 药物水平密切相关,为 lonafarnib 在慢性丁型肝炎病毒中的抗病毒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在这项研究中,lonafarnib 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治疗组中拥有最常见的胃肠道相关副作用。 Eiger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David Cory 表示:“这是评估口服疗法 lonafarnib 在慢性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效果的首项研究,我们对结果感到非常满意。慢性丁型肝炎病毒是最严重的一种人类病毒性肝炎形式。我们的目标是治愈。”11. 饶子和院士PNAS报道一个甲型肝炎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doi:10.1073/pnas.1616502114 甲型肝炎病毒(HAV)仍然是很神秘的,它是物理上是非常稳定的。受体结合的部位以及病毒如何可以被破坏以释放基因组,都还是未知的。1月10日在《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及清华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个强有力的HAV特异性中和单克隆抗体——R10,可阻断受体附着和干扰病毒脱壳。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报道了一个强有力的HA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R10,其能够通过阻断到宿主细胞的附着,中和HAV感染。HAV完整的和空的颗粒以及具有R10 Fab的HAV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抗体结合的原子级细节,并指出了五节聚化物界面上的一个受体识别位点。这些结果,加上研究人员观察到的“R10 Fab可破坏衣壳”,表明可使用模拟受体机制来中和病毒感染,从而提供了新的治疗干预机会。
  • 《混合动力船舶技术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5
    • 土耳其造船厂 Cemre Shipyard 为丹麦渡轮运营商 Molslinjen 建造的新型电动渡轮举行了钢材切割仪式。 据了解,Sams?linjen 号的钢材于 4 月 4 日被切割。116.8 米长的双头渡轮由丹麦设计服务公司 OSK-ShipTech A/S 设计。在去年 10 月,Molslinjen 与造船公司签署了两艘完全由电池供电的零排放渡轮的合同。 新渡轮可容纳 600 名乘客和 188 辆汽车。将在 B?jden-Fynshav 和 Ballen-Kalundborg 航线上航行,在码头自动停靠和充电。交货日期定在 2024 年。挪威科技公司Pascal Technologies(前身为 SES-X Marine Technologies),已获得 5300 万挪威克朗(约合 500 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其远程电动船项目。 与汽车相比,船只和渡轮每行驶一段距离所消耗的能源要多得多,这使得电气化在技术上更具有挑战性。 Pascal Technologies 开发了一种基于气垫原理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技术可将船体抬出水面,再加上数字控制系统,可显着提高能源效率。 据该公司称,这意味着与传统船体相比,高速行驶时的能耗最多可降低 50%。例如,尽管由于安装了电池系统而承载了更多的重量,该公司的全电动 27 米长 150 人渡轮设计将比传统的柴油驱动的双体船节约 30% 的能源消耗(以 35 节的速度)。 该公司强调说:“我们的可扩展技术类似于汽车行业中出现的‘电动底盘平台’——可以针对不同的上部结构而进行了优化和数字集成,具有明显的设计灵活性。” 该技术可针对不同的船型、尺寸和应用进行扩展。英国能源和商品贸易公司Vitol 集团的新加坡燃料油运营公司 V-Bunkers 透露,它将接收其第一艘电动混合燃料油轮 Marine Charge。该船由浙江神舟阳光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由新加坡设计师设计。 这艘电动混合动力加油船由法国船级社 (BV) 入级,采用先进的储能和充电技术,有助于抑制新加坡港口运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GHG)。V-Bunkers签订了两艘油轮的订单,第二艘油轮 Marine Dynamo 计划于第二季度交付。这些电动混合动力加油船将部署在新加坡境内的港口中,旨在显着减少港口的碳排放。 这些油轮遵从 BV 的Electric-Hybrid 船级符号建造,采用储能系统 (ESS) 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高度自动化的电源管理系统 (PMS),预计可减少10% 的温室气体排放。据该公司称,该设计使辅助发动机能够以最佳燃油消耗率(SFOC)运行,而ESS系统将在低功耗期间将执行调峰操作,以便在高消耗期间使用存储的能量。 BV 的“Electric-Hybrid” 船级符号解决了电动混合动力系统实施的复杂性,定义了存储、配电、控制和仪表的要求,以及为验证电源管理和考虑例如热逃跑等安全因素而设置的测试。 通过在新加坡港口部署这些船只,V-Bunkers 旨在减少碳排放并为海运业更可持续的未来铺平道路。“我们很高兴成为第一个将 ESS 技术引入本地加油船行业的公司,从而为全球最大的加油港新加坡港的减排做出贡献。在新加坡海港管理局的领导下,我们将继续支持新加坡成为海上脱碳领导者的愿望。我们认为部署这两艘电动混合动力加油船是新加坡脱碳之旅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Vitol 亚洲区负责人Mike Muller表示。挪威的清洁技术公司 TECO 2030 与未公开的合作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MoU),就多个燃料电池项目进行合作,这些项目的燃料电池总产量可能达到 50 MW。该谅解备忘录描述了一个为成功实现项目目标的3 年合作承诺,项目具体代表了兆瓦级的船用燃料电池和陆上固定式燃料电池系统。 TECO 2030称,燃料电池是通过不需要燃烧的机制而实现发电的氢发动机,这意味着它们产生的污染物比传统的基于燃烧的发电技术更少,同时燃料电池的能量效率更高,是传统发电的替代方案。 TECO 2030 集团首席执行官Tore Enger表示:“我很高兴能与未公开的一方签署这份谅解备忘录。这表明了他们对我们完全可扩展和模块化的燃料电池系统的信任。我期待着与我们的客户合作开展这些项目,以满足他们的零排放能源需求。这些安装在船舶和岸上的系统均是兆瓦级的,将展示 TECO 2030 燃料电池系统的能力。”北欧绿色氨动力船舶 (NoGAPS) 项目联盟透露了氨燃料气体运输船 M/S NoGAPS 的初始船舶设计。NoGAPS 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包括 M?rsk Mc-Kinney M?ller 零碳航运中心 (MMMCZCS)、Nordic Innovation全球海事论坛、BW Epic Kosan Ltd.、Yara International、MAN Energy Solutions、W?rtsil? Marine、 DNV、丹麦海事局和外部船舶设计师Breeze Ship Design。北欧绿色氨动力船舶 (NoGAPS) 项目联盟透露了氨燃料气体运输船 M/S NoGAPS 的初始船舶设计。 该项目的目的是通过两个阶段而实现设计一艘氨动力零排放船舶的目标。第一阶段从 2020 年持续到 2021 年,当时该项目开发了关于如何克服采用氨作为零排放海运燃料的障碍概念证明,其重点是安全和效率、可持续和稳定的燃料供应链,以及商业可行性。 NoGAPS 项目的第二阶段于去年开始,挪威船舶设计公司Breeze获得了该设计合同,该阶段将持续到 2025 年。此阶段涉及进行初始船舶设计。初始船舶设计以及可行性评估的结果已公布,该评估确定和评估了能够实现设计目标和要求的船舶设计概念。芬兰科技公司瓦锡兰赢得了一份合同,为其在中国芜湖造船厂建造的四艘新型重型起重船提供混合动力推进系统。该系统将配备一台能够使用甲醇燃料运行的变速W?rtsil? 32主发动机。这将使其成为首批使用甲醇运行的该类型船舶。同时也将是第一批使用变速主发动机的甲醇船舶。 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储能装置、PTO/PTI发电机和电机、多驱动变流器,以及用于控制和优化混合动力操作的瓦锡兰能源管理系统。储能系统将基于锂钛氧化物(LTO)电池,与普通的锂离子系统相比,具有更长的深循环寿命。 瓦锡兰表示,储能系统将显着降低起重机操作期间的燃料消耗,同时还可以通过减少发动机负荷波动来减少海上运行时的燃料消耗。同时,瓦锡兰还将提供齿轮箱、可控螺距螺旋桨 (CPP)、船首和船尾推进器、空气轴封以及艉轴管和轴承。 “这些船舶代表了下一代重型起重船。除了技术能力外,它们还将具备出色的环保性能,有助于引导航运业走向更加绿色的未来,”SAL Heavy Lift 的所有者兼首席执行官Martin Harren博士说。 这些船计划于2025年交付,主要用于支持风电场的安装。根据与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的长期合同,前两艘船将专门参与海上风力涡轮机部件的运输。2025年上半年,另外两艘姊妹船将进入重型起重运输市场,为 Jumbo-SAL-Alliance的客户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