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需求将需要3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9-15
  • 美国证券银行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由于航空燃油消费仍将远低于去年的水平,全球石油需求将需要3年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BofAS在TradeArabia发布的每周能源报告中说,虽然公路燃料需求已恢复到接近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但航空燃料需求仍难以大幅增长,因为与疫情爆发前的“正常”水平相比,航空旅行仍显著下降。来自全球航班跟踪服务公司 Flightradar24上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全球商业航班的增长比2019年8月的水平低了45.2%,而且增速比6、7月份要慢得多。

    BofAS的分析师表示,在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推出之前,航空旅行不会出现反弹。然而,根据世界银行的说法,一种有效的疫苗仍然需要12到18个月的时间才能推出。BofAS说,如果疫苗在2021年底推出,到2022年航空旅行将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75%,到2023年将恢复到典型消费水平的90%。就较长期而言,这家美国银行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在 2030年达到大约1.05亿桶/天的峰值,原因是电动汽车在轻型汽车销售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BofAS的基本设想是,到2030年前,电动汽车将占轻型汽车销量的34%,到2050年前占95%。根据 BofAS的说法,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可能取代部分运输的石油需求,特别是如果绿色氢价格大幅下跌的话。

    国际能源署 (IEA)能源市场和安全主管Keisuke Sadamori本周早些时候说,在短期内,由于炼油利润率疲软、航空燃料需求缺乏复苏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全球石油需求复苏似乎已停滞不前。 需求复苏步履蹒跚的一个迹象是,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下调了 10月份出口亚洲和美国原油的官方售价。荷兰国际集团 (ING)策略师沃伦•帕特森和姚文宇周二表示:“很明显,这表明市场收紧的速度没有许多人预期的那么快,供应在小幅走高,需求显然在放缓。”

相关报告
  • 《全球石油需求2022年后才能缓慢恢复》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8-24
    •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今明两年石油需求几乎不可能恢复“往常水平”,最好的情况是2023年开始复苏,但部分石油需求可能“永久性消失”。根据多家行业机构对下半年和未来两年石油供需形势做出的最新预判,全球石油需求正在进入“增长乏力”时期。其中,航空燃油成为拖累石油总需求复苏脚步的最大因素。 需求侧存在“极大变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最新报告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同比下降约8%。这与国际能源署(IEA)和欧佩克等机构的最新预测几乎一致。IEA在最新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中指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料将减少790万桶/日。欧佩克则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总量将减少890万桶/日,但明年或将增加700万桶/日。不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仍未缓解,这给全球石油市场带来极大不确定性。鉴于此,IEA将今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费量调整为9210万桶/日,2021年调整为9740万桶/日,均低于2019年1亿桶的日均石油消费量。“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需求,特别是航空燃油需求。”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全球石油需求要到2023年第三季度才有望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而且还将有250万桶/日的‘永久性需求损失’。”MUFG指出,在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全球的石油需求将减少至9200万桶/日,到明年第三季度日均石油需求量才有望回升至9860万桶。目前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至少将延续到2021年,这将导致消费端出现结构性转型,从而令石油需求回升放缓。MUFG认为,即使在2022年后,石油需求要想回到疫情前的水平都可能出现“极大变数”。   航空燃料需求复苏“最慢”    而在所有石油产品中,几乎所有行业机构都认为,占全球日石油需求量8%的航空燃料的需求将“最慢最晚”恢复,这将给总需求复苏带来很大阻碍。欧佩克预计,因国际旅行业继续承压,预计明年航空燃料需求只会“部分恢复”,仅比今年增加80万桶/日。行业咨询机构雷斯塔能源也做出了同样的预期,认为航空燃料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不管有没有暴发新一伦疫情的可能,航空燃料的需求都要花费更长时间来恢复。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仅在美国,今年航空燃料的消耗量就比去年锐减了31%。美国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总体客运量持续低迷,加上强制隔离措施影响,航空燃料需求恢复缓慢,这至少还将再拖累全球石油需求两年,预计明年第三季度才可能首次出现“有意义的”需求反弹,但真正的复苏还要等到2023年,届时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800万桶/日水平。油价网也指出,虽然近期中国等部分亚洲国家的国内客运量与今年早些时候的低点相比有所上升,但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疫情仍未缓解,这直接拉低了国际商业航班的运行率,航空燃料复苏速度甚至滞后于国际油价。   产油国经济受影响最大    IMF指出,受需求低迷影响,今年国际油价总体水平将比去年低41%。其中,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石油出口国受伤最深,与去年相比,这些国家今年石油收入总计将减少2700亿美元,且大多数国家的赤字估计均会超过其GDP的10%。世界银行也在最新的《中东北非地区经济半年报》中指出,该地区“受困于油”的情况十分严重,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需求和油价创纪录暴跌的大环境下,这些地区愈发难以实现经济增长。值得关注的是,机构同时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影响也远远超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IMF预计今年新兴经济体的平均GDP将萎缩3.2%,这是有记录以来新兴经济体平均GDP最大降幅。
  • 《疫情对石油行业影响或将持续》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21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持续,无疑给今年全球石油行业带来剧烈冲击。石油需求的骤降和回升,令全球油品库存和油价出现剧烈波动,规模空前的减产协议帮助油价暂时企稳。 起初,业界人士期望,全球石油需求在一两年的时间内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现在看来,这一看法过于乐观。疫情还会对各国决策者能源安全观、气候变化紧迫性认知、能源政策、科技和投资带来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长期性的,只是当前尚在发展过程之中。 国际能源署在13日公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和欧佩克在8日公布《2020年世界石油展望报告》,均对疫情对能源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国际能源署警告,疫情给能源体系带来的影响将会持续多年,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下降8%,布伦特油价到2023年才会达到每桶50美元水平。如果各国政策和目标顺利实施,全球能源需求也将在2023年初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如果疫情延长,跌幅加深,这一时间点将会推迟到2025年。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时代将会在未来10年终止。不过,由于政府没有出现大的政策转变,现在还没有石油需求快速下降的迹象。 近期,英国石油和道达尔等多个老牌石油上游企业和石油贸易巨头均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将在未来几年达到峰值。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无疑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判断。 欧佩克则认为,疫情将对经合组织经济增长前景带来显著负面影响,经合组织石油需求将在2022至2025年处于4700万桶/日高位,此后将逐渐走低。这意味着,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可能不会再回到2019年4790万桶/日的水平。 虽然欧佩克在其年度报告中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到2045年将达到1.091亿桶/日,比2019年仍将增长近1000万桶/日,但2035年以后的增长将十分缓慢。其对2045年石油需求量的预测,比前一年对2040年的需求量预测还要少100万桶/日以上。 欧佩克认为,如果疫情在2021年能大体得到控制,全球石油需求将部分恢复,预计在中期会有健康的增长。非经合组织石油需求将从2019年的近5200万桶/日,增加到2045年的7400万桶/日。印度将以630万桶/日的增幅,成为这期间石油需求增长最大的国家。 国际能源署还表示,今年全球能源领域的投资将下降18%。投资增长的大幅减少将增加未来市场波动的风险。 挪威咨询机构雷斯塔能源预计,今年全球石油相关的投资将下降30%以上,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需要等到2024至2025年。 如果上游石油企业基于能源转型的趋势和石油需求触顶的判断,而相应调整投资方向,那么,石油行业可能出现类似“预言自我实现”的情形。除此以外,投资者也在用脚投票,给予石油企业外在的压力。 对于未来能源需求,国际能源署认为,可再生能源将在其设定的四个发展情景中均扮演主角,太阳能则处于舞台的中心,相较于煤电和气电的成本优势是重要的推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