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需求2022年后才能缓慢恢复》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8-24
  •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今明两年石油需求几乎不可能恢复“往常水平”,最好的情况是2023年开始复苏,但部分石油需求可能“永久性消失”。根据多家行业机构对下半年和未来两年石油供需形势做出的最新预判,全球石油需求正在进入“增长乏力”时期。其中,航空燃油成为拖累石油总需求复苏脚步的最大因素。

    需求侧存在“极大变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最新报告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同比下降约8%。这与国际能源署(IEA)和欧佩克等机构的最新预测几乎一致。IEA在最新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中指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料将减少790万桶/日。欧佩克则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总量将减少890万桶/日,但明年或将增加700万桶/日。不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仍未缓解,这给全球石油市场带来极大不确定性。鉴于此,IEA将今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费量调整为9210万桶/日,2021年调整为9740万桶/日,均低于2019年1亿桶的日均石油消费量。“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需求,特别是航空燃油需求。”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全球石油需求要到2023年第三季度才有望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而且还将有250万桶/日的‘永久性需求损失’。”MUFG指出,在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全球的石油需求将减少至9200万桶/日,到明年第三季度日均石油需求量才有望回升至9860万桶。目前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至少将延续到2021年,这将导致消费端出现结构性转型,从而令石油需求回升放缓。MUFG认为,即使在2022年后,石油需求要想回到疫情前的水平都可能出现“极大变数”。  

    航空燃料需求复苏“最慢”   

    而在所有石油产品中,几乎所有行业机构都认为,占全球日石油需求量8%的航空燃料的需求将“最慢最晚”恢复,这将给总需求复苏带来很大阻碍。欧佩克预计,因国际旅行业继续承压,预计明年航空燃料需求只会“部分恢复”,仅比今年增加80万桶/日。行业咨询机构雷斯塔能源也做出了同样的预期,认为航空燃料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不管有没有暴发新一伦疫情的可能,航空燃料的需求都要花费更长时间来恢复。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仅在美国,今年航空燃料的消耗量就比去年锐减了31%。美国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总体客运量持续低迷,加上强制隔离措施影响,航空燃料需求恢复缓慢,这至少还将再拖累全球石油需求两年,预计明年第三季度才可能首次出现“有意义的”需求反弹,但真正的复苏还要等到2023年,届时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800万桶/日水平。油价网也指出,虽然近期中国等部分亚洲国家的国内客运量与今年早些时候的低点相比有所上升,但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疫情仍未缓解,这直接拉低了国际商业航班的运行率,航空燃料复苏速度甚至滞后于国际油价。  

    产油国经济受影响最大   

    IMF指出,受需求低迷影响,今年国际油价总体水平将比去年低41%。其中,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石油出口国受伤最深,与去年相比,这些国家今年石油收入总计将减少2700亿美元,且大多数国家的赤字估计均会超过其GDP的10%。世界银行也在最新的《中东北非地区经济半年报》中指出,该地区“受困于油”的情况十分严重,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需求和油价创纪录暴跌的大环境下,这些地区愈发难以实现经济增长。值得关注的是,机构同时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影响也远远超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IMF预计今年新兴经济体的平均GDP将萎缩3.2%,这是有记录以来新兴经济体平均GDP最大降幅。

相关报告
  • 《全球石油需求将需要3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9-15
    • 美国证券银行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由于航空燃油消费仍将远低于去年的水平,全球石油需求将需要3年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BofAS在TradeArabia发布的每周能源报告中说,虽然公路燃料需求已恢复到接近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但航空燃料需求仍难以大幅增长,因为与疫情爆发前的“正常”水平相比,航空旅行仍显著下降。来自全球航班跟踪服务公司 Flightradar24上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全球商业航班的增长比2019年8月的水平低了45.2%,而且增速比6、7月份要慢得多。 BofAS的分析师表示,在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推出之前,航空旅行不会出现反弹。然而,根据世界银行的说法,一种有效的疫苗仍然需要12到18个月的时间才能推出。BofAS说,如果疫苗在2021年底推出,到2022年航空旅行将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75%,到2023年将恢复到典型消费水平的90%。就较长期而言,这家美国银行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在 2030年达到大约1.05亿桶/天的峰值,原因是电动汽车在轻型汽车销售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BofAS的基本设想是,到2030年前,电动汽车将占轻型汽车销量的34%,到2050年前占95%。根据 BofAS的说法,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可能取代部分运输的石油需求,特别是如果绿色氢价格大幅下跌的话。 国际能源署 (IEA)能源市场和安全主管Keisuke Sadamori本周早些时候说,在短期内,由于炼油利润率疲软、航空燃料需求缺乏复苏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全球石油需求复苏似乎已停滞不前。 需求复苏步履蹒跚的一个迹象是,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下调了 10月份出口亚洲和美国原油的官方售价。荷兰国际集团 (ING)策略师沃伦•帕特森和姚文宇周二表示:“很明显,这表明市场收紧的速度没有许多人预期的那么快,供应在小幅走高,需求显然在放缓。”
  • 《观察 | 浮式风电全球进展缓慢》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10
    • 根据4C Offshore最新发布的全球浮式风电报告,全球范围内的浮式风电项目或将无法实现2030年的既定产能目标。 该报告指出,浮式风电无法快速推进的主要原因是行政拖延(即漫长的规划和审批过程),而不是供应链问题,政府未能以明确的政策、许可及监管框架促进浮式风电开发,进而跟进所提出的气候承诺。 报告称,尽管目前的发展方向存在问题,但仍有机会实现既定目标,由于浮式风电场有可能在获得批准后的七年内开始安装,这意味着全球正在进入一个关键窗口期。 4C Offshore母公司TGS 新能源解决方案副总裁Ivan Slengesol表示:“与2022年5月份的报告相比,对2030年和2035年的预测都减少了2吉瓦。这种下降反映了多个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持续拖延和缓慢的授权过程。尽管开发商有着宏大的目标,有几家公司的浮式风电潜在容量超过了10吉瓦,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政府支持,开发速度将会放缓。” 最新报告估计,到2030年,将有14吉瓦的浮式风电完成安装或处于海上施工阶段。 然而,这仅占预期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的5%,且低于世界能源监管机构所设定的54吉瓦目标。 报告称,尽管日本、挪威、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家率先开发浮式风电,但美国和韩国的增长势头似乎是最快的。预计到2035年,这两个国家浮式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吉瓦,占世界总量的近一半。 中国也有望迅速实现商业化,第一个千兆瓦级项目将在2030年之前投产。 4C offshore研究总监Richard Auckland表示:“除了固桩式机组安装的地理适宜性有限的问题外,浮式风电场距离海岸线较远,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且能获得更强的风力资源。竞争和期望仍然很高,但进展太慢。政府必须在2030年-2040年重点关注浮式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