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石油行业影响或将持续》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21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持续,无疑给今年全球石油行业带来剧烈冲击。石油需求的骤降和回升,令全球油品库存和油价出现剧烈波动,规模空前的减产协议帮助油价暂时企稳。

    起初,业界人士期望,全球石油需求在一两年的时间内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现在看来,这一看法过于乐观。疫情还会对各国决策者能源安全观、气候变化紧迫性认知、能源政策、科技和投资带来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长期性的,只是当前尚在发展过程之中。

    国际能源署在13日公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和欧佩克在8日公布《2020年世界石油展望报告》,均对疫情对能源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国际能源署警告,疫情给能源体系带来的影响将会持续多年,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下降8%,布伦特油价到2023年才会达到每桶50美元水平。如果各国政策和目标顺利实施,全球能源需求也将在2023年初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如果疫情延长,跌幅加深,这一时间点将会推迟到2025年。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时代将会在未来10年终止。不过,由于政府没有出现大的政策转变,现在还没有石油需求快速下降的迹象。

    近期,英国石油和道达尔等多个老牌石油上游企业和石油贸易巨头均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将在未来几年达到峰值。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无疑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判断。

    欧佩克则认为,疫情将对经合组织经济增长前景带来显著负面影响,经合组织石油需求将在2022至2025年处于4700万桶/日高位,此后将逐渐走低。这意味着,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可能不会再回到2019年4790万桶/日的水平。

    虽然欧佩克在其年度报告中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到2045年将达到1.091亿桶/日,比2019年仍将增长近1000万桶/日,但2035年以后的增长将十分缓慢。其对2045年石油需求量的预测,比前一年对2040年的需求量预测还要少100万桶/日以上。

    欧佩克认为,如果疫情在2021年能大体得到控制,全球石油需求将部分恢复,预计在中期会有健康的增长。非经合组织石油需求将从2019年的近5200万桶/日,增加到2045年的7400万桶/日。印度将以630万桶/日的增幅,成为这期间石油需求增长最大的国家。

    国际能源署还表示,今年全球能源领域的投资将下降18%。投资增长的大幅减少将增加未来市场波动的风险。

    挪威咨询机构雷斯塔能源预计,今年全球石油相关的投资将下降30%以上,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需要等到2024至2025年。

    如果上游石油企业基于能源转型的趋势和石油需求触顶的判断,而相应调整投资方向,那么,石油行业可能出现类似“预言自我实现”的情形。除此以外,投资者也在用脚投票,给予石油企业外在的压力。

    对于未来能源需求,国际能源署认为,可再生能源将在其设定的四个发展情景中均扮演主角,太阳能则处于舞台的中心,相较于煤电和气电的成本优势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相关报告
  • 《淡化疫情影响 产油国稳步增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07
    •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第24次部长级会议4日以视频方式举行,与会各国决定继续维持原定逐步增产方案。主要产油国的决定显示其看淡近期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传播的影响,增强了市场对于需求前景改善的预期。 淡化疫情影响 欧佩克4日发布公告说,当日举行的第24次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部长级会议决定在2月继续按计划把当月日均原油生产限额提高40万桶。主要产油国还将继续举行月度会议来评估市场情况并决定下个月的产量水平,努力在2022年9月底前结束减产。下次会议将于2022年2月2日举行。 欧佩克在最新的报告中淡化了奥密克戎毒株对石油市场的影响,认为奥密克戎的影响将是温和而短暂的,并未严重打击对石油需求。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在4日会议后表示,尽管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大幅增加,但住院水平相当低,几乎没有打击石油需求。 尽管近期奥密克戎感染人数不断激增,但为了降低疫情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复苏的影响,目前许多国家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防疫封锁措施,一些国家甚至放宽了部分防疫措施。 4日,世界卫生组织一名官员说,更多证据表明奥密克戎毒株影响上呼吸道,比先前所发现毒株引发的肺炎症状轻。英国卫生官员也认为英国新增新冠住院患者的症状普遍较轻,现阶段无须进一步收紧防疫政策。 丹麦盛宝银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奥勒·汉森指出,考虑到奥密克戎毒株对全球石油需求影响有限,主要产油国有理由继续以商定的速度增加原油产量。 由于疫情冲击石油需求,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2020年4月达成减产协议,2021年7月同意从2021年8月起每月将其总产量上调日均40万桶。 不过,一些分析认为,尽管主要产油国一直在提高产量,但受投资受限和运营中断等因素影响,部分成员国的增产计划可能会受到限制,产油国实际增产幅度预计将明显小于其宣布的规模。 荷兰银行能源分析师汉斯·范克里夫认为,由于越来越多的产油国难以提高产量,如何落实增加原油产量开始成为最大的挑战。 信息服务机构能源视线咨询公司共同创始人阿姆里塔·森认为,欧佩克与减产伙伴国实际产量增幅可能仅为计划的一半,甚至更少,预计在1月和2月的日均产量很可能只会分别增加13万桶和25万桶。 需求预期增强 产油国4日宣布将继续按计划提高原油生产限额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当日仍然走强。纽约商品交易所2022年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盘上涨0.91美元,报每桶76.99美元,涨幅为1.20%。2022年3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上涨了1.02美元,收于每桶80美元,涨幅为1.29%。 分析指出,由于国际石油市场预期供需前景改善,产油国减产决定符合市场预期,因此国际油价4日继续获得上行动力。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一度引发市场对石油需求的担忧,时隔一个多月后,产油国相对积极的评估无疑对市场人气带来有力提振。 据彭博社报道,欧佩克联合技术委员会在3日表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日均原油生产将比需求高140万桶,而此前预计过剩190万桶/日。 阿拉伯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报道称,欧佩克当选秘书长海萨姆·阿尔盖斯3日表示,到2022年年底,全球石油需求应该会回到疫情暴发前水平。欧佩克3日同意任命阿尔盖斯为新任秘书长,他将于8月1日上任。 咨询机构高临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彼得·麦克纳利说,欧佩克及其伙伴国继续增加原油供应配额是其内部认为石油需求将会继续恢复的一个信号。 外汇经纪商嘉盛集团分析师乔·佩里表示,随着对新冠病毒担忧的减弱,2022年晚些时候需求有望回暖,而且回暖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另外,为了应对油价的上涨而于2021年12月释放出原油储备的美国等国家可能很快需要开始重新补充库存,这也有可能带来需求增加。 标普全球普氏在3日晚些时候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分析师认为,由于炼厂开工率提高和出口强劲,上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环比下降了440万桶,而汽油和蒸馏油库存环比增幅则预计均为190万桶。 美国价格期货集团分析师菲尔·弗林4日表示,不仅上周美国石油库存预计会出现显著下跌,全球供应也在收紧。 欧佩克联合技术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发达经济体石油库存量比2015年至2019年平均水平少了8500万桶。 地缘政治效应受关注 近期,地缘政治风险也对油价影响也备受关注,俄乌之间紧张形势和伊朗核问题谈判不确定性短期预计仍然会给油价带来一定的风险溢价。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公司全球大宗商品战略负责人赫丽玛·克罗夫特表示,2022年石油市场依然易受到俄罗斯与乌克兰对峙以及伊朗核问题谈判等地缘政治问题的影响,这些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密切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俄乌局势的进展提高了俄罗斯减少对欧洲油气供应或至少威胁这样做的可能性。但对伊朗的制裁如果得到解除,将可能导致更多的伊朗原油进入市场并令油价承压。为更快降低零售油价水平,美国可能寻求解除对伊朗的制裁。 伊朗核问题有关方面从2021年12月27日开始举行第八轮会谈,在新年期间暂停后,3日继续进行。由于有关方面有意在2022年2月完成谈判,第八轮会谈可能是最后一轮会谈。 伊朗外交部长侯赛因·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日前表示,旨在恢复伊朗核协议的第八轮会谈将基于一份新的联合文件。主要的问题是伊朗要能够容易和不受约束地出售其石油,换回的外汇可以回到伊朗银行的账户上,从而让不同行业受益。 在线外汇交易平台奥安达公司分析师爱德华·莫亚认为,除非风险偏好恶化或股市出现抛售,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应该会在每桶80美元的区间持续一段时间。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很可能在每桶77美元的水平盘整。
  • 《日本、意大利疫情加剧 或将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3-05
    • 据海关的统计数据,2020年1月国内组件出口4.45GW,环比增加1%,同比下滑11.29%。光伏逆变器出口量达4.17GW,环比下降12.58%,同比增加34.52%。从数据上看,光伏组件和逆变器整体出口形势向好。预计2、3月组件和逆变器出口量将受疫情影响,呈现下滑趋势,并拖累一季度整体出口量。 通常,2月为出口的淡季,新订单较少,企业多以安排节前订单为主。但受疫情影响,国内2月复工延迟,同时出口货运和检疫时间拉长,造成到货期延迟了15-20天左右,给光伏出口企业造成了较大困扰。据悉,截止至2020年2月24日,光伏企业已经开具了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14份左右,有效保障了光伏企业延迟交付货物上造成的经济损失。但相关人士指出,虽然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出口逐渐恢复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疫情升级,这将影响光伏产需,进而影响中国组件出口形势。 从目前疫情蔓延情况看,韩国、日本、意大利已经为疫情高发地区。对应光伏出口数据看,1月中国组件出口日本数量为0.41GW,排行前三,出口日本的逆变器出货量为241.57MW,排行前五,日本是国内光伏产品主要的出货地区,国内晶澳、阿特斯、晶科、阳光等品牌在日本出货量较高,需要密切关注日本疫情发展。据最新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在考虑专家的建议发布紧急状态,或将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或将给后续企业出口带来压力。 意大利作为欧洲光伏装机新兴市场,正在以吉瓦的速度发展,也是中国品牌主要出口国。目前,意大利疫情持续蔓延,政府颁布法令,贝尔加莫、洛迪、皮亚琴察和克雷莫纳省的所有大中型零售店以及有购物中心的商业机构都将在周六和周日关闭,以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一步的扩散,如果商业活动随着疫情发展关闭时间加长,这将会导致光伏市场需求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