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协调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30
  •   当前 ,电动汽车已经成为 全球 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动力电池的进步成就了今天的电动汽车,也决定着未来电动汽车市场化的步伐。 如何推动动力电池与其他环节的协调配合将直接影响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的下一步发展前景。为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 6月27日,由 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主办的 “ 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 ” 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 。

      本次论坛重点围绕动力电池与上游材料的协同发展、动力电池与整车企业的协同发展、动力电池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 开展 了 广泛深入的讨论。 在论坛上,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 陈清泰针对产业协调发展发表了主题演讲,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 代表百人会 发布 了 《锂电池产业发展 白皮书( 2018) 》。

      青海省副省长 兼 省国资委主任王黎明 在致辞中表示,目前锂电产业作为青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展示出青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亮丽名片,青海省将进一步就加快推进锂资源大省向锂资源强省转变。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国内外锂产业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众多知名专家、学家,以全球化的视野、专业化的水准,围绕锂产业进行前瞻性的研讨、交流,必将对推动锂产业在青海、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动力电池 现 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 现象

      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进步支持了电动汽车整体性能和竞争力的提高。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 市场 比翼双飞 。 但与此同时,我国 动力电池市场 也出现 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的产能已经超过了200GWh,但总体产能利用率却只有40%,市场两极分化非常明显,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货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呈现出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世霖预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会延续到 2020年以后。

      对此,陈清泰呼吁:中国 要掌握 动力电池的 核心技术,创造核心技术 。 “ 电池技术正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之中,它已经成为主要国家竞争力的一个焦点 。 这里既充满机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拼生产规模只是浅层次的竞争,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技术,而且有能力不断创造核心技术 。 因此电池企业必须要以全球的 视野 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确保始终站在世界的前沿。 ” 他说,这其中的 关键的是要凝聚优秀人才,保持足够的研发投入。电池企业还要在国家支持下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

      锂电池产需矛盾将进一步扩大

      在动力电池与上游材料的发展方面,锂电池生产所需的锂、钴等上游材料近年来价格上涨迅猛,重要因素是动力电池市场的大幅增长,锂、钴等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 据统计, 2017年 , 我国动力型锂电池的出货量达到了 39.1 GWh ,占锂电行业总体规模约 50%。其中汽车动力电池的出货量达到了38GWh,占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的65.4% 。 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发展,锂电池的 产销 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 这 同时也带来对锂、钴等资源的巨大需求。

      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眼前,即全球锂、钴、镍资源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特征。中国锂资源虽然丰富,但禀赋不佳,利用率相对较低,而镍、钴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从长期来看存在着资源安全的风险。近年来,锂、钴等上游材料的价格迅速上涨,而车企因为购置补贴的退坡需要转移成本,这就使电池企业面临着双重压力。对此,陈清泰建议道: 国家应该制定中长期资源 发展 规划,把锂、镍、钴等作为战略资源,加强资源的勘察、评价、开采和资源回收利用工作 。 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价格理性回归,鼓励企业在全球布局上游资源, 以防上游资源垄断导致的发展问题 。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认为,一方面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不断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等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挖掘新的电池材料,摆脱瓶颈制约。他预测,未来 10年动力电仍将以三元电池为主,同时向高镍和新体系电池方向发展。

      陈清泰还指出 , 从新型电池技术的布局来看 , 固态电池的发展值得关注。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总裁高原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短期或中期内固态电池可能实现突破。固态电池会用锂金属作为负极,提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具有技术优势,能够解决当前产业面临的许多问题。

      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 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还不太成熟 、 收购网络不太完善 、 管理措施不够健全 、 支持政策不够到位 、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我国应 加快电池回收再利用的体系建设 , 从战略高度来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 , 并 制定相关的技术、安全、环保标准,鼓励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企业的发展。 另外,通过示范试点及财税和非财税政策,继续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发展,并解决废旧电池拆解、重组、测试和寿命预测等关键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动力电池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首先应提高开采技术水平,严控资源开采项目,集中力量实现资源的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开发利用。其次, 从发展阶段看,最早投入市场的车载动力电池已经开始进入退役期,第一波规模化的退役即将到来,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对环境保护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布局,处理好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对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协同发展提高全行业竞争力

      动力电池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将逐步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而日韩企业也将进一步向中国市场发力,中国将成为动力电池竞争的主战场。 在论坛上,韩国 SK Innovation电池事业本部长姜相焄表示,该公司正积极在华进行产能及研发投资,打造具备价格优势的电池。“我相信,这些努力终会转换为中国所有合作伙伴的协同发展。这也是SK从不以外来企业自居,立足成为中国本土企业的信念。”他说。

      未来, 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小型 、 低水平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 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从企业关系来看,电池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关系已经不仅是纯粹的供需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 浙江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亮认为:应让动力电池生产商从前端介入与整车厂共同参与研发设计,让电池生产商充分了解主机厂的配套需求; 整车企业需要抛开整车厂与供应商的 固有 关系,转而 成为 密切配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电池技术的迭代与进化。 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林密指出,从 主机厂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新兴企业, 云度 也在积极思考 怎样 应对 即将到来的 无补贴时代, 以及在全球市场进行布局 , 这些都需要整车企业与电池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

      在 产业和企业协同 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观点是多名演讲嘉宾的一致呼声 。动力电池是一个高技术新兴产业,这个领域的创新发展涉及到诸多交叉学科和产业的协同与合作, 只强调动力电池单个主体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产业的需要。 电池企业应该提升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通过战略合作、联盟合作和合资等多种方式与研发机构、核心材料、整车回收和梯次利用等企业 进一步深度融合和协同 ,保障我国动力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形成越来越强的国际竞争力, 方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报告
  • 《看6国政府和组织如何搅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15
    • 跨入新一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愿:在2019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要自强、要壮大、要发财。 其实身处新年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处于其产业链上重要一环的动力电池业各方也同样如此,而更显迫切的要数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了。当然,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是中国政府和产业界人士。 电池中国网综合编译、整理了除中国以外的其他6国政府和组织机构近期动向,看他们在助力本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方面都许了哪些愿。 韩国:全盘把控动力电池产业 在燃料电池车方面 ,据韩媒报道, 韩国政府计划到2022年,预计将国内燃料电池大巴数量提升至16000辆,其中包括1000辆公交车。 目前,韩国蔚山市政府已与现代汽车及9家汽车制品企业签订关于燃料电池车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在 动力电池 方面 ,据韩媒报道,韩国政府正 计划在全固体电池、 锂电池 、锂硫电池3个领域,投资开发新一代电池技术。 此外,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 近日发布了2019年度(1-12月)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综合实施计划。根据该计划,将支持新一代氢能的技术开发工作。 预计将投资10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200万元)开发氢能革新技术,10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00万元)开发燃料电池技术。 日本:倾向燃料电池车发展 据日媒报道,近日日本一位官方负责人表示, 将进一步扩大政府对百姓购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汽车等汽车的补助金额。 虽然目前日本还没有出台管控燃油车的政策,但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汽车、燃料电池车等环保型车已赢得政府支持,并正在日本市场逐步推广。 该官方负责人表示,日本政府早在2014年就开始致力于发展氢能产业,特别是非常积极地普及燃料电池公交车方面。 以东京为例,为了加快燃料电池公交车的普及度,日本政府计划到2020年,在现有14座加氢站的基础上再增加3-4座。 同时,因为加氢站在建设时可能存在高压气体冲放等安全问题,日本国土交通省和经济产业省正在就这一问题展开相关制度设定等讨论。 德国:立志扶持动力电池产业 近日,据德媒报道, 德国呼吁建立“欧洲电池联盟” ,德法两国政府共同发表了《法德电池制造宣言》。 “德国政府将投入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8.5亿元),用于生产动力电池和建设下一代固态电池研发中心。”德国经济部部长阿尔特迈尔表示,德国正与欧洲多国密谈,希望在2019年年初确定“欧洲电池联盟”项目,旨在减少德国汽车制造商对亚洲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的依赖。 据了解,联盟成员预计包括德国电池生产企业Varta、德国化工集团巴斯夫和美国汽车制造企业福特。 同时,德国汽车制造企业大众、宝马、电池初创企业Northvolt,以及比利时原料公司Umicore、法国电池制造企业Saft也正在商谈中。 法国:与德国抱团扭转局面 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 呼吁欧洲企业共同发展动力电池产业 ,以扭转欧洲在这一领域的被动局面。 勒梅尔认为,欧洲汽车制造企业不应该仅依赖亚洲生产的动力电池来发展自己的新能源车产业。欧洲企业必须要在动力电池领域取得技术独立,并“建立我们自己的新能源车电池产业。” 鉴于德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法国相对落后,勒梅尔 呼吁法德两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竞争 。 欧盟:财政补贴刺激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欧盟委员会能源副主席马洛斯·塞夫科维奇认为,未来电动汽车业的发展,必须跟上电池技术的发展步伐。如果不掌握或创新动力电池技术,不开展对动力电池的研究,那么就无法开发新车型或高品质汽车。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塞夫科维奇表示,欧盟将加快审核通过对动力电池生产的补贴,并将该补贴纳入欧盟预算及区域援助基金范围。 根据欧盟“Horizon 2020”科研规划,其中将 拨出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7亿元)研究基金用于动力电池项目;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2.8亿元)用于建设示范设施 ; 希望推动行业发展的地区,可申请2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25亿元)的地区资金;欧洲投资银行提供的“欧洲战略投资基金”将共同出资数十亿欧元,建设类似特斯拉的电池“超级工厂”。 澳大利亚:以矿产资源为机遇谋发展 近日,澳大利亚政府在一份战略报告中表示,将寻求投资发展电池产业的机会,以从本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中获得更多价值。 澳大利亚政府为此计划 通过吸引投资,建立包括化学技术和电池制造在内的电池供应链 ,并准备为投资企业提供资金及免税激励政策。 根据该份战略报告,澳大利亚政府将为投资者 每年提供最高2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97.8万元)的税收减免支持,并为保持至少一年的投资提供10年的资本利得税减免支持。 电池中国网认为,在全球电动化发展趋势面前,多国政府和组织都希望抓住机遇,壮大和发展本国及地区动力电池产业。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 考验政府决策能力的时候到了,未来的动力电池产业火药味将更浓。
  • 《实现矿业开发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3-10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推动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绿色矿山、构建矿业绿色发展全产业链成为关注重点,这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