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推出全新课程助同学发掘品格强项》

  • 来源专题:一流高校动态监测服务
  • 编译者: 刘建华
  • 发布时间:2018-08-29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皆处于良好状态。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一向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将于2018-19学年起推出全新“丰盛人生:正向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选修学分课程,旨在帮助同学发掘自己的品格强项,加强他们的抗逆能力,建立积极正面之人生观,活出丰盛有意义的人生。

    “丰盛人生:正向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由中大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和中大通识教育部合作开办,为两学分选修课程,对所有中大本科生开放。课程将由临床心理学家作导师,课堂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同学除需每星期上课一小时,学习正向心理学的科学基础外,亦另设有导修一小时,协助同学完成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生活和行为习惯、思考模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简单练习,实践并反思所学。课程将于2018年9月份首办,名额80位,第二学期会增加至160位,之后名额会陆续增加。“丰盛人生:正向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按照正向心理学多方面的研究而设计,当中以运用于学校教育的Penn Resilience Program(PRP)为核心。综合分析研究显示参与PRP课程的学生的乐观度及幸福感均有所增加,亦减低学生的无助感,让他们更有动力解决困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亦有益处。

相关报告
  • 《香港大学及微软香港携手推进多学科研究中的人工智能》

    • 来源专题:一流高校动态监测服务
    • 编译者:常江
    • 发布时间:2018-08-30
    • 近日,香港大学与微软香港签订谅解备忘录,成立人工智能研究伙伴关系,以通过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强数据驱动的研究,为各行业带来突破。该伙伴关系旨在为香港大学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微软 AI 技术,用于支持围绕医疗保健、金融科技和智能城市地区开展的研发项目。主要举措包括: (1)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协作,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工具和服务的全面微软平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研究项目。 (2)通过结构化培训培养人才:研究人员和学生有机会通过在线平台学习微软的 AI 技术,包括数据科学、大数据、机器学习,并获得微软的认证证书。 (3)释放微软学术图表服务的力量:微软学术图表服务使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研究,通过快速检索科技出版物、引文关系,了解医学领域的发展态势及趋势。
  • 《清华、北大分别与其他高校合作推出线上课程》

    • 来源专题:一流高校动态监测服务
    • 编译者:常江
    • 发布时间:2020-03-31
    • 清华开发多门网络课程支援武汉高校线上教学 3月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向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开放共计6门本科生与研究生线上课程,驰援两校教学工作。此次开放的3门本科课程为“竖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设计表达”,3门研究生课程为“景观地学基础”“景观技术一:竖向和道路”“景观生态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师生将参与到“风景园林工程”和“竖向设计”课程学习中,参课人数均为19人。华中农业大学的师生将参与全部6门课程的在线共享教学,参与本科生课程的人数分别为200人、70人和75人,参与研究生课程的人数分别为20人、22人和16人。 北大与MIT合作针对高中生推出线上STEM课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居家上网课”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BLOSSOMS项目与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达成合作,为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中国高中生免费推出32门中文版STEM视频互动课程。课程通过微信平台传播,学生可使用移动端随时随地学习。此项名为“PKU-MIT BLOSSOMS Lesson Sharing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由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与麻省理工学院MIT_BLOSSOMS项目首席研究员Richard C. Larson共同促成,为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作出贡献。 MIT_BLOSSOMS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发创作的网络公开课程,旨在通过视频课程与课堂老师的互动教学,培养高中生在科学、数学、工程学等方面(STEM)的兴趣和跨学科研究能力。课程主题和内容聚焦于自然科学,通过各种发生于真实场景中的奇怪问题挑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蚊子为何在雨中飞翔?”“冰立方会在淡水或盐水中融化得更快吗?”“散步、送信:图论概论”等。据了解,中国是MIT_BLOSSOMS项目十个合作国家之一。该项目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术机构多年来保持密切合作。在此次合作中,视频课程首度登陆中国网站,学生点击“北京大学AC课程”知识店铺,即可进如MIT课程专栏观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