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炎症:百岁老人是否与限制热量饮食的人相似?》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殷小溪
  • 发布时间:2019-02-27
  • 能够达到人类生命极限的个体,如百岁老人,其特征是异常健康的表型——即疾病数量少,血压低,代谢和内分泌参数最佳,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他们的表观遗传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年轻。我们提供的数据表明,这种显著的表型在很大程度上与限制热量饮食的成年人相似。对百岁老人的采访以及20世纪意大利人营养和生活习惯的历史数据表明,从儿童到成年,百岁老人生活在一个非致肥的环境中,但与此同时,该环境并没有产生营养不良。百岁老人似乎是有习惯的生物,我们认为他们每天在同一时间吃饭的习惯有利于维持昼夜节律,包括他们的睡眠周期。最后,我们认为百岁老人的慢性炎症状态,我们称之为炎症,是特殊的,可能是适应性的,比年轻人的危害小。

相关报告
  • 《《自然》子刊:百岁老人寿命长,肠道病毒帮大忙!MIT/哈佛团队发现,百岁老人肠道中病毒多样性丰富,可调节肠菌代谢,或能预防感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6-01
    • 百岁老人的肠道里,藏着太多关于长寿的秘密。 近日,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Damian R. Plichta、Simon Rasmussen和Ramnik J. Xavier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又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1]。 他们研究了百岁老人、老年人(60-100岁)、年轻人(18-60岁)和婴幼儿(1岁以内)的肠道病毒组数据,发现与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组更加多样化。而且,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的生活方式似乎在往儿童期转变,往高裂解活性方向发展。 通过分析百岁老人肠道病毒组和微生物组,他们还发现百岁老人微生物组将蛋氨酸转化为同型半胱氨酸、将硫酸盐和牛磺酸转化为硫化物的能力增强,且病毒携带的基因功不可没。他们认为,在病毒的参与下,百岁老人肠道代谢物的变化,可能会增强肠粘膜的完整性和宿主对病原体的抵抗。 据了解,这也是科学家首次探索不同生命阶段肠道微生物组的病毒成分。 传染病和微生物组计划(IDMP)是博德研究所探索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重要项目,Ramnik J. Xavier博士是IDMP的发起人之一。 两年前,他们在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宣布在百岁老人的肠道中找到了一群特殊的肠道微生物,他们可以产生独特的次级胆汁酸,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帮助百岁老人预防感染[2]。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百岁老人保持健康的秘密之一。 这一次,Xavier等领衔的团队,再次踏足人迹罕至的研究领域,探索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组。 为此,他们先基于已发表的百岁老人、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粪便宏基因组数据,开展了深度的数据挖掘工作。他们一共确定了4422个病毒操作分类单位(vOTUs,是一种对病毒序列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同于种或属),其中1746个vOTUs以前未被描述过。有了这个数据基础,就可以开始研究了。 在比较之后,Xavier团队发现,49%的vOTUs在每个年龄组的至少一个样本中被检测到,而12%的vOTUs只在百岁老人的样本中存在。此外,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与年轻人和老年人相比,百岁老人的病毒群更加多样和丰富。 由于百岁老人肠道病毒组多样性增加,这也导致在所有年龄组中丰度超过10%的核心病毒,在百岁老人肠道病毒组中占比下降。基于这些研究数据,Xavier和他的同事认为,病毒多样性的整体增加和核心病毒的相对耗竭,是极端长寿老人肠道病毒群的动态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未被描述的vOTUs在百岁老人肠道病毒组中占比更高,达到了30%;而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病毒组中未被描述的vOTUs丰度分别为20%和12%。此外,在百岁老人肠道中富集的483个vOTUs中,一半以上(257/483)是未描述的vOTUs。不难看出,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组中有大量以前未描述的病毒,并表现病毒多样性增加。 接下来,Xavier团队基于病毒-宿主标签技术,研究了肠道细菌和病毒的关系。 他们发现几个因Alistipes、Parabacteroides、Clostridium、Eggerthella、Ruminococcus和Akkermansia这些宿主而大量富集的病毒组。例如,与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宿主为Clostridium. scindens的病毒在百岁老人的病毒组中更加普遍和丰富;而宿主为Bacteroides和Faecalibacterium的病毒显著减少,这也与之前的研究发现这两种肠菌减少的研究相吻合[2]。 文章写到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下噬菌体(细菌病毒)与宿主细菌之间的关系。一提到噬菌体,我们就容易想到吸附、注入……到最后裂解细菌释放病毒粒子,实际上这是烈性噬菌体的生命周期。其实还有些温和型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它们感染宿主细菌后整合到细菌的基因组中,随着细菌的增殖而增殖,一般不会裂解宿主。上文提到的就是这些温和噬菌体。 之前有研究发现,人体病毒组在婴儿期会从较高的裂解性往溶原性转变,最终稳定在较高的溶原性和较低的病毒细菌比率(VBR)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成年[3,4]。然而Xavier团队发现,与年轻人和老年人相比,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组具有较高的病毒细菌比率,他们认为温和的病毒在百岁老人体内的生活方式开始往裂解性方向发展。 基于芬兰一个包含562名婴幼儿数据队列(EDIA)的基础上,Xavier团队系统描述了全生命周期中肠道病毒细菌比率的变化。 具体来说,婴儿的病毒细菌比率在3-4个月大时达到高峰,然后开始持续下降,温和病毒占比逐渐扩大,在整个成年期几乎都处于溶原性状态;但是,到100岁之后,肠道病毒又开始往裂解性方向发展。百岁老人这种回归婴幼儿时期的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不过,我注意到,在病毒细菌比率较高的细菌群体中,有Alistipes shahii的身影,这个菌与心血管疾病的元凶氧化三甲胺(TMAO)密切相关[5],以及与炎症有关[6,7]。或者正是这种裂解作用,降低了有害菌的丰度,给百岁老人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在研究的最后,Xavier团队研究病毒携带的基因和对应细菌的基因组数据,发现百岁老人的病毒组中,有一种病毒的水平比年轻人高,它携带能将蛋氨酸转化同型半胱氨酸的酶(例如MetK)的编码基因。在结合病毒宿主细菌的基因组数据,他们发现百岁老人的病毒组实际上是在帮助肠道细菌介导的硫代谢,尤其是蛋氨酸转化为同型半胱氨酸。或者说,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的病毒,填补了细菌硫代谢的关键一环。 此外,百岁老人的整个微生物组将硫酸盐和牛磺酸转化为硫化物的能力也增强了。 基于以上结果,Xavier和他的同事推测,可能就是微生物组调控的硫代谢,促进了百岁老人的健康。实际上,之前也有研究发现,当牛磺酸被微生物类群转化为硫化氢时,硫化氢会抑制需氧病原物的定植和感染[8]。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本研究的发现。 不过,Xavier团队的新发现只是病毒组的冰山一角,因为目前约75%的病毒蛋白组仍没有功能注释,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病毒蛋白功能仍未知,病毒与宿主细菌的互作,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太多研究需要做。 参考文献: [1].Johansen J, Atarashi K, Arai Y, et al. Centenarians have a diverse gut virome with the potential to modulate metabolism and promote healthy lifespan. Nat Microbiol. 2023. doi:10.1038/s41564-023-01370-6 [2].Sato Y, Atarashi K, Plichta DR, et al. Novel bile acid biosynthetic pathways are enriched in the microbiome of centenarians. Nature. 2021;599(7885):458-464. doi:10.1038/s41586-021-03832-5 [3].Liang G, Zhao C, Zhang H, et al. The stepwise assembly of the neonatal virome is modulated by breastfeeding. Nature. 2020;581(7809):470-474. doi:10.1038/s41586-020-2192-1 [4].Shamash M, Maurice CF. Phages in the infant gut: a framework for virome development during early life. ISME J. 2022;16(2):323-330. doi:10.1038/s41396-021-01090-x [5].Li J, Li Y, Ivey KL, et al. Interplay between diet and gut microbiome, and circulating concentrations of trimethylamine N-oxide: findings from a longitudinal cohort of US men. Gut. 2022;71(4):724-733. doi:10.1136/gutjnl-2020-322473 [6].Liu Y, Wang Y, Ni Y, et al. Gut Microbiome Fermentation Determines the Efficacy of Exercise for Diabetes Prevention. Cell Metab. 2020;31(1):77-91.e5. doi:10.1016/j.cmet.2019.11.001 [7].Andoh A, Nishida A, Takahashi K,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gut microbial community between obese and lean peoples using 16S gene sequencing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 J Clin Biochem Nutr. 2016;59(1):65-70. doi:10.3164/jcbn.15-152 [8].Stacy A, Andrade-Oliveira V, McCulloch JA, et al. Infection trains the host for microbiota-enhanced resistance to pathogens. Cell. 2021;184(3):615-627.e17. doi:10.1016/j.cell.2020.12.011
  • 《Nature | IL-10以鞘磷脂代谢抑制炎症》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22
    • 2024年2月21日,耶鲁大学Richard A. Flavell、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teven J. Bensinger、耶鲁大学Autumn G. York共同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IL-10 constrains sphingolipid metabolism to limit inflammation的文章,该研究为IL-10调节脂质代谢以抑制炎症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首先,研究人员观察到,在缺乏IL-10信号传导的情况下,Toll样受体2(TLR2)激活的巨噬细胞通过新的鞘脂生物合成途径表现出增加的代谢通量,导致内源性合成神经酰胺的积累。这种积累的特征是饱和超长链(VLC)神经酰胺水平的增加,这对于与IL-10缺乏相关的炎症基因表达的增加至关重要。此外,该研究表明,饱和VLC神经酰胺的积累是通过降低从头单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的代谢通量来调节的。对缺乏IL-10信号传导的细胞恢复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可用性限制了饱和VLC神经酰胺的产生和相关的炎症。这一发现强调了脂肪酸去饱和在控制鞘脂代谢和炎症中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改变VLC神经酰胺稳态来延长炎症基因表达程序需要NF-κB家族转录因子REL。这表明REL在介导VLC神经胺对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项研究还表明,VLC神经酰胺不会激活炎症小体,炎症小体是先天免疫中炎症的关键调节因子。这一发现与先前提出神经酰胺在炎症小体激活中的作用的报道形成了对比。 最后,作者发现,靶向肠道脂质稳态的特定方面可以控制炎症性肠病(IBD)的异常炎症。这包括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干预措施的潜在治疗应用,如地中海饮食,已被证明可以降低IBD患者的疾病参数。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IL-10信号传导与鞘脂代谢和炎症密切相关,为理解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等炎症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