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食物安全评估》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2-10-28
  • 虽然粮农组织认识到基因工程有可能帮助提高农业、林业和渔业的产量和生产力,但粮农组织也注意到人们对现代生物技术某些方面的潜在风险的关切,包括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和可能的环境后果。

    这套培训教材名为《基因改造食物安全评估:训练师使用的工具》,由三部分组成,并附有一张光碟,内载有关的视觉教具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第一部分,重组dna植物源性食品安全评估原则,为实施有效的重组dna植物源性食品安全评估框架提供指导。第二部分,培训人员的工具和技术,为准备和举办关于重组dna植物衍生食品安全评估主题的讲习班提供了实用指南。本部分包含各种检查表和表格,一个研讨会议程样本,研讨会评估样本表,以及五个对培训师有用的演示模块。有关食品法典文件的所有表格、演示文稿和副本均以电子格式包含在光盘中。第三部分,案例研究,为培训目的总结了三个安全评估档案。在完成基于该工具的培训后,受训者将能够为食物安全当局策划和提供转基因食物安全评估培训,

  • 原文来源:https://www.fao.org/docrep/012/i0110e/i0110e00.htm
相关报告
  •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组:奶类中的性激素》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10-09-17
    • 今年八月七日,本港传媒指内地出售的某牌子奶粉据称在湖北省导致多名四至十五个月大的女婴出现乳房增大及其他青春期发育(即早熟)特征。内地卫生部成立专家组调查事件。八月十五日,卫生部公布检测结果,指有关奶粉的雌激素及黄体酮含量与正常的牛奶相若,亦无在奶粉中发现内地禁用的激素。卫生部总结指事件中的女婴乳房增大情况与饮用该奶粉无关。本文旨在探讨奶类中的性激素问题。
  • 《中国国家层面的食物安全评估》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5-03-31
    •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方法,从粮食角度、食物角度、国际比较等诸角度对中国城乡居民食物安全状况作了估计和判断。结论为: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安全程度不断得到提高;2001年,中国居民食物安全处于较高的水平;与相近人均GDP水平的国家相比,中国的食物安全也处于较高的水平。 食物安全是任何政府都关心的问题,因为广泛存在食物不安全,会影响到长期经济发展速度甚至政权的稳定。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人口空前增长,耕地面积的扩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均赶不上人口增长,加之严重的贫富不均和20世纪上半叶连年的战争,使得粮食供给和分配处于严重的不安全状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均粮食(包括大豆在内)占有量仅有208公斤。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即使在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期(1953~1980年),也一直尽可能地将农业资源集中于粮食生产,最大程度地压缩其它农作物面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取向在技术进步的帮助下迅速提高了粮食生产量,199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超过5.1亿吨),1949~2001年期间的粮食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这两种主要变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得到了提高,1996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20世纪的最高纪录(414公斤/人)。粮食问题的初步解决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使得中国政府的食物安全视野从集注于粮食逐渐扩展到全面的食物种类,其结果是除粮食以外的食物生产也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本文对2001年中国国家层面的食物安全水平做出基本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