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措施让井下作业监督更加高效精准智能》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10-20
  • 今年以来,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稀油井维护频次0.17,作业施工一次成功率98.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作业有效率、措施经济有效率等关键指标持续领跑。这些成绩得益于河口采油厂通过职业化培养、专业化发展、数智化转型“三化”监督措施,全面强化井下作业监督,实现作业质量与效益显著提升。职业化培养为监督筑基“我们通过‘一井一监督’让每口作业施工井都处在有效监督下,更好地保证作业质量。”河口采油厂技术管理部高级主管聂宇介绍作业监督职业化建设的初衷。该厂以“一盘棋”统筹监督力量,建立专职作业监督制度,将监督能力与薪酬、评先树优挂钩,有效提升监督队伍的稳定性。同时与胜利油田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合作,签约29名有丰富井下作业经验的人才为外聘监督人员。他们的专业化优势有效补齐了采油厂的作业监督短板。如今,由62人组成的专职作业监督队伍已然成型。职业化离不开系统的培养体系。河口采油厂构建起“岗前+日常+现场”三维立体培训体系,配套“培训—考核—实践—反馈”闭环管控机制,通过一对一导师带徒,形成“以老带新、以专补短”模式,让经验与能力传承下去。目前已开展常态化轮训30期,实现全员持证上岗。专业化发展为监督赋能专业化是提升监督水平的核心手段。河口采油厂充分发挥技术管理部和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监督中心的中枢职能,系统梳理作业全流程关键环节,重点针对核心工序,修订完善作业规程15项,建立标准化监督负面清单和监督质量分类清单,详细规定了监督要点、检查标准及处置措施。在CJC15-31井场,作业监督人员李卫东同时收集了装有压井液、酸化液等8个瓶子,严格按照采油厂入井液质量监督管理要求,做到每罐入井液必取样检查并留存,实现查验有据。这套为作业监督人员量身定制的“说明书”,让他们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关键控制点。面对监督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采油厂创新性地组织业务管理部门、甲方采油管理区、乙方作业施工队伍三方召开“圆桌会议”,打破专业壁垒,直接对话,实现“现场问题现场定、专业难题专家解”。协同高效的专业作战模式强化了技术支撑、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数智化转型为监督提效“监督工作正在向数据驱动转变。”河口采油厂技术管理部作业主管刘震说,“信息化作业监督管理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提高了监督的精准性和时效性,真正实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数智化成为提升监督效能的“智慧引擎”。河口采油厂依托EPBP(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打造“手持终端+管理系统”作业监督运行管理平台。该平台可实现作业运行、质量管控、用料管理、效果评价、监督绩效考核有序进行。在YXD35-9-X13井震荡解堵防砂施工中,作业监督人员严格按照平台提示,严密监控解堵、防砂等施工过程,使工期缩短1天。数据互联互通确保了各项监督工作步步确认、各项流程数据实时上传、各类问题及时整改反馈,实现数据采集、监督成果、评价考核共享,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在作业监督手机端上,河口采油厂预制了每道工序应录取的资料模板,植入了监督要点和对应的标准。信息化平台还应用于作业运行异常分析,为后续措施制定提供依据。例如,针对偏磨难题,技术人员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分析,调整空心杆内衬工艺,使管理七区维护井同比减少19口。目前,“三化”模式正深入推进,河口采油厂的作业监督工作正向着更加高效、精准、智能的方向迈进。
  • 原文来源:http://www.sinopecnews.com.cn/xnews/content/2025-10/15/content_7135084.html
相关报告
  • 《青海强化十项措施保护三江源生态》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4-27
    • 2017年04月22日 19:36:44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参与 评论 . 西宁4月21日电 (记者 张添福)记者21日从青海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了解到,2017年被确定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综合管理年,官方推出十项举措,以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进度为主线,凝聚各方形成合力,促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管理工作上台阶,确保完成9亿元的项目投资和相应的建设任务。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表示,项目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理顺项目实施管理体制,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着力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全面推进三江源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步伐。   李晓南表示,要根据三江源《二期规划》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前期工作,做好三年项目储备工作,合力安排年度工程建设。同时,规范项目资金,发挥各级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检查职责,依据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合同加大资金支付力度,强化档案管理,抓好二期工程项目档案的检查、验收和整改工作,充分利用三江源工程档案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二期工程各年度项目档案信息录入工作。 图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民众着节日盛装,播撒草籽,呼吁大众保护三江源生态。(资料图) 胡贵龙 摄   “要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李晓南说,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际性生态环保组织和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努力攻克生态保护重点领域关键技术难题,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李晓南强调,要紧密联系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实际,特别是加大对新任干部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能力素质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搞好专项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同时,紧密结合农牧区和农牧民的特点,更系统持续加大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和能力。   据悉,为全面总结三江源《二期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规划中尚未实施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制定改进工作的政策措施,三江源二期工程规划中期评估已经正式启动。李晓南说,要充分认识开展中期评估的重要意义,全面总结三江源二期工程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建的目的。   李晓南说,要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加强三江源系统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形成相对稳定的工作团队和管理团队;并加大调研工作力度,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意见建议,使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同时,继续加强与宣传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宣传媒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及时发声,同时,要把搜集信息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敏锐捕捉和及时反映工程建设动态,交流工作情况,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工作落实。   据悉,2016年,三江源二期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0.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完) .
  • 《河北省发改委三项措施确保电煤供应》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19
    • 从河北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受全省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影响,个别电厂由于运力问题存煤较少,目前正在紧急协调,全力提升库存。 截至1月12日,全省南、北网50家发电供热企业电煤库存可用天数平均11.9天,总体供应比较平稳。 河北省发改委通过三项措施来确保煤炭供应:提升电煤铁路运力,保证公路运输畅通,要求省内煤企加大省内电煤供应量。 在积极致函协调国铁集团、北京局、太原局、呼和局基础上,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报沟通,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协调国铁集团及北京、太原和呼和浩特铁路局帮助河北省部分电煤库存较低的电厂解决电煤铁路运力问题,尽快提升库存。目前,全省电煤供应总体平稳。 针对解决电煤、LNG等重要能源物资公路运输受阻问题,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紧急协调相关部门,保证此次疫情期间,交通运输系统不设卡、不拦车、不封路,省内高速公路及主干公路畅通。特别是石家庄、邢台等地,主动联系辖区重点运输企业,对接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民生重点车辆运输需求,构筑“绿色通道”,保障电煤、LNG等重要能源物资车辆优先通行。及时掌握临省管控措施,做好对接协调,确保车辆省界通行顺畅。保证河北山西省界运煤车辆双向畅通。积极协调解决县乡村卡口限制通行问题,对向石家庄、邢台地区运输应急物资的持有通行证的车辆,保障优先便捷通行。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要求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要切实组织好电煤生产,认真履行电煤中长期合同,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加大省内电煤供应量;各市迅速组织力量,认真摸排本辖区内铁路沿线各煤炭集运站(发煤站)煤炭资源存储情况,纳入全省电煤保供范围,以备电厂应急调用。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要求,为进一步确保煤源保障到位,各地要督促指导电力企业加强与煤矿、铁路部门的沟通,落实所需资源和运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环保、用地、运输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提高储煤能力,保证电煤库存平均可用天数保持在10-15天。指导煤炭应急储备基地抓紧组织电煤采购入库,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对省内电煤库存较低的电厂,及时动用储煤基地应急储备提升库存;有关部门要搞好协调保障,确保应急状态下调得出、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