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发改委三项措施确保电煤供应》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19
  • 从河北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受全省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影响,个别电厂由于运力问题存煤较少,目前正在紧急协调,全力提升库存。

    截至1月12日,全省南、北网50家发电供热企业电煤库存可用天数平均11.9天,总体供应比较平稳。

    河北省发改委通过三项措施来确保煤炭供应:提升电煤铁路运力,保证公路运输畅通,要求省内煤企加大省内电煤供应量。

    在积极致函协调国铁集团、北京局、太原局、呼和局基础上,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报沟通,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协调国铁集团及北京、太原和呼和浩特铁路局帮助河北省部分电煤库存较低的电厂解决电煤铁路运力问题,尽快提升库存。目前,全省电煤供应总体平稳。

    针对解决电煤、LNG等重要能源物资公路运输受阻问题,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紧急协调相关部门,保证此次疫情期间,交通运输系统不设卡、不拦车、不封路,省内高速公路及主干公路畅通。特别是石家庄、邢台等地,主动联系辖区重点运输企业,对接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民生重点车辆运输需求,构筑“绿色通道”,保障电煤、LNG等重要能源物资车辆优先通行。及时掌握临省管控措施,做好对接协调,确保车辆省界通行顺畅。保证河北山西省界运煤车辆双向畅通。积极协调解决县乡村卡口限制通行问题,对向石家庄、邢台地区运输应急物资的持有通行证的车辆,保障优先便捷通行。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要求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要切实组织好电煤生产,认真履行电煤中长期合同,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加大省内电煤供应量;各市迅速组织力量,认真摸排本辖区内铁路沿线各煤炭集运站(发煤站)煤炭资源存储情况,纳入全省电煤保供范围,以备电厂应急调用。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要求,为进一步确保煤源保障到位,各地要督促指导电力企业加强与煤矿、铁路部门的沟通,落实所需资源和运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环保、用地、运输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提高储煤能力,保证电煤库存平均可用天数保持在10-15天。指导煤炭应急储备基地抓紧组织电煤采购入库,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对省内电煤库存较低的电厂,及时动用储煤基地应急储备提升库存;有关部门要搞好协调保障,确保应急状态下调得出、用得上。

相关报告
  • 《重大利好!国家能源局三大措施发展煤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4
    • 11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080号建议的答复复文摘要。国家能源局称,下一步,将继续推动煤电行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 一是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新建项目优先采用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调节能力好的发电机组。 二是优化存量煤电机组结构。统筹行业发展和电力保供,按照延寿运行、淘汰关停、“关而不拆”转应急备用等方式分类处置、逐步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大力度规范管理和整治燃煤自备电厂。 三是大力实施煤电“三改联动”。重点推动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煤电灵活性改造、“三北”地区和工业园区供热改造,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水平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 详情如下: 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080号 建议的答复复文摘要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推动河北能源转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围绕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合理规划建设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支撑性煤电,充分发挥煤电基础保障和系统调节作用,进一步夯实煤电的电力保供“压舱石”作用,促进新能源开发外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你们的建议对促进河北能源供给清洁低碳转型、切实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关于加快蒙西—京津冀电力通道及送端电源建设前期工作的建议 跨省区输电通道是结合电力供应保障和清洁能源外送消纳需求,由国家总体统筹布局的重大项目,通道规划中需要考虑电力市场空间、电网输电技术、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因素。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风光资源,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电力输出省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我局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实施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进一步提高蒙西地区电力外送能力,确保京津唐和华北地区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为做好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配套电源规划建设工作,确保网源协调发展、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可靠并网消纳,我局已研究确定跨省区输电通道配套电源规划建设工作程序,委托咨询机构抓紧开展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配套电源方案评估工作。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充分发挥“十四五”跨省跨区输电工程调度协调机制作用,协调解决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抓紧明确配套电源方案,科学研究论证、加快前期工作进展,力争工程尽快具备核准建设条件,早日开工建设,“十四五”建成投产发挥作用。 二、关于坚持“等容量、减煤量、减排放”原则,允许河北利用关停机组容量建设大型高效煤电机组,发挥煤电作为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作用的建议 充分发挥煤电的基础保障作用和灵活调节作用,对推动煤电清洁低碳高效转型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至关重要。我局高度重视煤电行业清洁高效发展,积极推动煤电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2021年10月,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统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消纳调峰需要,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2022年4月,举办全国煤电“三改联动”典型案例和技术推介会,进一步推广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成熟适用技术。 2021年以来,陆续推动河北省符合条件的落后煤电机组淘汰关停,进一步改善环境和降低碳排放,促进煤电结构优化调整。目前,我局正组织相关评估机构抓紧对河北省“十四五”中后期拟淘汰的落后煤电项目进行评估。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推动煤电行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一是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新建项目优先采用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调节能力好的发电机组。二是优化存量煤电机组结构。统筹行业发展和电力保供,按照延寿运行、淘汰关停、“关而不拆”转应急备用等方式分类处置、逐步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大力度规范管理和整治燃煤自备电厂。三是大力实施煤电“三改联动”。重点推动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煤电灵活性改造、“三北”地区和工业园区供热改造,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水平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 三、关于充分考虑河北资源禀赋和转型压力,在财政金融等方面研究出台支持政策,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关注、支持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重点支持河北省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绿色产业领域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2021年末,指导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联合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制定促进河北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搭建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加强绿色金融保障等,为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构建了顶层设计。围绕首都生态环境支撑区和水源涵养区功能定位,紧抓联合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争创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城契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推张家口市完善氢能产业链条,建设氢能应用城市。围绕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任务,开展绿色金融创新,有力支持雄安新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发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窗口指导作用,定期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货币政策执行委员会会议等,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落实绿色金融政策,优化信贷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按季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工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三是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领域倾斜。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一是发挥产业财税金融政策合力。加强与发改、工信、生态环保等部门协作,进一步畅通政、银、企三方沟通交流渠道,深入挖掘河北省产业、能源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满足项目融资需求。二是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牵引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更加充分认识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加大绿色项目储备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围绕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功能定位,出台绿色金融支持张家口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指导意见。开展氢能产业园区、集群融资对接,推进金融支持京津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感谢你们对国家能源工作的关心和理解,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国家能源局 2022年11月2日
  • 《河南省发改委:加快重要能源设施建 推动煤电转型升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5
    • 据河南省发展改革委3月15日消息,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抓好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对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南省扩大有效投资十条措施》。 其中提到,加快重要能源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外引通道建设,加快构建高效连通、坚强有力的电力网、管道网和煤炭运输网及储配设施。推动煤电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完成煤电节能和灵活性改造200万千瓦。谋划建设“郑汴洛濮”氢走廊,加快实施4个抽水蓄能电站和一批风电项目,推进郑州等4个千万平米地热供暖规模化利用示范区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450万千瓦、地热能供暖能力1200万平方米。 《措施》还要求,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1+3+4+N”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推进高速公路“13445工程”、高速铁路“拓展成网”工程、民航机场“强枢增支”工程、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联”工程、内河水运“通江达海”工程、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农村公路”提档提质“工程,全年新增高铁通车里程19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800公里,新改建干线公路600公里、农村公路5000公里,着力打造南阳、信阳、周口等地豫货出海新通道。 全文如下: 河南省扩大有效投资十条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抓好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对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制定如下措施。 一、突出重大项目支撑。实行重大项目月调度、白名单、核查三项制度,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营造良好项目建设环境。鼓励各级财政资金安排专项经费,支持重大项目开展前期论证和评估咨询。滚动实施补短板“982”工程,以“三个一批”和1794个省重点项目为引领,实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考核督导,力争全年新签约、开工、投产项目各20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万亿元以上,拉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围绕十大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实施,细化落实重大工程,持续谋划重大项目。 二、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大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统筹安排各级财政性建设资金,支持政府投融资公司做大做强,完善线上、线下银企常态化对接跟踪服务机制,发挥各类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完善灾后重建、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等省级重大项目清单,省级层面统筹保障用地需求。省级统筹部分能耗和煤炭指标,对国家及省重大项目实施能耗和煤炭指标单列。实施差异化环保管控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不间断施工。 三、优化投资审批服务。以“并联审批+协调会商”为核心,完善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机制,推动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以开发区为重点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实现“全承诺,拿地即开工”。提升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创新应用水平,强化各审批系统与在线平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推进投资审批事项在线并联办理。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按照进度加快、标准不降的要求,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简化灾后重建项目审批流程。 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产业链强链行动,加快装备和汽车产业链式提升,推进基础材料行业延链提质,加强消费品行业精品供给,培育发展30个产业链。实施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力装备、先进合金材料等重点产业开展关键环节攻关,加快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石化等重点领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争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 五、推进水利和损毁工程修复加固。汛前基本完成4227项受损水利工程修复。对25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贾鲁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双洎河开展系统治理。推进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洪水控制性工程、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山洪沟治理、淤地坝除险加固等5项防洪薄弱环节项目建设。修复受损农村公路4500公里、普通干线公路590公里。 六、推动韧性宜居城市建设。支持开封、安阳、平顶山创建国家级城市更新试点。以城市燃气等管网老化更新改造为重点,大力支持排水、供电、供暖、道路等生命线工程建设。新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787个、37.86万户;争取新开工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10万套、建成交付20万套;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万套。新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0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6.78万吨/日以上。 七、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1+3+4+N”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推进高速公路“13445工程”、高速铁路“拓展成网”工程、民航机场“强枢增支”工程、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联”工程、内河水运“通江达海”工程、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农村公路”提档提质“工程,全年新增高铁通车里程19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800公里,新改建干线公路600公里、农村公路5000公里,着力打造南阳、信阳、周口等地豫货出海新通道。 八、加快重要能源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外引通道建设,加快构建高效连通、坚强有力的电力网、管道网和煤炭运输网及储配设施。推动煤电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完成煤电节能和灵活性改造200万千瓦。谋划建设“郑汴洛濮”氢走廊,加快实施4个抽水蓄能电站和一批风电项目,推进郑州等4个千万平米地热供暖规模化利用示范区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450万千瓦、地热能供暖能力1200万平方米。 九、加大民生补短板力度。推进河南大学郑州校区等19个教育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科研支撑能力。加快河南博物院新院等5个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强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县级医院提标扩能等工程建设,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 十、构建高水平新基建体系。新建5G基站4万个,开展“双千兆”建设,扩容提升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关键枢纽设施,加快自主可控、全栈国产化的“黄河云”建设。在交通、能源等领域推进一批智慧示范项目,新建公共充电桩8000个以上、智能化示范煤矿5个以上。在城市管理、工程监管、城市体检等重点领域推进一批“CIM+”示范应用。推进嵩山、神农种业、黄河等省重点实验室和超短超强激光平台等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稳投资工作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将稳投资各项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在全社会形成抓项目、稳投资的良好氛围,努力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