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雄: 系统开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9-29
  •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表示,一年多来,四市不断完善决策协调执行的联动机制,全方位落实相关的计划协议,多领域深化合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本次大会充分发挥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合作专家委员会的作用,邀请各位专家献言献策,并汇编成册,为城市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文帅伟/摄 )   星辰在线9月27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刘佳 夏晓澜 梁文婷 文帅伟)9月27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六届会商会在长沙召开。会议通报了省会城市第五届会商会以来工作进展情况及近期工作要点,审议并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近期合作重点事项》、《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新区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共建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合作协议》三个文件。   在大会现场,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发言。他回顾了四年前,四省会城市相聚长沙,就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城市群签署了《长沙宣言》。今天,四市再聚长沙,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6日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共享丰收的喜悦,共商合作的大计,共谋发展的良策,系统开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胡忠雄在会上简要通报了第五届会商会以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就《长江中游城市群近期合作的重点事项》、《城市群省会城市新区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城市群省会城市共建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的合作协议》作简要说明。   他表示,一年多来,四市不断完善决策协调执行的联动机制,全方位落实相关的计划协议,多领域深化合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础设施加快联通,生态共建更加紧密,市场的壁垒持续减少,产业协同明显加强,民生共享不断拓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一年来的合作工作是务实的,成效是明显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四省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四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近期合作重点事项》,胡忠雄介绍其主要包括: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共同推进省会城市的新区发展合作,共同推进我们这四个省会城市都有国家级的新区,共同推进重要交通的通道建设,共同组建境外的航空联盟,探索实行工商互认,共同组建设计联盟,组建协同创新联盟,开展公共资源交易远程评标,共同建设“诚信城市”,加强检验检测合作和认证认可合作,加强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12个方面的内容。   胡忠雄还就《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新区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做了说明,他介绍该协议旨在依托四市的优势资源,构建省会城市新区间产业、技术、资源、要素、市场的联动体系,形成新区之间的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彰显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   针对签署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共建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的合作协议》,胡忠雄介绍了其充分认识共建平台、共享平台的战略意义,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建设和运行维护模式,明确协调工作机制,鼓励科技服务资源的共享互联等五个方面内容。 来源:星辰在线 .

相关报告
  • 《科技创新撬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0-30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翻开我国版图,沿长江经济带是一条重要轴线。目前,中国经济的“沿江发展”正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而长江中游城市群正身处这条主轴之中。 中游畅则长江畅,中部活则全国活。 中游、中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决定了赣鄂湘皖四省会城市的重要地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共饮一江水,合作一体化。 从《武汉共识》到《长沙宣言》,再从《合肥纲要》到《南昌行动》,到朋友圈扩展为八大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点燃科技创新引擎,不断将共享互通向纵深推进,紧紧切合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求。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湘赣鄂皖共铸第四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 科技创新,正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重要关键词。 自2013年2月23日四城举行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以来,四城建立了轮值主席会议召集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市际科技联席会议,由四省会城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分管副秘书长率团参加,共同推进四省会城市科技实质性合作。 一年一会商,一年一携手。近年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中心城市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围绕着创新驱动,迎着世界科技新变革潮流,协作模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武汉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重点。其中,东湖高新区建立以创业服务业为特色,带动武汉、辐射全国的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助力“光谷”走向世界。 长沙主打产业园区发展,形成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9个省级园区。其中,长沙高新区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重点实施科技服务机构聚集工程、科技服务平台提升工程、科技服务业态建设工程、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形成工程。 合肥科技服务业发展较快,科技服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微电子芯片测试平台等多科技服务平台搭建日趋完善。其中,合肥高新区围绕科技服务,为区域产业集群提供集成化科技服务,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 南昌主要布局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南昌高新区形成以“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为总体框架,以“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技术转移―产学研―专业配套―科技金融”为服务链条的科技服务产业体系。 抱团发展,打造科技共享协作新模式 合心、合拍、合力;同向、同步、同行。短短几年时间,市场、公共服务、交通等多个重要领域合作“一体化”已成为四市发展的新常态。 据悉,目前,长沙、南昌、合肥三个兄弟城市在武汉投资注册企业累计3300多家,武汉在三个兄弟城市投资注册企业4493家。2017年,长沙、合肥、南昌三市企业在武汉投资近100亿元;武汉企业在三个城市投资达到120亿元。 2018年9月27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六届会商会在长沙召开。四城聚首长沙,以科技服务业为抓手,再次开启新一轮谋篇布局的合作。 会上宣布,四座城市将共同搭建政府主导线上线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科技服务业合作生态,工作平台常态化,合作机制市场化;四座城市将举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展及对接会,一起服务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链。 新时代书写“新”文章,长江中游城市群此举的发展举措,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创新为方向系统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共担共享为机制基础,必能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湖南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吴金明所说,如何在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发展理念下,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不是空地上的新建设,而是在既有的经济结构中进行再调整,并且这种调整要以经济产出能级作为依据,在生态保护下完成。其中,坚持经济能级提升与创新型新产业集群聚集便是重中之重,而这些转变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李亦华) .
  • 《长株潭城市群描绘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2-07
    •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瞄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开展更多领域、更广泛的合作,努力实现交通一体化、环保一体化、公共设施一体化 10月20日,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首届联席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标志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长沙、株洲、湘潭同处湘江中游,三市呈“品”字形分布,彼此相距约40公里,经济社会联系密切。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此,湖南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确立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原则,开展“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产业布局进入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效应凸显,成为湖南省经济核心增长极。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腹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全省1/7的面积、1/3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70%以上的创新创业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40%以上的经济总量、70%以上的科技成果,成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重要引擎。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表示,湖南有更高的目标、更宽的视野,将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成全省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升级版、中部崛起的新高地、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多年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在规划、产业、公共服务、交通、环保等方面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统一区号、保护湘江,到开通城铁,直至目前正在大力保护绿心;同时从共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共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交流日益频繁,合作全面深化。”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就深化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召开首届联席会议,旨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全方位协作和协同,积极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路线,构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新一轮合作机制,共同把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向更高层次。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首届联席会议审议并签署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8—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文件,正式建立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如何发展?《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明确三市将实行重点合作专项协调推进制度,组建规划、交通、产业、环保、公共服务等若干专项小组,定期商讨推动专项领域合作的重大问题、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等,积极开展制度合作及跨区域行业联动。其中,围绕打造“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构建域外联通、域外便捷的长株潭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成立联合议事协调机构,定期协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科学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分担机制,协调推动项目建设。 本着三市自愿、三市能办、三市受益的原则,针对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8—2019年)》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一体化发展,共安排了14大项20分项合作实事,主要涉及规划对接、“三干两轨四连线”城际交通建设、城际公交建设、物流枢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统一移动电子支付、人社“一卡通”、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环境治理和绿心保护等。“长株潭一体化将实现交通一体化、环保一体化、公共设施一体化,提升三市市民的获得感。”长沙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夏文斌介绍说,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将开展更多领域、更广泛的合作,共同发声、共同发力,推进长株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