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对住院新冠患者随访期间长期体液和记忆T细胞反应的影响》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3-18
  • 研究背景:皮质类固醇可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改善重症 COVID-19 住院患者的预后。然而,皮质类固醇对感染后一年的 COVID-19 幸存者的体液和 T 细胞反应的影响仍不确定,因为这与保护性记忆所提供的直接抗原特异性防御的程度有关。


    研究问题:皮质类固醇对长期体液和 T 细胞免疫反应有何影响?


    研究设计和方法:在这项在单一中心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 COVID 后队列的数据,比较了中和抗体(NAbs)和 SARS-CoV-2 特异性抗体一年的血清阳性率和滴度变化。此外,我们还评估了住院期间接受过皮质类固醇治疗和未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的 SARS-CoV-2 特异性 T 细胞反应的程度和比率。


    研究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从统计学角度看,皮质类固醇不会影响半年至一年内针对武汉病毒株的 NAbs 的动力学或血清阳性率。然而,亚组分析显示,在长期(>15 天)和高剂量(>560 毫克)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类别中,NAbs 滴度的绝对值从 20.0 增加到 28.2。同样,皮质类固醇在一年内对 N 和 RBD-IgG 没有明显影响,但对 S-IgG (β 0.08,95% CI 0.04-0.12)有明显影响,因为 S-IgG 的滴度下降延迟。关于 T 细胞免疫,皮质类固醇对 T 细胞反应的速度和程度也没有明显影响。然而,对记忆 T 细胞的功能评估显示,皮质类固醇组的 CD4(β 0.61,95% CI 0.10-1.12)和 CD8(β 0.63,95% CI 0.11-1.15)记忆 T 细胞在一年后的干扰素-γ(IFNγ)反应较高。


    解释:住院期间的短期低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不会对长期体液动力学以及记忆 T 细胞对 SARS-CoV-2 抗原的反应程度和速度产生显著影响。然而,长期和大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对记忆性免疫反应的潜在有害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文献信息:

    Yeming Wang, Li Guo, Guohui Fan, Yang Han, Qiao Zhang, Weiyang Wang, Lili Ren, Hui Zhang, Geng Wang, Xueyang Zhang, Tingxuan Huang, Lan Chen, Lixue Huang, Xiaoying Gu, Dan Cui, Xinming Wang, Jingchuan Zhong, Ying Wang, Hui Li, Chaolin Huang, Jianwei Wang, Bin Cao, Effect of corticosteroids on long-term humoral and memory T cell responses in follow-up visit of hospitalized COVID-19 patients, CHEST, 2024, https://doi.org/10.1016/j.chest.2024.02.044.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A5MTM2OQ==&mid=2247561159&idx=1&sn=b77b6fd05c042d0fbbd8ed60fa62c1e4&chksm=fd1a8a41ca6d03572bca1747e0a051d9b3ea0bce28186881bbd3b504ac8fccc13a2d44c6bea9#rd
相关报告
  • 《严重新冠肺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3-05-09
    • 糖皮质激素在严重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的首选药物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和Web of Science等电子文献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比较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提取相关数据并评估文献质量。主要结果是短期死亡率。次要结果是ICU入院率和机械通气率、PaO2/FiO2比率、血浆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住院时间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统计池应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并报告为风险比(RR)或平均差(MD),具有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使用Review Manager 5.1.0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 12项临床研究符合条件,包括3项随机对照试验和9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共分析了2506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1242例(49.6%)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264例(50.4%)接受地塞米松治疗。总的来说,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是显著的,甲基强的松龙的等效剂量高于地塞米松。我们的荟萃分析表明,与地塞米松相比,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与血浆铁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显著降低有关,并且两组之间的其他临床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然而,随机对照试验的亚组分析表明,与地塞米松相比,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与降低短期死亡率和降低CRP水平有关。此外,亚组分析发现,与地塞米松治疗相比,中度剂量(2 mg/kg/天)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重度新冠肺炎患者预后更好。 结论 本研究表明,与地塞米松相比,甲基强的松龙可以减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其对其他临床结果的影响与地塞米松相当。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的甲基强的松龙的等效剂量更高。根据RCT亚组分析的证据,甲基强的松龙(最好是中等剂量)在治疗严重新冠肺炎患者方面优于地塞米松。
  • 《Nature | 糖皮质激素以代谢重编程调控巨噬细胞代谢抗炎》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14
    • 2024年4月10日,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Gerhard Kr?nke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Metabolic rewiring promote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的文章,对GC如何通过巨噬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发挥抗炎作用提供了重要见解。 研究人员证明GC促进了LPS激活的巨噬细胞的大量代谢重组。与预期的炎症途径抑制相反,GC治疗并没有全面抑制促炎基因的表达,而是发挥了差异性和时间依赖性的作用。重要的是,作者发现GC不仅调节了炎症途径,还调节了LPS激活的巨噬细胞的代谢途径,包括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代谢和三羧酸(TCA)循环活性。代谢通量分析显示,GC处理逆转了LPS诱导的线粒体呼吸阻断,并干扰了LPS诱导的有氧糖酵解。GC将葡萄糖衍生的碳原子的使用转向线粒体TCA循环,导致TCA循环代谢物(如柠檬酸、富马酸、苹果酸和TCA循环衍生的代谢物衣康酸)的交换率显著增加。有趣的是,GC诱导的代谢重组和线粒体功能的挽救不需要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核定位,这表明这些作用是通过非基因组机制介导的。作者发现GC促进了调节性丙酮酸脱氢酶(PDH)亚基从预先形成的细胞质PDH-GR复合物中的释放,导致这些亚基的线粒体易位增加,并增强了PDH和丙酮酸羧化酶(PC)活性。GC对丙酮酸代谢的这种非基因组调节最终导致LPS激活的巨噬细胞中TCA循环的加速和持续提供燃料。 然后,作者研究了GC诱导的代谢重编程与GC抗炎作用的功能相关性。通过将巨噬细胞暴露于缺氧条件或通过抑制线粒体丙酮酸输入,阻断GC介导的线粒体呼吸和TCA循环活性的增加,显著降低了GC的抗炎潜力。这些发现表明,GC诱导的线粒体代谢的重编程以及由此产生的TCA循环活性的拯救对于GC在巨噬细胞中的抗炎特性至关重要。代谢组学分析显示,GC介导的TCA循环活性加速导致LPS激活的巨噬细胞中TCA循环衍生的代谢物衣康酸水平延迟但显著增加。衣康酸盐是一种强效抗炎分子,可干扰促炎基因的转录。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发现GC诱导的衣康酸产量的增加取决于衣康酸合成中的限速酶乌头酸脱羧酶(ACOD1)的表达。在缺乏ACOD1的情况下,GC的抗炎作用在体外和体内都显著降低。ACOD1的基因缺失消除了GC介导的对LPS诱导的广谱基因的抑制,包括关键的促炎基因,如Il1b和Nos2。这些发现表明,GC诱导的衣康酸盐产生的扩增是GC在巨噬细胞中发挥抗炎作用的中心机制。 为了进一步探索所确定机制的体内相关性,研究人员研究了GC治疗在各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包括LPS诱导的肺损伤、K/BxN血清转移性关节炎(一种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和卵清蛋白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一种哮喘模型)。在所有这些模型中,GC的有益抗炎作用在缺失ACOD1的情况下被消除,这突出了GC诱导的衣康酸产生对GC的治疗特性的重要作用。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GC治疗效果与血清中衣康酸水平升高有关,这进一步支持了这一机制的临床相关性。 总之,这项研究为GC的抗炎作用模式提供了重要的见解。GC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线粒体代谢的非基因组重编程,促进抗炎代谢产物衣康酸的持续产生,而衣康酸是其在各种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中有益作用的中心介质。这些发现对新型抗炎药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有助于通过靶向潜在的代谢机制来提高GC的治疗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