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糖皮质激素以代谢重编程调控巨噬细胞代谢抗炎》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14
  • 2024年4月10日,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Gerhard Kr?nke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Metabolic rewiring promote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的文章,对GC如何通过巨噬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发挥抗炎作用提供了重要见解。

    研究人员证明GC促进了LPS激活的巨噬细胞的大量代谢重组。与预期的炎症途径抑制相反,GC治疗并没有全面抑制促炎基因的表达,而是发挥了差异性和时间依赖性的作用。重要的是,作者发现GC不仅调节了炎症途径,还调节了LPS激活的巨噬细胞的代谢途径,包括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代谢和三羧酸(TCA)循环活性。代谢通量分析显示,GC处理逆转了LPS诱导的线粒体呼吸阻断,并干扰了LPS诱导的有氧糖酵解。GC将葡萄糖衍生的碳原子的使用转向线粒体TCA循环,导致TCA循环代谢物(如柠檬酸、富马酸、苹果酸和TCA循环衍生的代谢物衣康酸)的交换率显著增加。有趣的是,GC诱导的代谢重组和线粒体功能的挽救不需要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核定位,这表明这些作用是通过非基因组机制介导的。作者发现GC促进了调节性丙酮酸脱氢酶(PDH)亚基从预先形成的细胞质PDH-GR复合物中的释放,导致这些亚基的线粒体易位增加,并增强了PDH和丙酮酸羧化酶(PC)活性。GC对丙酮酸代谢的这种非基因组调节最终导致LPS激活的巨噬细胞中TCA循环的加速和持续提供燃料。

    然后,作者研究了GC诱导的代谢重编程与GC抗炎作用的功能相关性。通过将巨噬细胞暴露于缺氧条件或通过抑制线粒体丙酮酸输入,阻断GC介导的线粒体呼吸和TCA循环活性的增加,显著降低了GC的抗炎潜力。这些发现表明,GC诱导的线粒体代谢的重编程以及由此产生的TCA循环活性的拯救对于GC在巨噬细胞中的抗炎特性至关重要。代谢组学分析显示,GC介导的TCA循环活性加速导致LPS激活的巨噬细胞中TCA循环衍生的代谢物衣康酸水平延迟但显著增加。衣康酸盐是一种强效抗炎分子,可干扰促炎基因的转录。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发现GC诱导的衣康酸产量的增加取决于衣康酸合成中的限速酶乌头酸脱羧酶(ACOD1)的表达。在缺乏ACOD1的情况下,GC的抗炎作用在体外和体内都显著降低。ACOD1的基因缺失消除了GC介导的对LPS诱导的广谱基因的抑制,包括关键的促炎基因,如Il1b和Nos2。这些发现表明,GC诱导的衣康酸盐产生的扩增是GC在巨噬细胞中发挥抗炎作用的中心机制。

    为了进一步探索所确定机制的体内相关性,研究人员研究了GC治疗在各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包括LPS诱导的肺损伤、K/BxN血清转移性关节炎(一种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和卵清蛋白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一种哮喘模型)。在所有这些模型中,GC的有益抗炎作用在缺失ACOD1的情况下被消除,这突出了GC诱导的衣康酸产生对GC的治疗特性的重要作用。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GC治疗效果与血清中衣康酸水平升高有关,这进一步支持了这一机制的临床相关性。

    总之,这项研究为GC的抗炎作用模式提供了重要的见解。GC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线粒体代谢的非基因组重编程,促进抗炎代谢产物衣康酸的持续产生,而衣康酸是其在各种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中有益作用的中心介质。这些发现对新型抗炎药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有助于通过靶向潜在的代谢机制来提高GC的治疗用途。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282-7
相关报告
  • 《人单核细胞中糖皮质激素介导的炎症与抑郁情绪和肥胖有关》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01-14
    • 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HPA)可在各种条件下失调,抑郁症和肥胖也可能影响它的调节。糖皮质激素(GC)抵抗和外周的GC受体(GRS)脱敏往往出现在抑郁症中HPA失调情况下,GC在炎症的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GC-GR在抑郁和肥胖的35名健康男性和女性中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多元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收缩压(SBP)和血浆皮质醇等指标,预测皮质醇介导的炎症调节。在不同的模型,或体重指数(β= -0.466,P <0.01):皮质醇介导的炎症调节可用抑郁情绪体组件(β= -0.499,p值= 0.001 BDI-S)或者BMI来进行说明。当BDI-T或BDI-C是在模型中控制了,BMI仍是唯一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初步迹象表明,肥胖和抑郁症状与小功效的受体阻滞剂有关,这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抑郁症和肥胖中免疫失调的病理生理学是一致的。
  • 《Cell | 肠菌将糖皮质激素转化为孕激素》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30
    • 2024年5月24日,哈佛医学院A. Sloan Devlin通讯在Cell发表题为Gut bacteria convert glucocorticoids into progestins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gas的文章,该研究发现,特定的人类肠道细菌,特别是Gordonibacter和Eggerthella属的成员,具有将糖皮质激素转化为孕激素的能力,揭示了微生物群体与宿主生理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 该研究的关键发现源于作者对胆汁中丰富的胆汁糖皮质激素(biliary glucocorticoid)3α5αTHDOC(tetrahydrodeoxycorticosterone)的显著转化的观察。通过称为21-脱氢化(21-dehydroxylation)的过程,肠道细菌去除了C21位置的羟基,将3α5αTHDOC转化为四氢孕酮(tetrahydroprogesterone, THP),一类具有广泛生理效应的孕激素。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鼠的微生物群落都具有执行这种非凡的21-脱氢化反应的能力。有趣的是,来自怀孕女性的粪便样本中THP的水平显著升高,大约高出非怀孕个体的两个数量级。这一有趣的观察表明,微生物群体可能在怀孕期间孕激素水平的激增中发挥作用,可能对宿主生理和健康产生影响。 通过一系列精细的实验,研究人员确定了负责这种代谢转化的关键参与者。他们发现,人类肠道细菌Gordonibacter pamelaeae和Eggerthella lenta具有将3α5αTHDOC 21-脱氢化为THP的能力。然而,这种活性依赖于氢气(H2)的存在,而氢气是肠道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研究人员证明,共生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生的H2气体是促进E. lenta维持21-脱氢化能力所必需的。共培养实验和遗传操作证实,大肠杆菌中负责H2产生的甲酸脱氢酶(formate-hydrogenlyase)复合体在这种代谢转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进一步地,在H2环境下维持E. lenta单培养足以促进21-脱氢化,强调了这种气体在驱动肠道细菌次级代谢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研究,研究人员鉴定了一个四基因簇(four-gene cluster)Elen_2451–Elen_2454作为E. lenta中负责21-脱氢化的遗传决定因素。该基因簇编码一个钼(molybdenum, Mo)依赖的氧化还原酶和一个铁硫结合域蛋白,提示了涉及单电子化学的潜在机制。同源和异源表达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该基因簇在赋予21-脱氢化活性中的作用。有趣的是,宏基因组分析显示,来自怀孕个体的粪便样本中富含携带Elen_2451–Elen_2454基因簇同源物的细菌,表明微生物群体组成与怀孕期间THP水平升高之间存在潜在联系。此外,将来自怀孕供体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导致体内THP产量增加,为妊娠相关微生物群体在这一代谢转化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证据。 研究人员还表明,将无菌小鼠与菌株E. lenta 14A和大肠杆菌共定植会导致粪便中THP水平升高,表明这种代谢活动在体内发生并依赖于Elen_2451–Elen_2454基因簇。除了大肠杆菌之外,研究还表明,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内的各种其他肠道细菌都具有在E. lenta中诱导21-脱氢化的能力,这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体内这种代谢转化具有更广泛的生态背景。 这项研究的意义深远,因为它揭示了一种先前未知的,肠道细菌将宿主产生的一类类固醇转化为具有不同生物功能的另一类类固醇的机制。作者发现肠道细菌可以产生的孕激素包括神经类固醇别孕烯醇酮(3α5αTHP),是一种FDA批准的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引发了关于这种细菌代谢对宿主生理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在妊娠和女性健康的背景下的一些有趣问题。此外,发现氢气在促进这种高度还原性转化中的关键作用为理解气体如何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体的次级代谢开辟了新的途径。这项研究为未来调查细菌产生的孕激素的生物分布和生理效应,以及气体驱动的微生物代谢对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和人类健康的更广泛影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