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计划投资76亿美元 中芯国际建立合资公司扩产能》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04
  • 中芯国际发布公告,表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开发区管委会”)于2020年7月31日(交易时段后)共同订立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

    根据本协议,本公司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其中包括)有意在中国共同成立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将从事发展及运营聚焦于生产28纳米及以上集成电路项目。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项目首期计划最终达成每月约100,000片的12英寸晶圆产能,二期项目将根据客户及市场需求适时启动。

    该项目首期计划投资76亿美元,注册资本金拟为50亿美元,其中本公司出资拟占比51%。本公司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将共同推动其他第三方投资者完成剩余出资,后续根据其他第三方投资者出资情况对各自出资额度及股权比例进行调整。本公司将负责合资企业的营运及管理。

    在最近的国际环境下,作为国内最先进晶圆代工厂的中芯国际的一举一动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对于他们来说,在与先进的晶圆代工厂竞争除了技术以外,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据了解,中芯国际及其控股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本集团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晶圆厂,以及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在江阴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块加工合资厂。本集团还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营销办事处、提供客户服务,同时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代表处。

    具体到产能方面,资料显示,中芯国际建有3座8吋晶圆厂,4座12吋晶圆厂。其中,8吋产能共计23.3万片/月,12吋产能10.8万片/月。总产能47.6万片/月(折合8吋)。

    相比之下,台积电的产能数倍于中芯国际。该公司拥有8吋产能56.2万片/月,接近是中芯国际的两倍半。12吋产能74.5万片/月,是中芯国际的7倍。

    对中芯国际来说,这次新合资公司的建立,是一个好的开始。

相关报告
  • 《中芯国际天津厂首台设备进驻 扩产计划持续》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8
    • 中国晶圆代工厂商中芯国际的天津厂,日前举行了 P2 Full Flow 扩产计划的首台设备进驻仪式。而检测设备大厂柯磊国际 (KLA-Tencor China) 的 RS200 型检测设备,就是该次中芯国际天津厂的首台进驻设备。 据了解,中芯国际天津厂成立于 2003 年,并于 2004 年 1 月收购了摩托罗拉 (中国) 电子有限公司的天津西青芯片厂,主要生产 8 英寸晶圆,运用于指纹辨识、电源管理、汽车电子、图像传感器等方面为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芯国际天津厂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 8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基地。2015 年,中芯国际天津厂的营收为 17.6 亿人民币。 而中芯国际为了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自 2016 年 10 月 18 日开始,正式启动天津厂产能扩充计划,该计划预计投资金额为 15 亿美金。在计划完成后,产能将达到每月 15 万片的规模,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 8 英寸晶圆的生产基地,年销售金额将能超过 10 亿美元,并创造 3,500 个工作机会。 根据中芯国际在 2017 年财报中所公布的资料,预计 2018 年的资本支出将落在 19 亿美元上下。其中,主要用于包括扩充拥有大部分股权的北京 12 英寸晶圆厂产能、上海 12 英寸晶圆厂晶圆厂产能、上海 8 英寸晶圆厂产能,以及位于江阴的凸块厂产能等。另外,就是用于天津厂的新产能扩产,以及聚焦于 14 纳米的 FinFET 技术的研发。 事实上,中芯国际一直都在追赶与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大厂在先进制程技术上的差距。这使得中芯国际不但在 2017 年底,延揽前三星电子及台积电的前高层梁孟松来担任联席首席执行长的职务,主要就是希望藉助其过去的经验,指导中芯国际在发展 14 纳米 FinFET 制程上的发展,使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 FinFET 制程能达成在 2019 年量产的目标。而根据所取得的独家消息,目前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 FinFET制程技术已接近研发完成阶段,其试产的良率已经可以达到 95%。 除此之外,中芯国际在 2018 年初还宣布,将联同两大政府产业基金共同投资 102.4 亿美元,以加快 14 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研发计划,最终达到每月量产 3.5 万片的目标。 未来,在中国积极摆脱半导体芯片需仰赖进口,进一步改由国产芯片取代的情况下,中芯国际依旧会是中国所依靠的要角之一,而且在中国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下,其进步的情况情况将不能小觑。
  • 《联电计划投资61亿扩充8/12英寸晶圆厂产能》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2-14
    • 联电12日召开董事会,通过资本预算,预计投资新台币274.06亿元(约合人民币61.3亿元),将用来扩充8英寸和12英寸晶圆厂产能。 联电表示,目前8英寸厂产能优化,将会以子公司苏州和舰科技为主,预计将扩充1万片,而12英寸厂则是厦门联芯,将从1.7万扩充到2.5万片,计划提升近47%。主要工程在于去瓶颈化及自动化以强化生产效率。而去瓶颈化是指在现有制程中因设备能力限制了产能的部分加以扩大或改建,较新建工厂而言,此举的成本较低。 联电这次揭露的资本预算,主要是编列今年与明年可预见要执行投资的金额,至于实际支出的时间点,则要视相关执行进度而定,且市场目前杂音仍重,可能还会有变数。此外,联电也有计划扩充新加坡及南科厂的产能,而该计划同样也会进行去瓶颈化,以迎合市场需求。 整体而言,联电明年支出应与今年差距不大。联电表示,目前8英寸产能仍然满载,12英寸成熟制程也相当稳健,不过先进制程方面利用率则较低,本季整体产能利用率可能低于9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