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天津厂首台设备进驻 扩产计划持续》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8
  • 中国晶圆代工厂商中芯国际的天津厂,日前举行了 P2 Full Flow 扩产计划的首台设备进驻仪式。而检测设备大厂柯磊国际 (KLA-Tencor China) 的 RS200 型检测设备,就是该次中芯国际天津厂的首台进驻设备。

    据了解,中芯国际天津厂成立于 2003 年,并于 2004 年 1 月收购了摩托罗拉 (中国) 电子有限公司的天津西青芯片厂,主要生产 8 英寸晶圆,运用于指纹辨识、电源管理、汽车电子、图像传感器等方面为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芯国际天津厂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 8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基地。2015 年,中芯国际天津厂的营收为 17.6 亿人民币。

    而中芯国际为了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自 2016 年 10 月 18 日开始,正式启动天津厂产能扩充计划,该计划预计投资金额为 15 亿美金。在计划完成后,产能将达到每月 15 万片的规模,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 8 英寸晶圆的生产基地,年销售金额将能超过 10 亿美元,并创造 3,500 个工作机会。

    根据中芯国际在 2017 年财报中所公布的资料,预计 2018 年的资本支出将落在 19 亿美元上下。其中,主要用于包括扩充拥有大部分股权的北京 12 英寸晶圆厂产能、上海 12 英寸晶圆厂晶圆厂产能、上海 8 英寸晶圆厂产能,以及位于江阴的凸块厂产能等。另外,就是用于天津厂的新产能扩产,以及聚焦于 14 纳米的 FinFET 技术的研发。

    事实上,中芯国际一直都在追赶与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大厂在先进制程技术上的差距。这使得中芯国际不但在 2017 年底,延揽前三星电子及台积电的前高层梁孟松来担任联席首席执行长的职务,主要就是希望藉助其过去的经验,指导中芯国际在发展 14 纳米 FinFET 制程上的发展,使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 FinFET 制程能达成在 2019 年量产的目标。而根据所取得的独家消息,目前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 FinFET制程技术已接近研发完成阶段,其试产的良率已经可以达到 95%。

    除此之外,中芯国际在 2018 年初还宣布,将联同两大政府产业基金共同投资 102.4 亿美元,以加快 14 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研发计划,最终达到每月量产 3.5 万片的目标。

    未来,在中国积极摆脱半导体芯片需仰赖进口,进一步改由国产芯片取代的情况下,中芯国际依旧会是中国所依靠的要角之一,而且在中国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下,其进步的情况情况将不能小觑。

相关报告
  • 《首期计划投资76亿美元 中芯国际建立合资公司扩产能》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04
    • 中芯国际发布公告,表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开发区管委会”)于2020年7月31日(交易时段后)共同订立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 根据本协议,本公司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其中包括)有意在中国共同成立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将从事发展及运营聚焦于生产28纳米及以上集成电路项目。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项目首期计划最终达成每月约100,000片的12英寸晶圆产能,二期项目将根据客户及市场需求适时启动。 该项目首期计划投资76亿美元,注册资本金拟为50亿美元,其中本公司出资拟占比51%。本公司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将共同推动其他第三方投资者完成剩余出资,后续根据其他第三方投资者出资情况对各自出资额度及股权比例进行调整。本公司将负责合资企业的营运及管理。 在最近的国际环境下,作为国内最先进晶圆代工厂的中芯国际的一举一动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对于他们来说,在与先进的晶圆代工厂竞争除了技术以外,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据了解,中芯国际及其控股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本集团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晶圆厂,以及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在江阴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块加工合资厂。本集团还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营销办事处、提供客户服务,同时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代表处。 具体到产能方面,资料显示,中芯国际建有3座8吋晶圆厂,4座12吋晶圆厂。其中,8吋产能共计23.3万片/月,12吋产能10.8万片/月。总产能47.6万片/月(折合8吋)。 相比之下,台积电的产能数倍于中芯国际。该公司拥有8吋产能56.2万片/月,接近是中芯国际的两倍半。12吋产能74.5万片/月,是中芯国际的7倍。 对中芯国际来说,这次新合资公司的建立,是一个好的开始。
  • 《国际社会持续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3
    •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超百万吨核污染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东京电力公司计划2023年春开始,向太平洋排放所谓“放射性物质达标”的核污染水。日本单方面决定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遭到国际社会广泛质疑和反对,在日本国内也引发强烈担忧。 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目前仍在推进排海计划。连日来,日本国内和国际舆论纷纷再次表示反对这一错误决定,指出核污染水处置事关全球生态环境安全和各国人民生命健康。日本方面应秉持公开透明原则,与利益攸关方和相关国际机构充分协商,在认真评估各种核污染水处置方案利弊优劣后再做决策,确保核污染水的安全处置。 日本龙谷大学政策学部教授大岛坚一表示—— “核污染水排入大海不仅破坏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渔场,还将影响到周边海域,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月5日,在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福岛核污染水入海计划进行会谈时,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会长岸宏再次明确表示,反对核污染水入海的立场不变。此前,岸宏还就同一话题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举行会谈。岸宏向媒体表示,协会联合会坚决反对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成立于1952年,是由日本各地渔业协会组成的全国性渔业团体。渔业从业人员普遍担心核污染水排海将污染渔业资源,影响当地水产品的安全性,导致水产品失去销路。福岛县渔业协会联合会会长野崎哲表示:“核污染水一旦排海将直接污染海洋,而海洋关系到福岛渔民的就业和生计。我们会继续坚持反对立场。”福岛大学名誉教授今野顺夫表示,福岛县以水产为支柱产业,核污染水排海将给产业发展造成混乱,同时也危害普通民众生活。 “核污染水排入大海不仅破坏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渔场,还将影响到周边海域,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日本龙谷大学政策学部教授大岛坚一表示,福岛核事故是迄今全球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福岛第一核电站报废问题需要漫长的时间,核污染物质处理等一系列问题也必须谨慎应对。现在进行的核污染水处理方式是事故后仓促做的决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为实现不现实的目标,将引起一连串的错误。” 日本非营利组织核能资料信息室联合代表伴英幸日前发表文章指出,核污染水排海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根据东京电力公司发布的放射性影响报告书,64种放射物质每年分别释放的放射能从数万到数十万亿贝克勒尔不等。这只是基于2年时间的试验评估。伴英幸表示:“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将持续30年之久,我们并不清楚在整个期间会释放多少放射物质辐射能。如果搞不清楚这一点,人们将无法预见海洋环境会遭受怎样的放射性污染。我们绝不允许海洋环境遭到放射性污染,应采用排海以外的方式处理核污染水。” 日本静冈县民众表示—— “日本政府修改安全标准,认为只要稀释就可以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这并不是认真负责的态度,而是在逃避责任、降低成本” 连日来,日本多个市民组织在东京、大阪等多地街头组织集会反对核污染水排海。他们在人流集中的车站、广场拉起“坚决反对核污染水排海”“勿让核污染水流入海洋”“为了孩子们的未来”等标语横幅,通过散发传单、街头演讲、呼吁签名等形式向路过的市民介绍宣传。 日本福岛县和宫城县的4个民间团体不久前向日本经济产业省和东京电力公司递交了约18万人的联合署名,反对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要求采取其他方法处理核污染水。 4月10日,静冈县民众在当地车站自发组织集会,反对日本政府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据组织者介绍,在静冈县有大约七成民众反对该计划。集会参与者表示:“福岛核事故核污染水并不仅仅是福岛的问题,因为海洋是相连的,所以这是日本全国和全世界的问题。”“用其他方法进行彻底清除需要很高的成本,所以日本政府修改安全标准,认为只要稀释就可以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这并不是认真负责的态度,而是在逃避责任、降低成本。” 面对国内外批评之声和各方的正当合理关切,日本方面置若罔闻,甚至试图掩盖真相。日本经济产业省和复兴厅从去年12月开始竟然向全国中小学发放宣传单,强调核污染水的所谓“安全性”。宣传单上用卡通图画显示放射性元素氚通过饮水进入人类体内,并配以文字“不用担心氚元素会影响身体健康”。该事件引发福岛、岩手等地议员、教育界人士和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日本参议院议员岩渕友在国会答辩中批评说,派发这样的传单“践踏了渔业从业者和反对核污染水排海民众的感情”,她要求政府回收这些传单并撤回核污染水排海的决定。 日本《秋田魁新报》发表社论表示,当前核污染水排海决定持续遭到渔业界强烈反对,得不到民众理解。在排海决定是否顺应民意存疑的情况下,政府应改弦易张,继续在陆地上保存核污染水。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库兹涅佐夫表示—— “排放核污染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全球性难题,更是可能影响太平洋未来数百年生物资源的问题。日方的排海计划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是对人类的犯罪行为!”日前,在福岛核泄漏事故11周年之际,韩国市民团体手举横幅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门前举行记者会。市民团体表示,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是对全人类的核恐怖主义,也是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当天,韩国济州道、庆尚南道等地市民团体也纷纷举行抗议活动,敦促日本政府撤回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韩国KBS电视台报道指出,不管是通过舆论调查还是媒体报道,日本政府都明确知晓受灾地区的很多居民反对核污染水排海,但是仍然向中小学生发放教育资料,宣称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对于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居民们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库兹涅佐夫日前在俄《星周刊》杂志网站撰文指出,从某种角度看,氚可以扩散到整个海洋,并将影响几乎所有类型的海洋生物。如果迁徙洄游的鱼类进入核污染水排放的流域,即使是很短时间内,这些鱼类也会通过植物、浮游动物等食物链累积氚及其他高浓度放射性元素。 文章指出,东京电力公司曾承认自1977年起在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等例行检查中篡改检测数据,隐瞒反应堆故障。甚至是在核事故处置中,该公司也尽可能地在个人防护设备、辐射监测设备等方面“节省一切”。该公司还曾多次被提起诉讼和罚款。虽然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排放指标是“理想”的,但“因为东京电力公司的声誉已经严重受损”,没有人会知道现实情况最终将会怎样。 库兹涅佐夫认为,排放福岛核污染水的危害要比想象中严重得多,周边国家对日本的计划表示担忧并非巧合。他指出:“排放核污染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全球性难题,更是可能影响太平洋未来数百年生物资源的问题。日方的排海计划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将严重损害全球海洋环境安全、国际公共卫生体系和周边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东京、首尔、莫斯科4月12日电)(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