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芯国际与ASML签订12亿美元大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3-10
  • 3月4日,中芯国际公布一则重磅消息。据公司公告显示,中芯国际根据批量采购协议已于 2020 年 3 月 16 日至 2021 年 3 月 2 日的 12 个月期间就购买阿斯麦产品与阿斯麦集团签订购买单。该订单的总价约为12亿美元,支付方面,发出订单后先首期付款30%,余款在产品收到后支付。

    由于有关阿斯麦购买单于香港上市规则第 14 章规定的一个或多个适用的百分比率高于 5%但低于 25%,阿斯麦购买单构成本公司的须予披露交易,须遵守香港上市规则第 14 章的公告规定。

    公告显示,中芯国际于 2021 年 2 月 1 日与阿斯麦上海签订了经修订和重述的阿斯麦批量采购协议,据此,阿斯麦批量采购协议的期限从原来的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延长至从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中芯国际根据批量采购协议已于 2020 年 3 月 16 日至 2021 年 3 月 2 日的 12 个月期间就购买用于生产晶圆的阿斯麦产品与阿斯麦集团签订购买单。

    公告还显示,为应对客户的需要,中芯国际将继续扩大其产 能、把握市场商机及增长。 批量采购协议及ASML购买单乃于本公司正常业务过程中就购置用于生产晶圆(为本公司主要业务)的相关机器作出。由于ASML批量采购协议的期限已到期,本公司签订经修订和重述的ASML批量采购协议。董事认为,批量采购协议及ASML购买单各自的条款公平合理,符合本公司及其股东整体的利益。

    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全面、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提供 0.35 微米到 14 纳 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目前中芯国际在上海建有一座 300mm 晶圆厂、一座 200mm 晶圆厂和一座实际控股的 300mm 先进制程晶圆合资厂;在北京建有一座 300mm 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 300mm 晶圆厂;在天 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 200mm 晶圆厂;在江阴有一座控股的 300mm 凸块加工合资厂。

    本次签订合约的另一方 ASML是在荷兰注册成立的公司,ASML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货商之一,向全球芯片制造商提供硬件、软件及服务。其最为先进的技术就是EUV光刻机,能用于生产5nm及以上的先进工艺芯片。

    是否包含EUV光刻机仍是未知数

    中芯国际作为中国最先进及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商,其生产芯片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就是光刻机。光刻机是芯片制造中紫外线曝光环节所需要的设备,是生产的核心,其工作原理类似胶片相片冲洗,而这也决定了芯片制程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此次合约签订表明了中芯国际后续还可以向ASML订购光刻机设备,但并未透露可订购光刻机的具体型号。2020年年底,美国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时明确表示,将原则上拒绝向其出口EUV等支持先进制程开发的技术。

    此外,在3月1日的报道中,中芯国际已获得美国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和国务院四部委的批准,允许美领先设备厂商对中芯国际供应14nm及以上(14nm及28等成熟工艺)设备的供应许可。但消息中并未提到EUV光刻机也获得批准,同时,对于10nm及以下技术节点的出口许可,暂无进展。

    在2020年10月举办的ASML财报会议上的视频采访中,ASML CFO Roger Dassen提到了与中芯国际等中国客户的业务情况,他表示一些情况下出口光刻机是不需要许可证的。

    Roger Dassen指出,按照该司对美国新规的整体理解,如果阿斯麦从荷兰向中国买家供应DUV光刻系统,无需出口许可证。但是直接出口涉及到美国方面的零部件及设备,阿斯麦则必须提交出口申请,待获批后才能进行正常买卖。

    换句话说,一般的光刻机包括DUV光刻机在内的都可以卖,但EUV光刻机必须要获得许可证。

    DUV光刻机和EUV光刻机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DUV是深紫外线(Deep Ultraviolet Lithography),EUV是极深紫外线(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两种不同的光源让光刻机获得了不同的曝光能力,从而获得不一样的工艺制程范围。

    DUV光刻机最多只能做到25nm,英特尔曾凭借双工作台的模式做到了10nm,但是却无法达到10nm以下,后来胡正明教授(梁孟松的老师)发明了FinFET工艺之后,极尽所能的压榨了这台机器的潜能,让它走到了7nm制程。

    但是即使采用了FinFET工艺,芯片再想往5nm、3nm先进工艺继续延伸,那就不得不使用EUV光刻机了。因此,DUV光刻机和EUV光刻机的价格差别也很大,DUV光刻机的价格为2000万-5000万美金/台,而EUV的价格是1-3亿美金/台。

    那么,ASML此番表态也等于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般的光刻机可以卖给你,但是好又贵的EUV光刻机,想卖给中国却是有心无力。

    不过,眼下能够得到官方确认的光刻机订单,无疑是一则好消息。在中芯国际此前公布的财报业绩中显示,14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对中芯国际营收占比最大。不管是此次供货许可证顺利获批,还是接下来顺利与ASML续签订单的消息,都意味着中芯国际的经营和业绩将恢复到正常,也说明中芯国际和美国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重新建立,为中芯国际和美国企业未来的进一步合作消除了障碍。能够有效缓解中国芯片产能紧张的现状,为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产能保障。

    全球芯片紧缺,中芯国际积极布局

    目前,全球芯片供需失衡,先后传出车用芯片、手机芯片缺货的消息,芯片产业受损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全球多国注意,中美等芯片大国相继出台对应措施保证本土芯片平稳发展。对于中芯国际来说,在这个芯片紧缺时期,公司走下的每一步都颇为重要。

    前不久,中芯国际联合国家大基金二期、北京亦庄投资在北京建设的超级晶圆厂中芯京城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斥资500亿,拟2024年完工。目前中芯国际成熟制程业务发展稳定增长,公司在电源管理、超低功耗、射频、图像传感、指纹识别,特殊存储器等产品平台上,特别是0.15/0.18微米,65/55纳米,45/40纳米等工艺节点上,达到了行业领先的水平,并且实现了0.13微米铜制程和0.15/0.18微米铝制程8寸与12寸工厂制成产品平台的互转,在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上都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MCU和高压驱动器芯片的产量也在不断的成长。

    在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影响下,2021年经营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这也对中芯国际先进制程造成不小影响。在先进制程方面,中芯国际FinFET取得了不错的成绩,N+1进入风险量产。但是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去年四季度起FinFET产能利用率不足,爬坡需要时间,收入贡献尚未达到预期水准,折旧又对公司整体盈利造成了负担。

    对此,中芯国际在此前投资者调研报告中表示,对待先进制程:第一,要保障生产连续性,将继续与供应商推进出口准证的申请。第二,谨慎扩充产能。去年年底,中芯国际完成了1万5千片安装产能的目标,但离经济规模尚远。如需进一步扩产,还需要走出口许可申请流程。第三,中芯国际考虑加强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开发的布建,并拓展平台的可靠性及竞争力。

相关报告
  • 《美国空间2.4米大视场望远镜签订1.96亿美元合同》

    • 来源专题:天文仪器与技术信息
    • 编译者:zwg@niaot.ac.cn
    • 发布时间:2018-12-06
    • Wide Fiel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WFIRST) mission will search for dark energy and characterize exoplanet atmospheres. NASA has awarded a $196 million contract to Harris Corporation that will see the Rochester, New York, company build the optical telescope assembly (OTA) element of the agency’s planned Wide Fiel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WFIRST) mission. The space telescope, tentatively scheduled for launch in the mid-2020s, will survey large swathes of the sky in the near-infrared spectrum, looking to help reveal more about the nature of dark energy and exoplanets. “Harris Corporation will provide the personnel, services, materials,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necessary to build, refurbish or modify the OTA, as required, to meet WFIRS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NASA announced. “The efforts include fabricating, as necessary, aligning, testing, verifying and delivering the telescope to 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in Greenbelt, Maryland. “The contractor also will provide post-delivery support for both the observatory integration and test program, as well as for in-orbit observatory checkout and commissioning.” Repurposed design According to NASA’s dedicated WFIRST web site, much of the telescope's optical hardware was already built by Harris when it was under contract to another agency - and has since been made available to NASA. “The telescope is a spaceflight-qualified 2.4 m, obscured two-mirror system,” it states. “Repurposing modifications will include conversion to a three-mirror anastigmat (TMA) optical configuration to enable a wide field-of-view instrument and replacements for hardware that was not provided to NASA. This existing hardwar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development risk of the WFIRST payload.” The Harris contract award follows the selection in May this year of Ball Aerospace to provide the primary instrument components for the WFIRST mission. A month later, Teledyne Technologies was contracted to make the mission’s 300-megapixel SWIR focal plane detector, at a cost of $23 million. Overall, the WFIRST budget is estimated at $3.2 billion. While the 2.4 m diameter primary mirror is the same size as that used in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by utilizing a very different optical design WFIRST will be able to capture images of the sky 100 times larger than Hubble is capable of. Searching for signs of life The mission will also feature a coronagraph instrument that should greatly improve direct imag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oplanets, by blocking out the light from the exoplanet’s host star. But the wide-field imager is the primary instrument, and NASA plans for it to image light from a billion galaxies over the anticipated six-year duration of the mission. “It will perform a microlensing survey of the inner Milky Way to find [around] 2600 exoplanets,” states the US space agency. “The Coronagraph Instrument will perform high-contrast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of dozens of individual nearby exoplanets.” Ultimately, the plan is to observe their properties of more than 50 exoplanets in far greater detail than has been possible thus far. “It will be a huge leap forward compared to current instruments,” says NASA. “Most exciting will be spectral observations of the light from the planets to see what the properties are of the atmospheres and possibly surfaces. Searches will be made for signatures of life on the planets.”
  • 《12nm、14nm双双实现大突破,华为下单中芯国际》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1-28
    • 华虹半导体在2020年1月13日下午宣布,集团14nm FinFET工艺全线贯通,SRAM良率超过25%,2020年将快速推进。作为华虹在上海之外的第一个制造项目,华虹七厂已经于去年9月17日顺利投产,首期1万片产能的机台顺利串线并完成一系列工艺验证,进入正常生产阶段,为业界同类产线建成投产的最快记录,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条12英寸特色工艺产线,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12英寸 功率器件 代工产线。华虹半导体的股票也跟着大涨17%,创下52周新高。 另一家半导体代工企业,中芯国际近日官网也公布一则消息,中芯南方厂国内首条14nm生产线开始投产,该工厂也是中芯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基地。根据此前的报道显示,中芯南方厂建成后两条产线的月产能为3.5万片,芯南方厂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此外,中芯国际的12nm技术进入客户导入阶段,更先进的制程10nm和7nm也有了不小的突破。 中芯国际能在11个月时间实现14nm的大突破,和“外援”梁孟松分不开。据悉,梁孟松的加盟,为中芯国际注入了新的工作方法,员工每天加班8个小时,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上班之前将手机先交出来,下班之后才收回,日常都是在加班加点的赶进程,处理产品线的问题。 梁孟松表示,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方式并不是中芯国际所独有的,是整个芯片代工行业的常态,可以说先进的制程都是通过加班加点突破出来的,台积电与三星同样也是三班倒才能研发出最新制程的。 截至2019年底,中芯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超1.6万件,授权总量超1万件,在制造芯片的同时,也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最新消息称,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已经下单中芯国际新出炉的14nm工艺,从台积电南京厂手中抢下订单。不过,此次中芯承接的是海思哪一领域的14nm芯片尚不清楚,此前由中芯代工、为广大网友熟知的产品是28nm骁龙400系列芯片。 另外,早有传言美国要将技术封锁的标准从25%降到10%,阻断台积电向非美国企业供货,而台积电最新的5nm与7nm符合标准,但是16nm美国占比技术超过标准,所以这一举措很有可能影响到16nm订单的走向,华为海思此前的16nm订单主要外委台积电代工,产能主力集中在2018年底投产的南京厂,此次中芯国际是否能够再拿下16nm有待进一步的消息。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