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100MWh钠离子储能项目将在湖北省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01
  • 中国湖北,一个使用钠离子技术的大型电池储能系统(BESS)项目将于今年完成,装机为50MW/100MWh。

    潜江市人民政府于2023年11月发布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计划,称该计划应在2024年底前“完成”。

    该三年计划称,该项目将是100MW/200MWh,而一些报道称,该项目将是50MW/100MWh。

    无论哪种方式,它都将是迄今为止使用钠离子技术的最大在线电池储能系统,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钠离子技术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中商业上最成熟的替代技术。

    有消息称,该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的大唐湖北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该项目总投资将达到2亿元人民币。

    这是一项更广泛的国家级大型储能示范项目的一部分,包括那些使用液流电池技术的项目。两年前,新闻报道了200MW/800MWh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FB)的一期上线。

    中国国家能源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中国的“新型储能”容量达到31.39GW。该部门表示,仅去年一年就部署了22.6GW,其中锂离子BESS技术占新增容量的97.4%。

    (素材来自:储能新闻 全球储能网、新能源网综合)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65013-1.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首个,全球最大!上能电气携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再“出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7
    • 近日,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投运,投产规模50MW/100MWh。作为中国首个、全球最大的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该电站成功实现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解锁绿色能源 探索无限潜“能” 该项目坐落于江汉平原腹地——湖北潜江。北依汉水、南临长江,项目地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稳定,拟建场址内农田、鱼塘、葡萄园均有分布。本次钠离子储能电站的落成,可通过削峰填谷解决高峰用电紧张,提升整个地区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 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采用上能电气125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成组2.5MW变流升压一体机。该储能变流器采用模块化设计,配置灵活;具备IP66防护等级,面对高温差、高湿度环境也丝毫无惧,保障电站可靠运行。 迈向未来电网 钠离子新型储能 中国是世界上钠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钠资源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22%。钠离子电芯凭借安全稳定、高性价比等优势,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可能。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便是这一路径的实践成果。 上能电气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对储能市场动向具有极强的前瞻性。针对钠离子电芯适配宽直流电压的需求,上能电气提前定制开发125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国内首批出货即可保证700~1500V满功率稳定输出,完美满足钠电需求。同时延续了组串式储能变流器“一簇一管理”的优势,赋能钠电池“簇级均衡能力”,保障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可稳定放电。 携手共谱新篇 开辟储能新赛道 上能电气与中车集团、大唐集团强强联合,助力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成功并网。这不仅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技术从示范阶段跃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更是对新型储能技术潜力的一次有力验证。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钠离子储能技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新一轮的能源变革,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铺平道路。 此次合作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上能电气在推动绿色能源革命、构建智慧电网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未来,上能电气将继续保持市场前瞻性与行业敏感度,根据需求动向优化产品,为全球客户倾力打造上能“高定”。
  • 《湖北“碳资产大脑”护航全球最大碳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2
    • 2021年7月16日,万众期待的全国碳市场鸣锣开市。 开市一年,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碳价处在合理区间。截至2022年7月1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已形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由湖北牵头建立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简称“中碳登”),承担了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相当于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和“底层数据库”。 一年来,中碳登是如何服务于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运行的?未来又将如何护航全球最大碳市场? 登记资产总额超过5000亿元 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祥表示,中碳登的核心任务是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为主管部门和控排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一年来,中碳登及时准确完成账户开立和配额分配。建立起专业化客服团队服务企业入市,2162家发电企业注册登记结算账户开户率达100%;在首个履约周期内,协助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放碳排放配额逾90亿吨,登记资产总额超过5000亿元。 确保交易结算安全高效。与12家结算银行对接,建立多方对账机制,自启动交易以来,未发生交易清结算异常情况。截至2022年7月8日,累计完成237个交易日的清结算工作,清算总额为169.81亿元。 协助提升首个周期履约率。多渠道开展专题能力建设,实时跟进履约进度,做好各类服务支持,最终企业履约率达99.5%。 持续开展系统运维优化。首个履约周期内,共完成126个系统既有功能优化和7个新增功能开发,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生产环境累计完成12次版本迭代更新。自2021年5月12日正式上线运行起,系统无中断,连续安全运行408天,成为保障全国碳市场持续稳定运行的可靠基石。 碳金融碳定价实现多项探索创新 “依托健康平稳运行的市场,中碳登不断深化市场服务、积极拓展市场功能,有序开展创新探索。”陈志祥说。 在碳金融制度规范上,编制上报了《碳排放权质押业务实施细则》和《碳排放权托管业务实施细则》,积极参与最高法关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案件研究工作。 在碳定价机制探索上,联合中债登、上清所、农业银行编制发布了“中债中国碳排放配额现货综合价格指数”“上海清算所中国碳排放权配额现货挂牌协议价格指数”“农银全国碳排放权质押价格指数”3个权威价格指数。 在自愿减排上,中碳登出台了《全国碳市场配额自愿注销申请流程》,在其协助下,今年6月5日,全国碳市场首个自愿注销碳配额以实现大型活动碳中和的案例诞生了。 一年来,中碳登携手行业伙伴,不断扩大绿色“朋友圈”,夯实全国碳市场之基—— 4月22日,湖北、福建两省“碳股东”牵手,为中碳登建立跨省联动和合作机制,打造统一生态要素资源市场积极探索; 7月4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与中碳登在线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相互合作,全面支持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建设; 7月13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碳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双碳法治研究基地”,该基地将成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制度研究平台和法律人才孵化中心。 形成“一盘棋”双碳新格局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孙永平认为,中碳登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我国履行“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承诺的重要基础设施。运行一年来,中碳登以无差错、零投诉、全力推进的态度和成绩,保障了全国碳市场平稳高效运行。同时,中碳登积极谋划立法和碳金融建设,在积极完善中国碳市场体制机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碳登的推动下,武昌区还积极申报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并通过评审。”孙永平表示,一批金融机构纷纷选择在武昌、武汉落户和集聚,这对湖北建设碳金融中心,打造特色“双碳生态圈”,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将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准备工作正式启动,中碳登又将如何推动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陈志祥介绍,中碳登将参考国际成熟碳市场体系,推动碳减排、碳汇登记、监督和管理过程中的统一核算和登记,逐步建立企业级、地区级碳账户,针对各类碳减排行为形成统一登记制度,推动碳交易市场、绿色电力市场、用能权市场、排污权市场等环境要素市场有序衔接,形成“多个交易机构,一个登记机构”的格局,更好服务于各个省份、各个地区的“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助力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双碳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