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全球最大!上能电气携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再“出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7
  • 近日,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投运,投产规模50MW/100MWh。作为中国首个、全球最大的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该电站成功实现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解锁绿色能源

    探索无限潜“能”

    该项目坐落于江汉平原腹地——湖北潜江。北依汉水、南临长江,项目地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稳定,拟建场址内农田、鱼塘、葡萄园均有分布。本次钠离子储能电站的落成,可通过削峰填谷解决高峰用电紧张,提升整个地区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

    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采用上能电气125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成组2.5MW变流升压一体机。该储能变流器采用模块化设计,配置灵活;具备IP66防护等级,面对高温差、高湿度环境也丝毫无惧,保障电站可靠运行。

    迈向未来电网

    钠离子新型储能

    中国是世界上钠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钠资源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22%。钠离子电芯凭借安全稳定、高性价比等优势,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可能。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便是这一路径的实践成果。

    上能电气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对储能市场动向具有极强的前瞻性。针对钠离子电芯适配宽直流电压的需求,上能电气提前定制开发125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国内首批出货即可保证700~1500V满功率稳定输出,完美满足钠电需求。同时延续了组串式储能变流器“一簇一管理”的优势,赋能钠电池“簇级均衡能力”,保障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可稳定放电。

    携手共谱新篇

    开辟储能新赛道

    上能电气与中车集团、大唐集团强强联合,助力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成功并网。这不仅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技术从示范阶段跃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更是对新型储能技术潜力的一次有力验证。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钠离子储能技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新一轮的能源变革,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铺平道路。

    此次合作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上能电气在推动绿色能源革命、构建智慧电网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未来,上能电气将继续保持市场前瞻性与行业敏感度,根据需求动向优化产品,为全球客户倾力打造上能“高定”。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3942.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电站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01
    • 6月30日,我国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大唐湖北2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正式投运。这是实现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在全球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大唐湖北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储能系统由42套储能电池仓和21套升压变流一体机组成,选用185安时大容量钠离子电芯,配套建设一座110千伏升压站。刚投产的一期工程达100兆瓦时。项目团队攻克了诸多难题,关键核心技术装备100%国产化。形成了该领域的自主产权、标准体系和一系列可推广的钠离子储能关键技术,为推动大容量钠离子储能系统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样板。 大唐湖北钠离子储能项目经理 崔勇乐:钠离子电池有很好的安全性,具有很好的低温运行效能。在零下20摄氏度,仍能够保证85%的充放电效率,这一点是其他电池无法比拟的。在60摄氏度的高温仍能够保证1500次的充放电循环。它的针刺性、抗撞击性,都比一般的电池要好很多。 电站投产后,每年可充放电300次以上,单次充电可储存10万千瓦时电量,在电网高峰期释放电能,可满足约1.2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年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刘永东: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容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发电不稳定,所以必须配套储能装置。储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预期,储能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新能源消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新能源领域投资,把握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 《正式开工!中国石化首个百兆瓦级陆上风电项目》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24
    • 近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首个百兆瓦级陆上风电项目——新星公司中原油田增量配电网风电项目正式开工。 据介绍,该项目位于河南省濮阳市,规划风电装机容量112兆瓦,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3.2亿千瓦时,所发绿电接入中原油田电网实现就地消纳,为油田兆瓦级质子膜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提供绿电支撑,助力打造“源网荷储”示范工程。 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转型目标下,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中国石化在开展主业的同时,也加快了大规模进军新能源的征程。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石化将继续有序推进新能源与主业融合发展,构建多能互补、协同高效的能源体系,积极布局氢能、风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提升非化石能源供给规模。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国石化在发展风电的道路上加快了脚步。 4月19日,中国石化新星公司与电气风电围绕新能源开发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将在风力发电设备和制氢装备上加强合作,并将就区域合作、风电运维和中石化新能源设备购买标准的制定展开紧密合作。 近日,胜利油田首个接入油网的风电项目——海陆两用风电创新试验验证基地项目启动建设。该项目位于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北侧盐碱滩涂,一期包括4个风电试验验证机位,容量共30兆瓦,计划接入胜利油田桩东35千伏变电站。其采用的海陆两用大兆瓦级风电机组拥有全球最大的252米直径叶轮,是当前国际领先的风电机组产品,入选“2022年度十大国之重器”。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基地将开展大兆瓦级新型海陆风电机组、多类型风电基础形式等科学研究和验证,拟规划“匹配中低风速区的载荷优化和数字化智能控制试验”等一系列国际前沿试验验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