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热机东移》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01-20
  •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气候系统中最强的年际变化信号,是由热带太平洋海气相 互作用产生的。ENSO 驱动的热带太平洋对流加热异常通过大气遥相关影响全球气候系统,从 而影响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农业和生态系统。厄尔尼诺增加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降水量,从而 向热带大气释放更多的潜热,像热机一样推动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据报道,在全球变暖的影 响下,ENSO 引起的降水异常将向东移动和扩展,这是由耦合模式对比项目第五阶段的气候变 化模拟预测得到。ENSO 热机的纬向移动将显著改变全球气候系统对 ENSO 强迫的响应。然而, 由于全球变暖条件下 ENSO 的振幅变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预测结果没有得到一个稳健机制 的支持。

    一个国际小组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制来理解 ENSO 引起的降水异常在全球变暖下的东移和扩

    展。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气象局在英国进行的一次大型气候变化综合模拟结果。该研究主要作 者认为,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热带太平洋东风减弱,将削弱副热带气旋经向翻转环流,进一 步导致 ENSO 经向跨度变窄。这意味着与 ENSO 相关的海表温度异常更集中于赤道。即使在全 球变暖的情况下,ENSO 强度保持不变,但越窄的 ENSO 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水汽辐合的驱动力越 强,从而导致降水异常东移和扩展。

    ENSO 驱动的降水异常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 的气候影响。首先,正降水异常的东移和扩展导致太平 洋-北美遥相关模式的东移,从而导致 ENSO 的变化对北 美冬季气温产生影响。其次,它们导致异常 Walker 环 流东移,这与 Walker 环流的主变率模式东移有关。第 三,在厄尔尼诺成熟期的冬季,热带西太平洋上空负的

    气候预测和历史模拟之间的降水差异加强了西太平洋异常反气旋。西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加强 导致中国东南部在全球变暖的厄尔尼诺冬季变得更加湿润,从而将更多的水分向北输送。赤道 东风异常激发了向东传播的海洋上升流开尔文波,导致厄尔尼诺的衰减。赤道东风异常的加强 有助于加速厄尔尼诺的衰减,从而缩短厄尔尼诺的持续时间。

    相关论文链接: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2/eaax4177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phys.org/news/2020-01-el-nio-southern-oscillation-shifts-eastward.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蝴蝶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变暖下的自我调节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9-23
    •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厄尔尼诺的反位相)现象统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的年际气候变异信号,具有非常强的必然性和非线性特点。例如,在东太平洋赤道发生的厄尔尼诺最大暖异常要大于以赤道中太平洋为中心的拉尼娜最大冷异常。相关的大气非线性热阻尼使得厄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变冷,而拉尼娜期间太平洋变暖。在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尽管大部分气候模式都显示强厄尔尼诺事件和强拉尼娜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但是不同模式之间的模拟结果相差较大,较大差异性部分归因于气候模式内部的变异性。 9月2日最新发表在《Nature》(自然)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次在模式试验初始条件中增加一点随机的微小扰动,接下来ENSO的演变历史都会截然不同,微小的初始条件变化能导致整个气候系统长期发生巨大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其在一个世纪后对温室效应的响应。在ENSO初始较为活跃的模式实验中,强烈ENSO现象产生的热阻尼阻止了热带海洋向大气输送更多热量,导致海洋累积热量增加,延缓了全球变暖引发的上层海洋温度分层现象,进而减缓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耦合效率,从而使得未来ENSO的变率增加减缓。这种自调节机制在两种大型集合中运行,该集合使用两个不同的模式生成,每个模式都从相同的初始条件开始,但都具有蝴蝶效应。它也在一个大型集合中运行,该集合是由来自不同初始条件的另一个模式以及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项目(CMIP)的跨气候模式生成的。因此,如果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引起的ENSO变异性最初被其模式内部的不确定性所抑制,则未来的ENSO变异性概率可能会增强,反之亦然。这种ENSO随时间变化的自调节机制,为理解气候变化中多个时间尺度上ENSO的演变动力学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熊萍  编译)
  • 《Science:珊瑚讲述了厄尔尼诺的过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4-23
    • 不再需要猜测几百年前的热带太平洋的海洋温度是多少了,因为栖息在此处的古老珊瑚早已知道一切。由莱斯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3月27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项科学研究,分析了过去千年来太平洋古代热带珊瑚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帮助科学家完善他们的模型,以了解太平洋地区的条件变化,特别是火山爆发,是如何影响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该项研究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资助。 研究人员发现,珊瑚中的氧同位素比率—一种精确测量历史海洋温度的方法,显示热带火山喷发释放到大气中的硫酸盐颗粒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没有相关性。这个结果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兴趣,他们认为在大气中播撒防晒颗粒物可能有助于扭转全球变暖。 第一作者Sylvia Dee表示,以前的气候模型研究常常把火山爆发(增加大气中的硫酸盐气溶胶)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几率增加联系在一起。 基于化石珊瑚中所含的氧同位素分析气候条件的能力,使这一关键地区的气候记录跨越了20多个古代火山喷发。这种能力使得对该联系进行更为严格的检测成为可能。 Dee表示:“许多气候模拟研究表明,火山爆发可以引发厄尔尼诺现象,这是一种动态联系。我们可以运行过去几个世纪的气候模型,以模拟上个千年的火山爆发。但是模型始终只是模型,珊瑚的记录会更加贴近事实。” 佐治亚理工大学气候科学家Kim Cobb和她的团队在太平洋收集的珊瑚数据显示,过去已知火山与厄尔尼诺事件之间没有太大联系。像树轮一样,这些古气候档案在形成时就具有显示了海洋状况的化学指标。研究人员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研究自然因素是如何驱动厄尔尼诺事件变化的,以及这些事件如何改变整个热带地区的环境。新的珊瑚数据表明,火山爆发并不是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大驱动力。 NSF海洋科学部项目主任Steve Hovan表示,化石珊瑚提供了了解过去环境状况一扇窗口,珊瑚数据使我们能够史无前例地详细追踪上个千年大部分时间里热带太平洋中部的厄尔尼诺现象。这将使科学家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几十年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可能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反应。 (张灿影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