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分化状态》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 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08-25
  • 全世界有4.15亿人受2星糖尿病的影响,其特征是慢性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进展至胰岛素产生不足,如β细胞衰竭的一个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性高血糖可能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的损失,而使患者胰岛素依赖性。直到最近质量见于T2Dβ细胞的损失被认为是增加的细胞凋亡率的结果。然而,已经提出了单独的细胞凋亡不能解释β细胞质量损失在疾病看到的范围内,并且还可能发生的功能的损失,由于β细胞的分化状态的变化。本次审查认为β细胞命运的决定因素目前的知识在理解其相关的疾病过程中T2D的背景下,也考虑了糖尿病的环境(高血糖,缺氧,炎症和血脂异常)对基因参与维护表达的影响β细胞的身份。我们描述的糖尿病患者微环境对基因调控过程,剪接,禁止基因和表观遗传修饰的表达的影响,目前的知识。阐明,巩固变为β细胞分化状态的分子机制,以及伴随的β细胞衰竭提供潜在的治疗目标的患者将来管理的2型糖尿病。

相关报告
  • 《是自噬改变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5-11-25
    • 自噬是否被改变的2型糖尿病(T2D)的患者的白细胞,氧化和内质网应激是否调节这一机制,这些仍然是未知的。本试验研究了103位2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的代谢参数、氧化应激、染色质凝聚、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表现出葡萄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增加。白细胞内,总线粒体活性氧(ROS)升高,线粒体质量降低和染色质凝聚增加(P <0.05)。 内质网应激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谁显示的增强葡萄糖调节蛋白78 kDa的(GRP78),磷酸化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亚基1α(P-eIF2α的),并激活转录因子6(ATF6)水平(对也被激活< 0.05)。研究还观察到的Beclin 1和总活性氧之间增加了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II和的Beclin 1(P <0.05)呈显著性正相关(r = 0.667),GRP78(R = 0.925)和P-eIF2α相关(r = 0.644)。研究结果说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中,自噬与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信号通路传导有关联。
  •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营养不良|联合国糖尿病日》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4
    • 本文内容转载自“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G-4hvELYM3bFwUCyI60g 2023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 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过去很多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是因为吃得太多、太好,“营养过剩”才会得糖尿病的。受此说法影响,不少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不敢吃肉、不敢吃主食、不敢吃水果……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更危险的因素——营养不均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营养不良。其实,国内外研究都显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或相关风险的患者超过60%,非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也高达30%。因此,糖尿病患者要谨防营养不良找上门。 为什么会营养不良 过度限制饮食:由于担心饮食对血糖和体重的影响,不少糖尿病患者会刻意节食,比较极端的甚至不吃主食。过度限制饮食,身体缺乏能量时,只能通过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脂肪分解就会产生酮体,引起酮症。过度控制饮食(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还会加速骨骼肌的流失,导致肌肉力量不足,合并骨质疏松、平衡力下降和身体虚弱,严重者甚至引起残疾和死亡。长期摄入不足,蛋白质被分解,导致消瘦和营养不良,更危险的是引起肌少症。 胃肠道病变影响吸收: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会出现吞咽不适、腹胀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胃潴留、顽固性呕吐、进食困难,导致消化障碍。肠功能紊乱还可引起慢性腹泻,导致吸收障碍。另外,一些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消化道症状或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 运动方法不正确:过度强调慢跑、暴走等有氧运动,而忽略了抗阻力运动,也就是我们说的“增肌运动”,使体重下降过快、肌肉减少。 如何降低营养不良的风险 第一,糖友要学会“管住嘴”,而不是“闭上嘴”。 糖尿病患者应实行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从而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能满足不同情况下营养需求,而不是“一刀切”式地控制饮食。患者可先计算自己每日需要的能量,然后通过合理分配来安排三大主要营养物质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45%~65%,脂肪占总热量20%~35%,蛋白质占15%~20%。再根据血糖情况进行细微调整:全谷物碳水化合物替换部分精制谷物(粗细粮搭配)有利于血糖控制;低升糖指数/血糖负荷饮食在控制血糖方面更有效,同时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定时定量进餐,遵循汤—蔬菜—肉—主食的顺序进食,有助于更平稳地控制血糖。 烹调方法可以多选蒸、煮、炖、汆、拌,避免煎、炸和红烧,这样做能够减少油脂的摄入,能更好地控制体重和血糖。多吃蔬菜(每日蔬菜摄入量500克左右,深色蔬菜占1/2以上),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类适量,限制加工肉类摄入。每日饮用300毫升液态奶或相当量奶制品,豆类天天有。限油、限盐,每日烹饪油控制在30克以内(约3小汤勺),食盐少于5克/天(约一啤酒瓶盖)。 第二,要掌握正确运动的方法。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控制体重、促进食欲、增加肌肉量。 时机:糖尿病患者适合在餐后1小时左右运动。通常餐后1小时左右血糖值达到高峰,此时运动既有利于降糖,也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形式: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相结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有氧运动对于改善代谢、减轻体重,改善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帮助;抗阻训练能很好地锻炼肌肉,肌肉有利于储存糖原更好地利用血糖,对长期的血糖控制很有帮助。 强度: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人的靶心率一般要达到“150-年龄”但不超过“170-年龄”,这种强度的运动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中等强度结合高强度有氧运动。 时间: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进行有氧运动时,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待身体适应后建议将运动时间提高到每次至少30分钟,但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建议每次运动前后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整理运动。 频率:每周3~7次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每周至少进行2次,更理想的是逐渐增加至每周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