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的学者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发表了最新文章《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对英国面源污染治理的防治技术、技术推广体系和相关政策措施方面的系统整理和分析,并就我国相应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结合我国当前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农业资源和环境对策,今后应主要通过源头控制和过程拦截两种手段,注重化肥的减量优化以及有机无机配合使用,强调土地利用管理、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种养结合,开发和实施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和措施。发挥非政府形式技术服务体系在面源污染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政府补贴、生态补偿等经济手段鼓励农户和农业企业主动防控氮磷物质的损失和对水土系统的污染。相关技术文件和规定应更加具体、明确、具有更好的操作性,依托现代信息手段等进行面源污染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分析,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统筹考虑。将面源污染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产业优化、经济发展指标完善等宏观政策统一,逐步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质量,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文结合十二五期间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协作网项目“中英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养分管理和水资源保护”,对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体系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调研,对其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结合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构建符合国情和有效的面源污染防控模式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文章仅就氮、磷引起的面源污染进行阐述。
1 英国农业发展与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
据估算,英国水体中60%的硝酸盐污染物和25%的含磷物质来自农业活动,且这种污染有滞后效应。对泰晤士河地区的研究表明,考虑到地下渗漏通过地下蓄水层的延迟,流域尺度的面源污染的反应时间可以长达数十年。因此,面源污染对于英国饮用水供应也提出了挑战。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英国地表和地下水体硝酸盐浓度持续逐步下降,这与施肥量持续稳定和下降以及包括硝酸盐脆弱区计划在内的一系列环境措施密切相关。1999年至2004年的调查表明,英格兰66%的地表水采样点硝酸盐浓度表现为下降趋势,77%的地下水采样点硝酸盐含量达到良好状态(低于30 mg L-1)。此外,与1990年43%的河水采样点达到良好水质相比,2004年62%的英国河流采样点水质达到了良好状态。
2 英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防控技术
表1 英国面源污染防控措施
管理对象
主要技术措施
土地利用方式
1)退耕还牧 2)退耕还草 3)永久性退耕/永久性牧场
土壤
1)发展冬闲田绿肥
2)保护性耕作制度
3)秸秆还田
4)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5)增施有机肥
6)沿等高线种植
禽畜
1)减少牧场载畜率和畜禽野外放养时间
2)草地定期轮牧
3)调整进食结构(减少氮磷摄入量)
4)饲喂专用饲料,分组、分生长阶段喂食
5)增加清理禽畜棚舍粪尿次数
6)定期清理旧秸秆、添加新秸秆
7)安装机械通风设备
化肥
1)耕地施肥推荐系统
2)化肥、有机肥配施
3)高磷土壤不施磷肥
4)高环境风险地区不施化肥
5)避免高风险时期施用化肥(对于草场和作物,分别在9月15日到次年1月15日和9月1日到次年1月1日不能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等)
6)利用替代性肥料或施用添加剂(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
有机肥
1)固体有机肥堆肥处理、干湿分离,将液态粪尿转化为固体有机肥
2)焚烧畜禽垃圾
3)有机肥翻入土壤,与土充分混合
4)分批次存储液态粪尿和固体有机肥
5)远离河道和田间排水沟堆放固体有机肥
6)将有机肥输送到其他附近农田施用
7)提升养殖场粪尿存储能力,减少污水产生量
8)在混凝土地面堆放固体有机肥便于收集污水
9)禁止在高环境风险地区或时期施用有机肥
农田基础设施
1)畜禽养殖场与河流隔开
2)为畜禽建便桥过河
3)人工湿地技术
4)重新选址远离高风险地区、划分和确立农业生产新边界
5)建立缓冲区(如河流植被缓冲带)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技术推广体系及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政策法规体系。可详细参阅刘坤博士论文原始链接地址:http://www.aes.org.cn/ny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2&file_no=201511140000001&journal_id=nyhjkx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