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中国的农业对全球影响巨大。尽管中国进口越来越多的谷物,包括大豆和其他农产品,中国同时也是新鲜果蔬和加工食品的主要输出国。在中国,这种食物生产和消费的转变以及对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受到我们的关注。2015年3月20日,国际环境发展研究所(IIED)和中国农业大学(CAU)联合主持了研讨会,其主题是: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与合作。研讨会汇集了从业者、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分享了IIED和CAU的8个相关可持续农业的试验,相关的研究结果将整理成册,在今年8月发布。
当前的中国农业面临一些主要的挑战。中国是施用化肥和农药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土壤污染、水分缺乏,以及存在大面积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区域。因此中国采用很多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其效益包括环境和公共健康的改善,特别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的农耕历史有4000多年,绝大多数时间里没有施用化肥和农药。传统的生产措施包括用豆科作物进行固氮、作物轮作和间混作、梯田、利用品种多样性等。人类、动物和作物的废弃物被系统的回收来保持土壤肥力。
无损耗的农业
在美国农学家F.H. King著作的《四十个世纪农民》的书中阐述了许多传统中国农业措施成功的案例。保持4000年土壤肥力不变的关键措施是“农业无损耗”,且没有用额外的投入。其农业特征在高密度人口和有限土地的情况下,采用小规模集约化农业来获得最大化土地生产力。但这种传统农业模式在最近几十年出现了负面环境结果。需要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正确的导向,来强化可持续粮食生产的市场。
区域案例剖析
这8个案例选自中国的7个区域,其中一个特征是分享收获,是由两名博士研究人员从北京市发起的,没有农业背景。在大规模农民从从村到城市寻求工作机会的背景下,共享收获代表了城市知识分子接管农业的一个逆转趋势,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尽管共享收获采用有机农业模式,但他们没有官方认证。少量农民采用可持续的耕作方式,认证过程的花费太高,农户无力承担,是一个大问题。
江西省万载县是中国大规模有机农业的成功的一个案例。万载县的有机农业试验开始于1999年,当时通过人们代表大会投票,转换农业为有机生产,禁止施用所有的农业化学产品。政府牵头,培训农民,推广新技术,开拓市场。2014年底,万载县共有5400公顷耕地获得了有机认证,包括水稻、大姜、大豆、草莓、青葱、山药和其他经济作物,供应国内市场,并出口国外。今天,有机农业是万载县的主要发展战略,有17000户农民参与。
来自围城的挑战
共享收获和万载县都可以说可持续农业的成功案例,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一个问题是中央是否愿意推广有可能减产的农业措施,即使它们能够带来环境效益、提高农民收入。食品安全是国家关注的首要问题。其他的问题包括农村劳动力短缺、部分企业的环境意识差。事实上,采取可持续农业措施,农民不一定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