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可持续农业》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4-09
  •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中国的农业对全球影响巨大。尽管中国进口越来越多的谷物,包括大豆和其他农产品,中国同时也是新鲜果蔬和加工食品的主要输出国。在中国,这种食物生产和消费的转变以及对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受到我们的关注。2015年3月20日,国际环境发展研究所(IIED)和中国农业大学(CAU)联合主持了研讨会,其主题是: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与合作。研讨会汇集了从业者、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分享了IIED和CAU的8个相关可持续农业的试验,相关的研究结果将整理成册,在今年8月发布。

    当前的中国农业面临一些主要的挑战。中国是施用化肥和农药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土壤污染、水分缺乏,以及存在大面积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区域。因此中国采用很多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其效益包括环境和公共健康的改善,特别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的农耕历史有4000多年,绝大多数时间里没有施用化肥和农药。传统的生产措施包括用豆科作物进行固氮、作物轮作和间混作、梯田、利用品种多样性等。人类、动物和作物的废弃物被系统的回收来保持土壤肥力。

    无损耗的农业

    在美国农学家F.H. King著作的《四十个世纪农民》的书中阐述了许多传统中国农业措施成功的案例。保持4000年土壤肥力不变的关键措施是“农业无损耗”,且没有用额外的投入。其农业特征在高密度人口和有限土地的情况下,采用小规模集约化农业来获得最大化土地生产力。但这种传统农业模式在最近几十年出现了负面环境结果。需要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正确的导向,来强化可持续粮食生产的市场。

    区域案例剖析

    这8个案例选自中国的7个区域,其中一个特征是分享收获,是由两名博士研究人员从北京市发起的,没有农业背景。在大规模农民从从村到城市寻求工作机会的背景下,共享收获代表了城市知识分子接管农业的一个逆转趋势,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尽管共享收获采用有机农业模式,但他们没有官方认证。少量农民采用可持续的耕作方式,认证过程的花费太高,农户无力承担,是一个大问题。

    江西省万载县是中国大规模有机农业的成功的一个案例。万载县的有机农业试验开始于1999年,当时通过人们代表大会投票,转换农业为有机生产,禁止施用所有的农业化学产品。政府牵头,培训农民,推广新技术,开拓市场。2014年底,万载县共有5400公顷耕地获得了有机认证,包括水稻、大姜、大豆、草莓、青葱、山药和其他经济作物,供应国内市场,并出口国外。今天,有机农业是万载县的主要发展战略,有17000户农民参与。

    来自围城的挑战

    共享收获和万载县都可以说可持续农业的成功案例,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一个问题是中央是否愿意推广有可能减产的农业措施,即使它们能够带来环境效益、提高农民收入。食品安全是国家关注的首要问题。其他的问题包括农村劳动力短缺、部分企业的环境意识差。事实上,采取可持续农业措施,农民不一定真正受益。

相关报告
  • 《英国的可持续农业 》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6-03-25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聂宇燕在《农产品市场周刊》阐述了针对英国可持续农业的研究调查。到底什么才是可持续性的农业,以及它是怎样操作的。 欧洲农村地区的社会性可持续仍然通过高效的农业来实现,这需要在经济利益和食品供应之间进行权衡。在英国,乡村地区被分为不受关注区、环境敏感区、硝酸盐敏感区、国家公园或者科学研究区,既体现了地理上的区分,也体现了对于农业—环境问题的监管机制。在这些新划分的经济区域中,人们可以对农业与当地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监测。 可持续性农业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生产产品的系统。它依靠低投入的技术改善土壤的肥力、加强作物的病害虫控制、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等等。 分析的深度是标志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土地上进行特别的土壤管理、放牧、耕作活动是可持续农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场层面而言,可持续资源的使用决定着过程是否可持续性;在国家层面,主要着眼于农业用地的合理使用;而在全球层面,气候、国际贸易、资源的分布则成为了重点关注的焦点。 文章介绍了英格兰乡村地区的成功经验: 1、20%的欧洲农场已经签订了农业—环境契约,这是迈向可持续性农业的重要一步。第五届环境大会所制定的2000年前达到的15%的目标已经完成。各会员国在各自国家内制定的相应法规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仍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达到最终的目标。证据表明,农业—环境模式,比如减少含氮化肥的使用、改良的技术、更积极的生态保持以及对于地形地貌的保护,使环境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雇佣的劳动力数量也在增长中,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取代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研究报告表明,这种努力也有利于社区的预算:4%的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战后的农业已经发生了特别的、戏剧性的改变。20世纪的农业在单位面积的产量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出证管理条例为农村的发展调控提供了细化的准则。英格兰的乡村发展调控是一个政府推动的成功案例。英格兰的乡村发展调控提供了允许所有欧盟成员使用的专项基金,再加上当地的各种基金支持,能够造福于当地的环境、经济以及社区。通过英格兰的乡村发展调控政策,在2001至2006年间共分配资金16亿英镑,其中包括3亿英镑的国库基金。所有的这些支出由欧盟提供给英国的款项来分配。欧盟和英国共同投资的总支出达到了14.967亿欧元,其中包括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投资6.152亿欧元。在这个机制下,还能够提供7.573亿欧元的远期贷款,其中有3.816亿欧元来自于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同时,英国还承诺提供4.041亿欧元的远期投资。由此可见,用以支持英国乡村发展调控计划的资金总额达到了26.581亿欧元,其中有9.968亿欧元来自于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这个计划着眼于用投资来改善和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它同样致力于通过多项措施鼓励多元化、有竞争力的农业和林业生产模式,以便于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多的新产品和市场。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基于土地的计划(保护和改善环境),包括乡村管理、ESA区域、有机援助计划、林地援助计划、农场林地保障计划和山地农场补贴计划等;二是基于项目的计划(使得牧业、林业等乡村的产业能够适应新的产业变化,以便更好的发展),包括乡村企业计划、生产与市场援助计划、技能训练班和能量作物计划等。 英国的农业污染控制: 1991年,农业、食品和渔业大臣发表了“优秀农业密码”一文,文中详细指导了农民们如何处理牲畜废弃物、废水、化肥、燃料油、农药、硝酸盐以及动物的尸体等。在环境局的建议下,当地的农民必须提供一份农场污染物处理计划来作为约束自身的准则。同时推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迟在耕地中的耕作;减少农药、化肥、污水的使用;提早进行秋季作物的播种;对于农场废弃物进行细致的管理等。 预设的准则有助于减小劳动强度,同时减少土地中硝酸盐的含量。强制执行欧盟和国家级的农业政策,也有利于缓解农业的污水问题。1998年实施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被赋予了法律效义,让人们依法遵守。 更多的部门和系统将参与到对未注册土地的使用以及应对全职农业从业者数量萎缩的监管和执行当中。当然,在对农业污染控制和有效的解决方案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替代控制政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良好的调控手段需要着眼于更细节的部分,同时要经过更细致的评估。农业大臣发布了农业领域有关水质量的行动条例,如建立有效实惠的水体监控系统;阻止农业活动对水体产生不良影响,寻找农业投入品的最优使用方案、将农业活动中化学品的使用降到最低;利用生物、物理及化学的方法建立农业用水、河流、海洋的生态水系统;防止土壤的流失和沉积;对于人类及牲畜废弃物的适当处理;通过集中的害虫防治减少化学品对于生态的破坏;宣传杀虫剂和除草剂对于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的危害。 农业水污染控制是一个难题,由于它的涉及面很广,人们很难去定义和区分它。它同样因时间和空间的不用而相异,与降雨、地形、土壤因素有关,也与农民对用地、生产技术、作物的选择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关。目前关于可持续性农业的讨论,从有可能的改进到当前的农业政策,涉及食品安全、动物保护以及环境等诸多问题。当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控制水污染的扩散。 污染扩散的减少必须要依靠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和技术。环境保护署意识到,监管条例可以让农民们自发地寻找合理的土地管理方法,而改良的畜牧业则是实现这一改变的核心。当然,我们应当共同努力,为农民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协助他们改善面临的问题。 可持续性农业并不只涉及到政策法规,它也促使从业者们开始考虑长远的发展计划,同时也促使消费者们更多地参与到农业体系当中。 关键是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发现可持续性农业的问题——依据营养、能源、动植物以及其他农业生态圈的事物——再根据利润、消费、社区需求来取得平衡。单独的技术改善也许不能适用于其他区域,所以我们需要整体的统筹。近十年来,欧盟国家都在调整自身的政策,以迎合农业及生态的需要。
  •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路径》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罗婷婷
    • 发布时间:2016-05-27
    • 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与中国农大资深研究人员联合发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路径》研究报告。研究在中国选取了8个可持续农业发展案例,目的在于详细探讨社区、当地政府和企业实行的不同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在每个案例中,研究了发起者实施可持续农业的动机、所采用的操作模式、解决了可持续性的哪些方面(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对参与者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使他们盈利的因素,在有些案例中甚至探讨了当地政府和其他参与者的角色、面临的挑战和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变化的背景下的农民生计和农村地区的含义。 该研究最终为研究者、实践者和决策者更好地支持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可持续农业实践提供深入的思考。这些案例也反映了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农业仍存在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有机生产转换期过程中作物产量下降、蔬菜生产与动物养殖的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要有足够的土地满足有机标准要求的作物轮作以及沼气池的定期维护等。该报告最后总结了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经验教训与政策建议。 英文版内容可在线查阅http://pubs.iied.org/17579IIED.html 中文版内容可在线查阅http://pubs.iied.org/G0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