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我国的启示》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6-02-01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的学者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发表了最新文章《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对英国面源污染治理的防治技术、技术推广体系和相关政策措施方面的系统整理和分析,并就我国相应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结合我国当前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农业资源和环境对策,今后应主要通过源头控制和过程拦截两种手段,注重化肥的减量优化以及有机无机配合使用,强调土地利用管理、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种养结合,开发和实施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和措施。发挥非政府形式技术服务体系在面源污染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政府补贴、生态补偿等经济手段鼓励农户和农业企业主动防控氮磷物质的损失和对水土系统的污染。相关技术文件和规定应更加具体、明确、具有更好的操作性,依托现代信息手段等进行面源污染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分析,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统筹考虑。将面源污染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产业优化、经济发展指标完善等宏观政策统一,逐步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质量,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文结合十二五期间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协作网项目“中英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养分管理和水资源保护”,对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体系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调研,对其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结合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构建符合国情和有效的面源污染防控模式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文章仅就氮、磷引起的面源污染进行阐述。

    1 英国农业发展与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

    据估算,英国水体中60%的硝酸盐污染物和25%的含磷物质来自农业活动,且这种污染有滞后效应。对泰晤士河地区的研究表明,考虑到地下渗漏通过地下蓄水层的延迟,流域尺度的面源污染的反应时间可以长达数十年。因此,面源污染对于英国饮用水供应也提出了挑战。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英国地表和地下水体硝酸盐浓度持续逐步下降,这与施肥量持续稳定和下降以及包括硝酸盐脆弱区计划在内的一系列环境措施密切相关。1999年至2004年的调查表明,英格兰66%的地表水采样点硝酸盐浓度表现为下降趋势,77%的地下水采样点硝酸盐含量达到良好状态(低于30 mg L-1)。此外,与1990年43%的河水采样点达到良好水质相比,2004年62%的英国河流采样点水质达到了良好状态。

    2 英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防控技术

    表1 英国面源污染防控措施
    管理对象 主要技术措施
    土地利用方式 1)退耕还牧 2)退耕还草 3)永久性退耕/永久性牧场
    土壤

    1)发展冬闲田绿肥

    2)保护性耕作制度

    3)秸秆还田

    4)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5)增施有机肥

    6)沿等高线种植

    禽畜

    1)减少牧场载畜率和畜禽野外放养时间

    2)草地定期轮牧

    3)调整进食结构(减少氮磷摄入量)

    4)饲喂专用饲料,分组、分生长阶段喂食

    5)增加清理禽畜棚舍粪尿次数

    6)定期清理旧秸秆、添加新秸秆

    7)安装机械通风设备

    化肥

    1)耕地施肥推荐系统

    2)化肥、有机肥配施

    3)高磷土壤不施磷肥

    4)高环境风险地区不施化肥

    5)避免高风险时期施用化肥(对于草场和作物,分别在9月15日到次年1月15日和9月1日到次年1月1日不能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等)

    6)利用替代性肥料或施用添加剂(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

    有机肥

    1)固体有机肥堆肥处理、干湿分离,将液态粪尿转化为固体有机肥

    2)焚烧畜禽垃圾

    3)有机肥翻入土壤,与土充分混合

    4)分批次存储液态粪尿和固体有机肥

    5)远离河道和田间排水沟堆放固体有机肥

    6)将有机肥输送到其他附近农田施用

    7)提升养殖场粪尿存储能力,减少污水产生量

    8)在混凝土地面堆放固体有机肥便于收集污水

    9)禁止在高环境风险地区或时期施用有机肥

    农田基础设施

    1)畜禽养殖场与河流隔开

    2)为畜禽建便桥过河

    3)人工湿地技术

    4)重新选址远离高风险地区、划分和确立农业生产新边界

    5)建立缓冲区(如河流植被缓冲带)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技术推广体系及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政策法规体系。可详细参阅刘坤博士论文原始链接地址:http://www.aes.org.cn/ny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2&file_no=201511140000001&journal_id=nyhjkxxb

相关报告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研究进展与工程案例》

    • 来源专题: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3-10-08
    •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发生分散、随机,排放不确定性,污染物浓度波动大、类型复杂,污染面广量大的特点,其综合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面源污染防控首要的问题为污染“家底”不清,不同部门或研究学者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差别大。基于几十年定位、全程的科学观测数据,本研究认为,虽然国家“污普”数据和很多学者的估算数据,都高估了种植业排放量占面源污染总量的比例,但种植业源排放总量仍然很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防控。结合中国30多年的面源污染防控经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者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3R(“减源-拦截-修复”)和4R策略(“源头减量—生态拦截—循环利用—生态修复”),并伴随着防控技术升级和组合优化、技术产品化和装备化,逐渐完善扩展为4R+,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应用指导,在一些典型地区进行工程化实施后,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然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深入了解土壤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尤为关键,此外,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氮、磷等关键污染物的净化与回收效率,确保在增进农业产值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负荷。 Abstrac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dispersed and random occurrence, uncertain discharge, fluctuating concentrations, diverse pollutant types, and widespread, high-volume impact, making its management a global challenge. At presen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remains a challenge due to unclear overall pollution levels, and the estim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varies greatly among different departments or researchers. Based on decades of site-specific experiments and holistic observational data, we believe that even though both the national pollution census data and estimations from researchers have overestimated the proportion of pollution emissions from plantation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total emissions from plantation remain high and must be given adequate attention and control. Drawing on more than 3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scholars from the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ve proposed the 3R (Reduce-Retain-Restore) and 4R (Reduce-Retain-Reuse-Restore) strategies for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Accompanied by upgrades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of combinations, technological productization, and equipping the 4R strategy has gradually evolved and expanded into 4R+,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tro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After being implemented in some typical areas, these strategies have resulted in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case studies in controll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evertheles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soil and pollutants is pivotal. Moreover, to achieve efficient resource recycling, it is imperative to enhance the purification and recovery rates of key pollutants such a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nsuring that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s increased while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load.
  •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研究进展与工程案例》

    • 来源专题:绿色低碳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3-10-18
    •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发生分散、随机,排放不确定性,污染物浓度波动大、类型复杂,污染面广量大的特点,其综合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面源污染防控首要的问题为污染“家底”不清,不同部门或研究学者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差别大。基于几十年定位、全程的科学观测数据,本研究认为,虽然国家污染普查数据和很多学者的估算数据,均高估了种植业排放量占面源污染总量的比例,但种植业源排放总量仍然很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防控。结合中国30多年的面源污染防控经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者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3R(“减源—拦截—修复”)和4R策略(“源头减量—生态拦截—循环利用—生态修复”),并伴随着防控技术升级和组合优化、技术产品化和装备化,逐渐完善扩展为4R+,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应用指导,在一些典型地区进行工程化实施后,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然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深入了解土壤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尤为关键,此外,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氮、磷等关键污染物的净化与回收效率,确保在增进农业产值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