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绿色工业法限制光伏进口?主要针对锂和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光伏硅锭和硅片继续依赖进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17
  • 近日,一则有关欧盟绿色工业提案限制光伏进口的消息引爆A股,其中最受关注的内容是,要求欧洲风电场85%的所用组件、60%的热泵、85%的光伏电池、85%的电解槽必须在欧洲大陆生产。市场认为该消息将限制中国光伏进口,引发多家光伏龙头闪崩。

    而3月16日,这一消息迎来正式落地。欧盟官网正式发布了绿色工业计划的两大基石《净零工业法》和《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提案,从提案来看,两大立法主要目的是确保欧盟绿色工业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

    在提案中欧盟设定了一个目标,计划到2030年将光伏和电池等关键绿色工业的本土产能提高到40%。同时还计划到2030年,实现5000万吨碳捕获的目标。

    确保锂和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供应

    在限制原材料措施上法案提出,《净零工业法案》草案中设定,到2030年,欧盟计划每年至少10%的关键原材料供应、40%的关键原材料加工、15%的关键原材料回收来自欧盟本土。

    来自单一第三方国家的战略原材料年消费量不应超过65%,高于65%的国家的相关产品将在投标评定中被降级,让买家更难获得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提案中对原材料的限制主要是锂和稀土等领域,提案目的是确保欧盟能够获得安全的、多样化的、负担得起的和可持续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包括:稀土、锂、钴、镍以及硅等。

    据了解,欧盟在稀土和锂矿资源上尤其依赖来自中国,近90%的稀土和60%的锂在中国加工,其认定的的30种关键原材料中,三分之二中国是主要出口国。

    而在太阳能领域,欧盟并未限制光伏原材料进口限制,欧盟还表示,在产业链上包括硅锭和硅片在内的某些前期环节将继续依赖中国进口,比例超过90%。

    甚至在该提案中还对太阳能“予以重任”,称到2030年欧盟太阳能组件产能将足以达到REPowerEU及绿色公约倡议下至少40%的年度预期需求,其中涉及600 GW太阳能装机容量计划。

    不难看出,欧盟颁布该法案的目的主要为摆脱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的对外依赖,通过吸引可再生能源企业入驻增强本土可再生能源制造。而另一方面,也是与美国可再生能源争夺战的再度升级。

    与美国可再生能源争夺战的升级

    自去年下半年白宫颁布《通胀削减法案》以来,欧洲与美国为争夺可再生能源企业入驻开始了一系列的补贴战。欧洲国家认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颁布抢走了欧洲可再生能源企业,声称美国借大量补贴诱使欧洲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将产业链转移到美国,削弱了欧洲新能源制造业,并且破坏了欧洲就业。

    于是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欧盟也在加紧制定“绿色补贴”计划来应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欧盟去年就接连提出2100亿欧元的欧洲能源重返计划(REPowerEU)以及5650亿欧元的“能源系统数字化”计划,以吸引可在生能源企业入驻,与美国《通胀削减法》正面硬刚,而本次法案则是双方在补贴战上的再一次升级。

    从法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欧盟颁布该法案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碳减排,以及建立多元化的绿色能源供给及其供应链,实际上,在欧洲的多项补贴及政策扶持下,已有多家中国光伏、储能、锂电企业接连奔赴欧洲融资上市。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20725.shtml
相关报告
  • 《欧盟发布《关键原材料法案》提案》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04-25
    • 2023年3月1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关键原材料法案》,制定内部行动和国际参与两方面举措,确保欧盟能够获得安全、多样化、可负担和可持续的关键原材料供应。 一、内部行动 1. 确定明确的行动重点:法案更新了关键原材料清单,新的清单包括34种材料(锑、砷、铝土矿、重晶石、铍、铋、硼酸盐、钴、炼焦煤、铜、长石、萤石、镓、锗、铪、氦、重稀土元素、轻稀土元素、锂、镁、锰、天然石墨、镍-电池级、铌、磷酸盐岩、磷、铂族金属、钪、金属硅、锶、钽、钛金属、钨、钒),与上一次2020年的清单相比,有28种材料保持不变,去掉了铟和天然橡胶,并在新的清单中增加了6种材料(砷、铜、长石、氦、锰、镍-电池级)。此外,该法案还确定了一份战略原材料清单(铋、硼-冶金级、钴、铜、镓、锗、锂-电池级、金属镁、锰-电池级、天然石墨-电池级、镍-电池级、铂族金属、磁铁用稀土元素(Nd、Pr、Tb、Dy、Gd、Sm和Ce)、金属硅、钛金属、钨),这些战略原材料对欧洲绿色和数字雄心的重要技术以及国防和太空应用至关重要,同时在未来面临潜在的供应风险。该法案中的条例将关键和战略原材料清单纳入欧盟法律,并为战略原材料供应链上的国内产能设定了明确的基准,即到2030年,欧盟战略原材料消费量中至少10%来自本土开采、40%来自本土加工、15%回收再利用,同时每种战略性原材料来自单一第三国的供应量不超过65%。 2. 创建安全且有弹性的欧盟关键原材料供应链:该法案将减轻欧盟关键原材料项目的行政负担并简化许可程序。选定的战略项目将受益于融资支持和缩短的许可期限(开采许可证为24个月,加工和回收许可证为12个月)。成员国还必须制定勘探地质资源的国家方案。 3. 确保欧盟能够减轻供应风险:为确保供应链的弹性,法案规定对关键原材料供应链进行监测,并协调成员国之间的战略原材料库存。某些大公司必须对其战略原材料供应链进行审计,包括公司层面的压力测试。 4. 投资于研究、创新和技能:委员会将加强对关键原材料突破性技术的吸收和部署,建立关于关键原材料的大规模技能伙伴关系和原材料学院,促进关键原材料供应链中与劳动力相关的技能。对外,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将被用作一种工具,协助伙伴国家发展其自身的开采和加工能力。 5. 通过改善关键原材料的循环和可持续性来保护环境:在改善关键原材料供应的安全和可负担性的同时,必须加大努力,减轻欧盟内部和第三国在劳工权利、人权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不利影响。努力改进关键原材料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有助于促进第三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性治理、人权、冲突解决和区域稳定。 成员国将需要通过国家举措,改善富含关键原材料的废物的收集,并确保将其回收为二次关键原材料。成员国和私人经营者必须调查从当前和历史采矿废物中回收关键原材料的潜力。含有永磁体的产品需要满足循环要求,并提供有关可回收性和回收成分的信息。 二、国际参与 1. 使欧盟关键原材料的进口多样化:欧盟在供应此类原材料方面永远不会自给自足,其大部分消费将继续依赖进口。因此,国际贸易对于支持全球生产和确保供应多样化至关重要。欧盟将需要加强与全球可靠伙伴的接触,以发展投资并使其多样化,促进国际贸易的稳定,加强投资者的法律确定性。欧盟将寻求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建立互利的伙伴关系,特别是在其全球门户战略框架内。 2. 加强贸易行动:包括为所有愿意加强全球供应链的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一个关键原材料俱乐部;加强世界贸易组织(WTO),包括就“投资便利化促进发展”诸边协议进行谈判;扩大其可持续投资便利化协定(Sustainable Investment Facilitation Agreements)和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s)网络,并加大执法力度以打击不公平贸易行为。 3. 进一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欧盟将与可靠的伙伴合作,以可持续的方式促进伙伴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欧盟安全、有弹性、可负担和多样化的价值链构建。
  • 《三大关键立法,能否保住欧盟绿色产业?》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zwh
    • 发布时间:2024-07-24
    • 2024年3月、4月、5月,欧盟接连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电力市场改革相关法案和《净零工业法案》,这一系列法案被视为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的三大关键立法,旨在增强欧洲净零产业的竞争力,快速向气候中和转型。这三大立法一方面被视为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回应,另一方面也被一些人看作是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做法。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三大立法并非针对中国企业,也不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实质性影响”。那么,这些法案通过的背景是怎样的?究竟能够多大程度上保护欧洲绿色产业?又将给中国带来多大影响呢? 应对材料和能源上的“脆弱性” 今年3月,欧盟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该法案旨在确保欧洲工业关键原材料的安全和可持续供应,增强战略自主性,大幅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这份法案共列出34种关键原材料,其中17种被认为是“战略性原材料”,包括稀土、锂、镍、钴和硅等。法案设定的目标称,在2030年前,欧盟每年原材料消耗量的10%应来自境内开采,40%在欧盟加工,25%来自回收再利用。而针对战略性原材料,法案要求来自单一第三国的供应量不能超过65%。 1个月后,欧盟通过电力市场改革相关法案。其中的“差价合约”条例规定,当电价下跌幅度过大时,公共机构将对能源生产商进行补偿,而电价过高时,则向能源生产商收费。此外,方案还引入“电价危机”机制,当电价被异常推高时,欧盟可宣布区域性电价危机,允许成员国采取临时措施,为中小企业和能源密集型工业消费者制定电价。 5月27日,欧盟又正式通过《净零工业法案》,与《关键原材料法案》相衔接。该法案计划通过简化许可规则、创建净零工业谷等措施以达成一系列目标,包括到2030年,欧盟将把所需的净零技术产品本土产能比例提升至40%。普华永道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只有风电、电解器和热泵的本土产能比例达到该目标,其他领域的制造能力均低于该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永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和电力市场改革相关法案分别从净零、原材料和电力这三大关键视角出发,给欧盟在诸多相关领域加以立法规制,将产生全方位且深远的影响。 法国《回声报》认为:“面对美国政府决定进行大规模投资,以及亚洲绿色技术的快速发展,欧盟也希望通过《净零工业法案》加以应对,为欧洲大陆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创造条件。”根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的报告,欧盟在净零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处于全球前列,比如在供热和制冷网络、生物甲烷、永磁体和风力涡轮机这4种气候解决方案上,欧盟创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高价值发明,欧洲也是世界上互联互通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随着欧盟对净零工业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内制造业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份额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尤其在电池、光伏等领域,欧盟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如果欧洲希望在清洁能源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需要确保强大的欧洲制造能力,并为投资新项目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必须避免只依赖单一供应商。”欧盟能源专员西姆森这样表示。欧盟官网信息显示,尽管欧盟的热泵等技术生产能力较高,但制造商仍依赖从东南亚国家、美国等进口零部件。 法国《解放报》分析称:“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凸显了欧盟在材料和能源供应链中的脆弱性。”瑞典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当下欧洲社会对关键原材料的需求很大,欧洲消耗了全球约1/4的关键原材料,但只生产了3%。由于不少原材料地理分布不均且开采加工高度集中,欧盟目前高度依赖关键原材料进口。数据显示,欧盟98%的稀土和97%的镁供应来自中国,约80%的锂来自智利,60%以上的钴来自刚果。在此基础上,未来欧洲对关键原材料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法国咨询公司FiGroupe刊文称:“到2030年,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所需要的锂和钴的量分别是现在的18倍和5倍,到2050年更是分别涨到60倍和15倍。” 至于电力市场改革相关法案,赵永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事实上是一个适应时代的法规设计。欧盟成员国高度异质化,在电力上各成员国状况不一,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各国在能源尤其是电力供应问题上的矛盾日渐凸显,使得欧盟电力改革迫在眉睫。 三大法案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欧盟绿色工业三大立法未来所产生的影响会是关乎民众日常生活的。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2019年,欧洲能源行业就业人数为760万人,预计到2030年,欧洲将在能源行业创造总计300万个额外就业岗位。电力市场改革相关法案将直接影响法国民众的能源支票和电费支出,而《净零工业法案》若要真正落实,居住在巴黎老城区的数百万居民的住宅必须完成“绿色化”升级换代,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要更换、升级老城区陈旧的供暖系统和设备,仅此一项就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关于三大法案能够多大程度上得到落实,欧洲内部也不乏质疑的声音。业内专家、欧盟布鲁格智库成员西蒙·塔格里皮塔认为,《净零工业法案》对包括光伏、风力涡轮机等19项净零技术设定了目标,但欧盟“缺乏落实这些目标的有效工具”,这让该法案有点“纸上谈兵”。新法案首次要求公共部门在购买或组织拍卖太阳能电池板、热泵等技术产品时不应仅考虑价格,还要考虑“可持续性和弹性标准”。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例,专家表示,欧中双方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差异很大,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成本比欧洲低35%,公共采购和能源拍卖还要带来额外成本,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可持续性和弹性标准”可能会被忽视。新法案究竟能够起到多大作用还要取决于几个月后的具体方案。 对于欧盟的电力市场改革,欧盟希望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免受未来电价飞涨的影响。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有违市场规律,发放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欧洲企业仍在不断向美国等地搬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能源价格便宜。 各方争论算不算保护主义 《净零工业法案》旨在保护欧洲企业在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型期间免受美国和中国竞争的影响。路透社更是直指中国称:“《关键原材料法案》旨在确保欧洲成为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其他绿色产品的制造基地,并减少对中国在这些产品及其所含关键矿物上的依赖。” 早在去年年底欧盟各国部长就《净零工业法案》展开讨论时,欧盟太阳能行业代表就警告称,该法案可能会“破坏欧盟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因为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德国太阳能行业协会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德国就安装了超过100万个新太阳能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德国去年光伏系统发电量为620亿千瓦时,约占德国电力总消耗量的12%。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最近3年,中国制造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占德国设备总数的85%左右。 欧盟绿色工业三大关键立法会为中国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但与此同时,这对我国“数智经济”和“绿色经济”来说,也是一个机遇。欧洲的新立法一定程度上也促使我国企业在技术上更加精进、在规范上更加合规。 不少欧洲分析人士认为,该法案不会对中国企业造成“实质性影响”,一方面在于欧盟的法案更多地专注于给欧洲净零技术产业更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在于欧盟内部专家就法案中的一些目标仍存在争议,且法案也并没有明确要求净零技术生产商必须从当地供应商采购一定数量的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