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推出AI法案服务平台 千亿资金布局与产业阻力并存》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刘飞
  • 发布时间:2025-10-11
  • 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AI法案服务平台,为2027年全面实施提供合规指导。与此同时,欧盟公布两项AI战略并投入超千亿欧元资金,但遭遇超110家企业的联合抵制,要求延迟实施法规两年。这场监管雄心与产业现实的对峙,正考验欧洲的AI发展前景。

    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10月9日推出了AI法案服务台和单一信息平台,旨在帮助企业在2027年8月全面实施AI法案之前应对其复杂性。该平台包括三个主要部分:首先是合规检查器,用于帮助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确认是否有法律义务以及如何合规。此外,还有一个名为“AI法案浏览器”的直观在线工具,允许用户浏览法案的各章节和附录。对于仍然困惑的用户,他们可以通过在线表格联系AI法案服务台,获取专业团队的帮助。 

    AI法案是欧盟的旗舰立法,去年8月正式生效,旨在为欧盟内的AI开发和实施建立框架。根据AI应用对安全、安保、社会、隐私等方面的潜在风险,该法案对其提出了不同的规定。尽管该法案在提供法律明确性、透明度和保护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批评者认为该法案在数据使用方面制造了不确定性,即哪些数据可以用于训练AI模型,哪些数据可能会违反欧盟的数据保护规则。 自法案生效以来,已有59家公司在公开信中对此表达了担忧。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委员会已启动了一项改革措施,包括简化数字计划以减少监管负担。

  • 原文来源:https://www.telecoms.com/ai/the-eu-has-launched-a-help-line-for-the-ai-act
相关报告
  • 《欧盟新电池法尘埃落定,中国数千亿产业出口有何影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19
    • 6月14日,欧洲议会议员以587票赞成、9票反对和20票弃权通过了与理事会达成的一项协议,以全面改革欧盟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规定。 这个规定也被称为“欧盟新电池法”。按照立法流程的规定,理事会现在须正式批准该文本,并在欧盟官方公告上发布,法规将在其后的20天生效。 报告员Achille Variati表示:“我们首次制定了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立法,这种方法对环境和经济都有好处。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欧盟回收行业,特别是锂,以及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整个工业部门,这在未来几十年对我们大陆的能源转型和战略自主至关重要。这些措施可能成为整个全球电池市场的基准。” 欧盟新电池法通过,并不是结束,而是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这将会有更多的二级立法和一系列配套的执行措施在路上。 01 电池法的前世今生 电池是向气候低碳化和更清洁用能过渡的关键技术。全球对电池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到 2030 年将增长14倍。欧盟可能占该需求的 17%。 早在2019年,欧盟委员会于发布了对前电池指令的评估。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尽管电池指令在改善环境、回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然而也无法完全实现其目标,特别是与收集废电池或材料回收效率有关的目标。评估指出,由于缺乏整合技术创新和新用途的机制,该指令很难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监管的提案,也就是《新电池法》的雏形,以替代旧有的电池指令。新电池法提案考虑了该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未来挑战,并将涵盖电池从设计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 该提案旨在加强内部市场的运作,促进循环经济,减少电池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该倡议与欧洲绿色协议、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和新工业战略密切相关。 2022年12月,欧盟委员会同意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临时政治协议(详见环球零碳文章),法案具体内容已经敲定。 此次通过的《新电池法》,尽管细节文件还未出台,从披露的一些指标来看,和去年12月那版没有明显变化。 一是提供电池碳足迹声明和标签,要求企业根据相关标准,收集并计算向欧盟出售的电池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包括上游原材料、产品生产、运输、报废和回收。 二是设定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就是关于废弃电池最终有多少可以进行回收的百分比。 三是提供电池护照,其中动力电池被明确要求具有电子记录。只有拥有电池护照的动力电池,才能进入欧洲市场。 02 高比例的回收要求能否实现? 根据电池法的规定,未来几年的回收率目标如下: 到2027年,锂的回收率应达到50%,钴、铜、铅和镍的回收率应达到90%;到2031年,锂的回收率应达到80%,钴、铜、铅和镍的回收率应达到95%。 博萃循环碳咨询部门国际业务负责人吴彬告诉《环球零碳》,国内目前采用的回收方式主要是物理法预处理和湿法回收。目前预处理黑粉的收集率已经能达到95%,而湿法部分,锂的回收率可以达到85%至90%,镍和钴的回收率超过98%。但是,以电芯为衡量标准的话,需要将这两个指标相乘。 由于具体的计算细节尚未确定,还不能判断达到这些高回收率目标是否存在困难。 03 不仅仅要核算电池碳足迹 新电池法要求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将迫使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阶段考虑电池的可持续性和回收性。企业需要寻求使用更环保的材料和生产方法,以减少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电池能够被有效回收和再利用。 对于企业而言,电池材料的来源、技术规格、化学成分、制造过程、碳足迹等都在电池护照披露信息中显示,能够让企业清晰供应链,深度掌控原材料供应,并可将成本、产能、风险和机会透明化。 吴彬表示,出口电池做好碳足迹只是一部分,电池法规对电池的监管是全生命周期的,包括如前段的供应链尽职调查要求,以及最终的回收处置等。法规中提到的数字电池护照,会在更广的ESG范畴对电池进行要求。 “对于出口电池的碳足迹具体怎么算,欧盟还会出具体的计算规则。” 针对电池的碳足迹,欧盟JRC(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相应的计算规则。这些规则将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池,如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轻型交通工具电池等,制定相应的碳足迹计算规则。最近,动力电池的计算规则的最终初稿已经发布。 具体的计算细节和细则尚未最终确定,需要企业密切关注相关规定的发布,并遵循细则进行数据核算和计算方法的核证。 企业可以选择第三方去进行数据和计算方法的核证,从而只需要披露最终结果,而不需要披露计算细节,从而规避敏感数据的外泄。 04 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破局之道 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池材料生产国,是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我国锂离子电池用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的产量均占到全球的70%以上。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中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数额接近3426.56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1835.26亿元增长86.7%,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同比增长94.3%。 据 SNE Research 数据,中国生产的动力电池在欧盟市场份额已经从 2020 年的 14.9% 上升至 2023 年的 34%。 近两年,欧盟及世界多国相继推出电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了中国产品进入欧美市场的门槛。 6月11日,在“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举办了国际首个电池行业环境声明(EPD)平台发布仪式。 《动力和储能电池产品类别规则(PCR)》由SGS主笔,包括宁德时代、弗迪电池、远景等60多家电池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旨在深入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推动电池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内企业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顺利出海。 平台为电池产品开展EPD工作建立了详细的流程和规则,并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制定了电池产品的类别规则(PCR)。EPD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数据和信息进行报告,并经由独立第三方验证,更具科学性、可比性,更容易获得外界认可。 将来与国外开展EPD互认工作,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电池行业的影响力和产业安全。
  • 《广东加速布局人工智能 建设千亿产业集群》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07
    • 今年以来,广东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提速,尤其是制造业、互联网、语音、医疗等多个领域,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融合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广东省人民政府此前出台的《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该省要大力推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   广东各地纷纷抢占人工智能高地。其中,从2017年3月开始,广州推出一项旨在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战略,其中包括建设人工智能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圳方面则提出,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发机构和产业平台在广东纷纷成立。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联合成立广东省首个医疗机构“医学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   位于广州的中国联通沃音乐公司近日宣布,将携手芋头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设立智能语音联合创新实验室,在智能语音平台建设、技术研究和应用、产品研发与孵化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智能语音产业链新生态。   同时,联通沃音乐还将联合东莞市台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智能语音产品及音箱耳机等音乐周边硬件产品,共建智能声音产品线。   瞄准广东各城市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需求,2019百度城市大会首站近日在广州举行。百度副总裁顾国栋在大会上透露,今年百度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下沉至广州、郑州、南京等全国百座城市,为产业发展提供赋能。   “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正在阻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人工智能‘盘活’城市积累的庞大的数据资源,将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商业前景。”顾国栋表示,人工智能将帮助城市管理者实现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在内的智能交通。   此次大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字产业处副处长王文质表示,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较好,具备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人工智能运营环境也不断优化。   王文质表示,广东要加强政策统筹力度,争取3年左右将珠三角地区建成全国最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之一;同时,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应用,包括组织遴选一批人工智能示范项目,聚焦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跨区域、跨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重点在生产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应用示范项目。   据了解,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启动了2019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区申报工作。   此外,人工智能也进入了广东省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记者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获悉,今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要围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加快相关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