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加速布局人工智能 建设千亿产业集群》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07
  • 今年以来,广东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提速,尤其是制造业、互联网、语音、医疗等多个领域,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融合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广东省人民政府此前出台的《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该省要大力推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

      广东各地纷纷抢占人工智能高地。其中,从2017年3月开始,广州推出一项旨在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战略,其中包括建设人工智能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圳方面则提出,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发机构和产业平台在广东纷纷成立。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联合成立广东省首个医疗机构“医学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

      位于广州的中国联通沃音乐公司近日宣布,将携手芋头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设立智能语音联合创新实验室,在智能语音平台建设、技术研究和应用、产品研发与孵化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智能语音产业链新生态。

      同时,联通沃音乐还将联合东莞市台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智能语音产品及音箱耳机等音乐周边硬件产品,共建智能声音产品线。

      瞄准广东各城市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需求,2019百度城市大会首站近日在广州举行。百度副总裁顾国栋在大会上透露,今年百度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下沉至广州、郑州、南京等全国百座城市,为产业发展提供赋能。

      “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正在阻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人工智能‘盘活’城市积累的庞大的数据资源,将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商业前景。”顾国栋表示,人工智能将帮助城市管理者实现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在内的智能交通。

      此次大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字产业处副处长王文质表示,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较好,具备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人工智能运营环境也不断优化。

      王文质表示,广东要加强政策统筹力度,争取3年左右将珠三角地区建成全国最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之一;同时,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应用,包括组织遴选一批人工智能示范项目,聚焦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跨区域、跨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重点在生产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应用示范项目。

      据了解,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启动了2019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区申报工作。

      此外,人工智能也进入了广东省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记者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获悉,今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要围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加快相关立法工作。

相关报告
  • 《瞄准人工智能,安徽布局千亿产业生态圈》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12
    •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布局,即以中国声谷为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依托芜湖和马鞍山两地工业基础,多点发力,打造辐射全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发挥优势,拓展产业深度广度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安徽有独特的优势。数据显示,安徽省201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接近70亿元,同比增长46.3%,在全国占比约为9.8%。同时,安徽还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集聚了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数百家上下游相关企业,初步构建了从基础设施、技术、产品到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然而,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安徽除了语音产业“独步”全国外,在人工智能其他细分领域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根据《规划》,安徽省将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发,每年编制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导向计划,指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实施人工智能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同时拓展人工智能在农业、制造业、教育、医疗健康业、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下一步,中国声谷将充分发挥安徽科教资源优势,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等的行业应用。”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祁东风说,作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中国声谷已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产业发展与应用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多点布局,打造千亿产业生态圈 “我们具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天培介绍,目前安徽已初步形成了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到2025年,安徽省将在智能无人设备、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确立竞争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团队,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到2030年,安徽省将打造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为此,安徽省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将重点打造特色集群,着力构建“一核、两地、多点”的布局。其中,“一核”是以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立足“两地”,是依托芜湖和马鞍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实施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改造,并延伸至其他智能装备产业。面向“多点”,即发挥宿州、淮南、蚌埠等地优势,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器件、智能农业、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 “做强‘一核’的重点,是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智能软硬件研制、开放平台构建以及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张天培表示。 搭建平台,鼓励更多企业入链 “除了要开展前沿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我们还将加快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安徽省科技厅副巡视员王学雷告诉记者,在布局基础前沿技术研发平台方面,安徽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力图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智能计算、高级机器学习系列算法等基础理论方面,实现原创性突破。 “在发展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方面,将在语音识别等优势领域,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全国领军企业和品牌,在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医疗装备、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加快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王学雷表示,安徽将重点支持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公司、江淮集团、奇瑞汽车、格力电器、美亚光电、荣事达等一批企业,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 此次《规划》还提出,安徽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以智能家居领域为例,《规划》鼓励支持智能家居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等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互联共享解决方案,开发涵盖智能安防、智能家电控制、智能照明、智能娱乐等在内的全屋智能系统。“这将使更多的相关企业加入到人工智能产业链中来。”王学雷说。
  • 《安徽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03
    • 安徽省政府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副主任万士其解读了最新出台的《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以下简称《规划》),预计到2030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聚区。 基础优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占全国近10%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具有竞争优势的省份,安徽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语音及语言处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集聚了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数百家上下游相关企业,初步构建了从基础设施、技术、产品到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2017年,安徽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接近70亿元,同比增长46.3%,在全国占比约为9.8%。 “当前我省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五大主要特点,分别是:核心技术优势明显,科研实力较为雄厚,重点领域应用广阔,区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基础保障比较有力。”张天培表示,安徽已经初步形成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汽车、家电、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最重要的三大领域,而这恰恰都是安徽的优势产业,2017年3个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6000亿元。同时,在安徽农业、教育、医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人工智能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发展目标:2030年成为全国重要先行区 《规划》系统梳理了安徽产业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提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要求、近中远期目标和产业布局。 到2020年,安徽省将在产品智能、工业智能和服务智能等重点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集聚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到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的中期目标。而到2030年,安徽省将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的远期目标。 产业布局:“合芜马”带头打造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安徽省将构建“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布局,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做强“一核”。以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等的行业应用,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立足“两地”。依托芜湖和马鞍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面向“多点”。发挥宿州、淮南、蚌埠等地云计算、大数据发展优势,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器件、智慧农业、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大范围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