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电池法尘埃落定,中国数千亿产业出口有何影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19
  • 6月14日,欧洲议会议员以587票赞成、9票反对和20票弃权通过了与理事会达成的一项协议,以全面改革欧盟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规定。

    这个规定也被称为“欧盟新电池法”。按照立法流程的规定,理事会现在须正式批准该文本,并在欧盟官方公告上发布,法规将在其后的20天生效。

    报告员Achille Variati表示:“我们首次制定了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立法,这种方法对环境和经济都有好处。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欧盟回收行业,特别是锂,以及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整个工业部门,这在未来几十年对我们大陆的能源转型和战略自主至关重要。这些措施可能成为整个全球电池市场的基准。”

    欧盟新电池法通过,并不是结束,而是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这将会有更多的二级立法和一系列配套的执行措施在路上。

    01

    电池法的前世今生

    电池是向气候低碳化和更清洁用能过渡的关键技术。全球对电池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到 2030 年将增长14倍。欧盟可能占该需求的 17%。

    早在2019年,欧盟委员会于发布了对前电池指令的评估。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尽管电池指令在改善环境、回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然而也无法完全实现其目标,特别是与收集废电池或材料回收效率有关的目标。评估指出,由于缺乏整合技术创新和新用途的机制,该指令很难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监管的提案,也就是《新电池法》的雏形,以替代旧有的电池指令。新电池法提案考虑了该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未来挑战,并将涵盖电池从设计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

    该提案旨在加强内部市场的运作,促进循环经济,减少电池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该倡议与欧洲绿色协议、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和新工业战略密切相关。

    2022年12月,欧盟委员会同意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临时政治协议(详见环球零碳文章),法案具体内容已经敲定。

    此次通过的《新电池法》,尽管细节文件还未出台,从披露的一些指标来看,和去年12月那版没有明显变化。

    一是提供电池碳足迹声明和标签,要求企业根据相关标准,收集并计算向欧盟出售的电池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包括上游原材料、产品生产、运输、报废和回收。

    二是设定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就是关于废弃电池最终有多少可以进行回收的百分比。

    三是提供电池护照,其中动力电池被明确要求具有电子记录。只有拥有电池护照的动力电池,才能进入欧洲市场。

    02

    高比例的回收要求能否实现?

    根据电池法的规定,未来几年的回收率目标如下:

    到2027年,锂的回收率应达到50%,钴、铜、铅和镍的回收率应达到90%;到2031年,锂的回收率应达到80%,钴、铜、铅和镍的回收率应达到95%。

    博萃循环碳咨询部门国际业务负责人吴彬告诉《环球零碳》,国内目前采用的回收方式主要是物理法预处理和湿法回收。目前预处理黑粉的收集率已经能达到95%,而湿法部分,锂的回收率可以达到85%至90%,镍和钴的回收率超过98%。但是,以电芯为衡量标准的话,需要将这两个指标相乘。

    由于具体的计算细节尚未确定,还不能判断达到这些高回收率目标是否存在困难。

    03

    不仅仅要核算电池碳足迹

    新电池法要求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将迫使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阶段考虑电池的可持续性和回收性。企业需要寻求使用更环保的材料和生产方法,以减少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电池能够被有效回收和再利用。

    对于企业而言,电池材料的来源、技术规格、化学成分、制造过程、碳足迹等都在电池护照披露信息中显示,能够让企业清晰供应链,深度掌控原材料供应,并可将成本、产能、风险和机会透明化。

    吴彬表示,出口电池做好碳足迹只是一部分,电池法规对电池的监管是全生命周期的,包括如前段的供应链尽职调查要求,以及最终的回收处置等。法规中提到的数字电池护照,会在更广的ESG范畴对电池进行要求。

    “对于出口电池的碳足迹具体怎么算,欧盟还会出具体的计算规则。”

    针对电池的碳足迹,欧盟JRC(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相应的计算规则。这些规则将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池,如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轻型交通工具电池等,制定相应的碳足迹计算规则。最近,动力电池的计算规则的最终初稿已经发布。

    具体的计算细节和细则尚未最终确定,需要企业密切关注相关规定的发布,并遵循细则进行数据核算和计算方法的核证。

    企业可以选择第三方去进行数据和计算方法的核证,从而只需要披露最终结果,而不需要披露计算细节,从而规避敏感数据的外泄。

    04

    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破局之道

    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池材料生产国,是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我国锂离子电池用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的产量均占到全球的70%以上。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中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数额接近3426.56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1835.26亿元增长86.7%,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同比增长94.3%。

    据 SNE Research 数据,中国生产的动力电池在欧盟市场份额已经从 2020 年的 14.9% 上升至 2023 年的 34%。

    近两年,欧盟及世界多国相继推出电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了中国产品进入欧美市场的门槛。

    6月11日,在“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举办了国际首个电池行业环境声明(EPD)平台发布仪式。

    《动力和储能电池产品类别规则(PCR)》由SGS主笔,包括宁德时代、弗迪电池、远景等60多家电池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旨在深入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推动电池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内企业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顺利出海。

    平台为电池产品开展EPD工作建立了详细的流程和规则,并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制定了电池产品的类别规则(PCR)。EPD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数据和信息进行报告,并经由独立第三方验证,更具科学性、可比性,更容易获得外界认可。

    将来与国外开展EPD互认工作,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电池行业的影响力和产业安全。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4768.shtml
相关报告
  • 《行业并购盛行,498亿美元半导体收购案尘埃落定》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2-16
    • 芯片行业一场价值498亿美元的收购案终于收尾。 2月14日 ● 美国芯片厂商AMD宣布,以全股票交易方式完成对FPGA大厂赛灵思公司的收购。按照目前双方的股票交易价值,该项收购金额为498亿美元(约合3165亿元人民币)。 收购完成后,AMD将通过显著扩大的规模和计算、图形和自适应SoC产品组合,打造行业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的领导者。赛灵思股东将以每股赛灵思普通股换取1.7234股AMD普通股。赛灵思普通股将不再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交易。 另外,赛灵思前首席执行官Victor Peng将加入AMD,担任新成立的自适应和嵌入式计算集团(AECG)的总裁。AECG仍然专注于推动FPGA、自适应SoC和软件路线图。随着新事业部的成立,AMD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且能够提供包括CPU和GPU在内的一系列扩展解决方案。 AMD称,这笔收购交易是在已获得所有必要审批手续后完成的。 1、漫漫收购之路驶达终点 2020年10月,AMD宣布收购赛灵思以加强AMD在数据中心和5G强有力的竞争力。这次交易将全部使用AMD的股票,合并后,AMD股东将拥有合并公司的74%左右股份,赛灵思股东拥有其余26%。 2021年6月,AMD收购赛灵思获英国监管批准。 2022年1月27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超威半导体公司收购赛灵思公司股权。 这场收购案从2020年10月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分别经过了欧盟、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监管批准,中国是它的最后一站。 AMD自宣布收购赛灵思以来,这场收购案便成为了芯片行业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引起重大关注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AMD和赛灵思均属美国芯片的老牌企业,在各自领域均属于龙头的地位。另一方面,这场交易高达上百亿美元,是近年来芯片行业收购案里数额最大的交易之一。 就在昨晚,这场长达一年多的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对于此次交易,AMD表示,公司将提供CPU、GPU、FPGA和自适应SoC强大产品组合,以抓住庞大市场机会。 2、AMD将提升市场地位 全球缺芯持续加剧,芯片行业竞争格局风云变幻。多年来,芯片行业始终在通过一系列交易进行整合,多数企业会选择通过大笔收购的方式来加强自身的“护城河”。 在美国芯片市场,AMD与英特尔堪称为“旗鼓相当”的对手。2015年,英特尔宣布完成对赛灵思竞争对手Alteras的收购,此次收购补充了英特尔的产品组合,将加强拓展其FPGA业务。 在此之后,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赛灵思和AMD不知不觉站在了同一营地。 2006年,AMD斥资54亿美元收购ATI,融合了CPU和GPU。此次收购赛灵思,对于AMD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 从营收情况来看,1月28日,赛灵思公布营业财报,2021年4月4日-2022年1月1日,公司营业收入28.25亿美元(约179.64亿元人民币)。而AMD公布2021财年全年营收则为164亿美元,高达人民币约1000亿元。 从产品线来看,赛灵思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可编程芯片FPGA生产商,可编程芯片FPGA主要用于数据中心业务上。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在FPGA市场,赛灵思全球和中国境内市场份额分别为50%-55%、50%-55%,均排名第一。 收购完成后,AMD将具备CPU+GPU+FPGA三大产品线,有望跻身全球市场领先地位,从而与英特尔、英伟达展开更针对性的竞争。 对于收购赛灵思,AMD总裁兼CEO苏姿丰表示,此次收购可增强公司在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公司通过有效整合赛灵思在FPGA方面的优势,能够提供具有更广泛高性能的计算产品组合,提供从CPU到GPU、ASIC、FPGA系统级解决方案。 AMD总裁兼CEO苏姿丰:通过赛灵思的FPGA、自适应SoC、人工智能引擎和软件专业知识带来超强的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解决方案组合,并帮助公司在可预见的约1350亿美元的云计算、边缘计算和智能设备市场机遇中占据更大份额。 3、半导体行业“并购”盛行 纵观历史长流,半导体行业已历经百年发展,同时半导体并购案层出不穷,这也对当下半导体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当前,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处于扩张期。随着新市场的出现,多数半导体企业通过向全新领域拓展来增加自身在半导体方面的布局,形成优势互补,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纵览2021年半导体行业的并购大案,覆盖了EDA产业、IC设计、芯片制造业、封测产业等领域。 EDA领域 新思科技收购以太网控制器IP公司MorethanIP以及BISTel; Ansys收购Phoenix Integration; 概伦电子完成收购Entasys; 楷登电子收购Pointwise以及NUMECA等。 IC设计领域 高通完成收购Nuvia以及Veoneer; 美满电子完成收购Inphi; 亚德诺完成收购美信集成; 瑞萨电子完成收购戴乐格以及Celeno。 芯片制造领域 安世半导体完成收购Newport Wafer Fab; SK海力士收购Key Foundry以及收购英特尔大连NAND闪存制造厂的资产及SSD业务; 德州仪器完成收购美光Lehi晶圆厂; 赛微电子/Silex收购Elmos; 世界先进完成收购L3B厂房,成为世界先进晶圆五厂等。 封测领域 智路资本宣布收购日月光大陆封测工厂; 联测科技完成收购力成科技新加坡晶圆凸块业务; 英飞凌完成收购Syntronixs Asia; 长电科技收购ADI新加坡测试厂房。 结语 从长远来看,此次收购的完成让AMD具备了与对手抗衡的技术支持,未来的芯片市场竞争局面将会更加激烈。 同时,当前的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紧张,由巨头企业主导的并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半导体市场竞争格局正在不断重塑,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 《2020年光伏政策尘埃落定 补贴全面退出进入倒计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3-12
    • 3月10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其中《2020年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简称《方案》),今年光伏政策的总基调及操作办法将延续2019年的相关政策机制,实行省级主导、落实消纳、平价优先、分类管理。 业内认为,2020是我国光伏发电由补贴依赖进入平价建设的关键一年,此项政策的落地,对于我国光伏发展历程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风光协同 统筹消纳空间 “国家支持光伏平稳、有序、高质量发展的基调和方向不会改变。”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曾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年光伏政策出台的过程中,通过数次征求意见,已形成高度共识,延续2019年的政策机制,实施补贴项目竞争配置,将有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看来,今年光伏政策的一大“亮点”在于风电、光伏有了更好的协同性。今年的风电政策提出,落实规划总量控制,《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各省级区域2020年规划并网目标减去2019年底已并网和已核准在有效期并承诺建设的风电项目规模,为本省(区、市)2020年可安排需国家财政补贴项目的总规模。 “根据《2020年风电项目建设方案》,风电须严格落实规划总量控制,使整体消纳资源比去年有了更好的统筹,”易跃春进一步表示,虽然风电、光伏有很大的互补性,但同时也共用了整个系统的消纳能力,通过更好的协同,能够更好的共用消纳空间。 根据《方案》,今年光伏平价项目和需国家财政补贴项目,将继续分别按照2019年“19号文”和“49号文”有关要求执行。其中,对于竞价项目,《方案》明确,竞争配置工作的总体思路、项目管理、竞争配置方法仍按照2019年光伏发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实行,竞争指导价按照国家有关价格政策执行。 据记者了解,2020年度新建光伏发电项目补贴预算总额度为1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户用光伏,补贴竞价项目(包括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按10亿元补贴总额组织项目建设。竞争配置工作的总体思路、项目管理、竞争配置方法仍按照2019年光伏发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实行,竞争指导价按照国家有关价格政策执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表示,光伏建设管理政策基本延续2019年竞价政策以及继续实施电价补贴退坡,可稳定国内市场规模和发展节奏,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和平顺过渡到“十四五”初期的全面平价阶段。 战疫结束 市场有望复苏 当前,由于疫情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受挫,但得益于今年政策出台较早,业内普遍预期,2020年国内光伏市场将呈现恢复增长。时璟丽告诉记者,2020年光伏建设时间表早于2019年,又是补贴退坡的关键阶段,预期光伏市场将会在去年基础上增长。 记者了解到,2019年,我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下滑,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政策出台相对较晚,项目建设时间不足、前期和准备工作不充分、资金落实难等因素造成进程较申报预期时间延迟,而今年国家能源局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各方努力,文件出台时间大幅提前。《方案》要求,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尽快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对企业自愿申报国家补贴项目进行审核等工作基础上,2020年平价项目于4月底前,竞价项目于6月15日(含)之前报送国家能源局。 此外,由于疫情对于今年第一季度复工影响较大,2019年竞价项目并网时间节点预计将适当延期,具体时间将视疫情情况,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三方会商,科学谋划,并及时发布。 易跃春指出,由于今年光伏竞价安排延续了去年的政策,行业有了较充足的时间做前期准备,加之今年竞价时间的提前,2020年装机总量将会回升,初步判断有望达到40GW左右,其中户用项目约7GW。 放眼长远 推动模式创新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对于正在政策“换挡”中逐渐迈向“平价时代”的光伏行业,也是具有“节点”意义的一年。从长远视角来看,随着“十四五”的到来,光伏从补充能源转向替代能源的步伐也将加速,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多机遇。 “‘十四五’期间,随着光伏产业技术进一步提升,成本进一步降低,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推广,以就地开发、就近利用为主导,中东部地区因其良好的消纳能力,光伏将会得到较快发展。”易跃春表示,“三北地区”因其良好的资源条件及土地优势,在做好加强当地消纳开发光伏基础上,还可以利用规划建设的特高压外送通道,合理配置风、光资源,提高外送通道新能源比例,支持和促进全国能源转型。 “‘十四五’既是可再生能源进入后补贴的时代,也是可再生能源更多从应用模式、商业模式、体制机制上直接融入电力系统时期,更是为其后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打下重要基础的关键阶段。”时璟丽表示,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潜力是持续性的,“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在此方面发力,使其成为开发成本最低的电源。 时璟丽指出,新的技术、应用模式将继续呈现,而新商业模式的应用、分布式市场化交易也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突破。此外,她还表示,“光伏+储能应用”将在“十四五”起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逐步成为重要的光伏应用新业态。 对于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趋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0年,光伏应用将进一步多样化,随着光伏发电在各领域应用的逐步深入,光伏+制氢、光伏+5G通信、光伏+新能源汽车、光伏+建筑等领域的关注度将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