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印度洋开展5次海洋微塑料调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6-25
  •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19日从中国大洋协会了解到,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近日收官,科考队员在本航段中开展了5个站位的海洋微塑料调查,这也是我国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海洋微塑料调查。

      “围绕国际关注的微塑料污染等海洋环境问题,我国首次在印度洋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有助于推动我国海洋微塑料监测与海洋环境治理融入全球海洋环境监测和国际治理。”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学家倪建宇说。

      海洋微塑料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由于微塑料可吸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且可被鸟类及鱼类、底栖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微塑料已成为国际海洋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热点。

      2016年,国家海洋局启动了近海微塑料监测,随后又将范围扩大至大洋和极地领域。此次微塑料调查作业,将为我国科学家了解西南印度洋海洋微塑料分布状况,评估该区域微塑料污染程度提供重要数据资料。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大洋科考范围正在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不同海域密切跟踪全球热点和前沿问题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倪建宇说。

  • 原文来源:;http://www.mlr.gov.cn/xwdt/mtsy/201806/t20180622_1869426.htm
相关报告
  • 《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暨大洋46航次在大西洋开展首次微塑料调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11-22
    • 大海放眼望去湛蓝澄澈,实际上藏着许多“看不见”的垃圾——微塑料。正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暨中国大洋 46 航次的“向阳红 01 ”船,开展了我国在大西洋的首次微塑料调查作业。 据大西洋航段首席科学家李传顺介绍,微塑料是指粒径很小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通常认为粒径小于5毫米,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小塑料颗粒以及大块塑料垃圾的降解产生的塑料碎片。由于微塑料是污染载体,又被称为“海洋里的 PM2.5 ”。“别看微塑料体积小,肉眼不易观察到,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却很强。”李传顺说,受人类活动影响,近海海洋环境中已存在大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易溶解在水中,一旦微塑料和这些污染物相遇,正好聚集形成一个有机污染球体。并且,微塑料会随洋流漂浮到各地,进一步扩大污染范围。 目前在南大西洋,“向阳红 01 ”船已完成 100 余次表层海水微塑料调查站位,并借助温盐深仪进行了 7 次全水深海水微塑料样品采集,为查明微塑料在这一海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运移路径提供了数据资料。 那么获取的微塑料样品是怎么处理的?随船进行微塑料调查的李倩表示,科研人员将采集到的海水样品进行浓缩后过滤,把其中含有的微塑料富集在 0.45 微米的硝酸纤维膜上保存下来,等回到岸上的实验室后再进一步分析。“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高端,微塑料通过海洋中的食物链进入到海洋生物体内,因而最终威胁人类健康。”李倩说。 的确,微塑料虽小,威力却不小。联合国环境署已在 2014 年将微塑料污染列为之前十年的十大紧迫环境问题之一。同时,随着人们对保护海洋生态和海洋环境健康意识的提高,微塑料已成为海洋科考的热点问题。 此次“向阳红 01 ”船执行的环球科考航次,也填补了我国在南大西洋进行微塑料观测的空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大西洋航段领队孙永福表示,随着海洋塑料垃圾成为全球性问题,在不同海域深入展开微塑料跟踪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海洋微塑料监测融入全球海洋垃圾监测体系,这也是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举措。
  • 《海洋中的塑料和微塑料在增加吗?》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02-19
    • 海洋中的塑料和微塑料在增加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分析了全球不同区域的大量海洋垃圾监测调查数据以及建模数据,该研究成果已于2021年1月28日在《微塑料和纳米塑料》(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期刊上发表。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是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nstitut Francais de Recherche pour L’Exploitation de la Mer,IFREMER)的著名研究员Francois Galgani博士。研究认为,塑料从陆地进入海洋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直至2019年,沿海海洋系统中的垃圾数量是恒定的。例如,连续的浮游生物记录仪收集的海洋垃圾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东北大西洋每年捕获的浮游生物数量没有变化,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浮游生物数量稳步增加。海洋垃圾的某些组成成分,例如工业颗粒,国家政策的制定起到了一定影响,这些物质在工业应用中的减少,使得海洋中检测到相应的组分颗粒体积也在减少。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但这种“稳定状态”(沿海海洋系统中塑料数量恒定)的情况可能并未考虑以下情况:(1)塑料垃圾转移到了全球海洋的偏远地区,在那里开展监测,因此同样的垃圾没有被统计。(2)垃圾降解成更小的碎片(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由于体积小(例如微塑料网中的纤维)或由于它们存在于海洋生物体内,从而不会被发现。 有关海洋塑料垃圾的统计数据发人深省。例如,据海洋保护协会(Ocean Conservancy)估计,全球每年有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而目前在同一海域已经有1.5亿吨塑料。全球每年生产3.8亿吨塑料,其中约50%为一次性塑料,这包括全球每年销售的5000亿个塑料袋,它们的平均使用寿命只有15分钟。(刘思青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