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介绍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典型案例》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 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4-12-02
  •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近年来,各地持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取得了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总结了生态保护补偿典型案例,为各地推动生态保护补偿提供借鉴。

    本期推出——京津冀区域:保上游好水护下游清流,加快推动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京津冀区域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加快推动建立重点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目前潮河、白河、永定河、沙河、黎河等京津水源上游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到100%。


  • 原文来源:http://www.h2o-china.com/news/354501.html
相关报告
  • 《生态环境部部长答记者问 去年50亿元用于长江流域生态补偿》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3-12
    • “一年多来,蓝天保卫战的进展和成效还是不错的。”李干杰介绍,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提高了1.3个百分点,达到了79.3%,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9.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三个重点区域改善得更多。 接下来,要扭住重点区域、时段、行业、因子“四个重点”;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强化督察执法、科技创新、联防联控、宣传引导“四项支撑”;实现“四个明显”:“让PM2.5浓度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李干杰介绍,大气重污染成因也有了基本说法,三大影响因素为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现在关键是要优化四大结构,做好预警应急工作,实施联防联控。 坚决反对制止“一刀切” 中央环保督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因为担心被问责,出现紧急停产停业“一刀切”方式。对此,李干杰表示“坚决反对,坚决制止,严格禁止”,“一刀切”既影响和损害公信力,也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基本权益。 在开展环保督察、开展强化监督过程中,坚持“双查”,既查不作为、慢作为,又查乱作为、滥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就是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不做,滥作为、乱作为就是平常不做事,到时候就乱做,典型的‘一刀切’。” 同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决反对放松、放宽环境监管,如果发现哪些地方该做的事、能做的事不做,为了一时的利益让保护为发展让路,那我们是盯住不放,该追责的要求严肃追责。 对长江劣Ⅴ类水体专项整治 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经开展饮水水源地的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开展“绿盾”相关行动和深化“清废行动”,进一步排查和整治沿江的固体废弃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的问题,将对劣Ⅴ类水体、入江入河排污口、“三磷污染”和11个省市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 “生态补偿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手段、市场手段。”李干杰介绍,从新安江的上下游补偿,到汀江、韩江、九洲江、滦河,生态补偿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长江的生态补偿也在积极推动中,去年,中央财政资金拿出50亿元用于推动支持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会进一步扩大、深化、运用好生态补偿机制。 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对监测数据造假,我们是深恶痛绝!今天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的监测数据是真实、准确、全面的。”李干杰说,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也是环保工作的生命线,一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二是掌握的治理工程推进和社会反映百姓感受一致,不像过去是“两张皮”。对于监测数据造假,要做到严肃查处“让其不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让其不能”,宣传引导做到“让其不愿”。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成效明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小环保变成了大环保。”李干杰说,过去是环保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小马拉大车,现大家都积极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共同齐心努力打污染防治攻坚战。例如生态环境部与最高检建立合作机制,春节之后就互派人员挂职。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范洁(本报北京今日电)
  • 《京津冀敲定生态环境执法联动重点》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20-09-08
    • 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近日召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重点工作会议,要求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深化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在省级联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区(市)县级执法联动,三地相互毗邻区(市)县共签订执法联动框架协议16份。依托此项机制,三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有力打击了跨区域、跨流域环境违法行为。  落实协作机制 ,对交界处和“飞地”进行检查  会议提出,三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联合执法工作,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健全执法联动层级,共同排查、处置跨区域、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违法案件,加大对三地交界处和“飞地”的执法检查力度,共同打击区域环境违法行为。  会议部署了2020年~2021年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重点工作。一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深化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加强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监管,严厉打击医疗废物、废水跨区域违法倾倒、非法转移等违法问题,同时加强环境政策法规宣讲,主动对企业进行指导帮扶。二是强化京津冀区域协同,加大三地交界处和“飞地”的执法帮扶力度。厘清京津冀三地交界处和“飞地”所属地域,健全执法联动层级,进一步完善毗邻区(市)、县生态环境执法联合工作机制,强化开展京津冀三地交界处和“飞地”专项执法帮扶工作。三是加强联动执法,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深入开展春季扬尘治理、夏季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和秋冬季大气攻坚行动。  实行执法联动,紧盯移动源  为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针对联动重点工作,今明两年,京津冀三地将进一步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监管,通过实施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排放源执法监测联动,积极开展移动源监管联动执法,共同探索建立健全京津冀新车抽检协同机制等工作。  在移动源监管方面,今年首次将移动源监管纳入京津冀环境联动执法重点工作中,三地要按照5月1日京津冀同步实施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积极开展移动源执法,共同探索京津冀新车抽检协同机制,在数据共享、执法一致性、油品质量控制、添加剂管理等方面加强协同。  目前,三地已经实现超标排放车辆数据共享。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乙铭表示,接下来,将把移动源监管纳入联动执法重点工作,“依托原有的联动机制,搭建移动源联动执法平台,以重型柴油车执法为重点,积极利用遥感监测和摄影摄像等非现场执法手段,强化移动源监管,统一执法标准。”  在大气方面,三地将进一步加强对家具、印刷、汽车制造等行业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监管。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李斌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主要是臭氧生成物,三地执法和监测部门将联动共同打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违法行为。”  开展联合执法,解决三地环境违法问题  此次,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举行的是关于环境执法联动机制的第七次联席会议。会议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分别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设立3个主会场,京津冀生态环境厅(局)行政执法分管负责人及行政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等在主会场参会。京津冀毗邻区(市)、县设23个分会场,其中北京市10个,天津市7个,河北省6个。各相关区(市)、县生态环境局(分局)行政执法分管负责人及行政执法人员在分会场参会。  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于2015年11月建立,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每年轮值召开会议,共同制定年度执法联动重点。  此次会议回顾总结了上一年度三地联合执法工作情况。2019年以来,在省级联动基础上,京津冀下沉联动执法层级,建立相邻县、区、市间的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共组织执法联动50余次,快速解决交界处和共同关注的环境违法问题,清理了一批“散乱污”项目,推动了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在大气执法方面,河北省涿州市完成北京市移交的20个污染点位的核查,北京市房山区和河北省涿州市共同对交界处的非法砂石厂进行取缔。  2020年3月,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环境局会同河北省廊坊市生态环境局三河分局、三河市公安局、三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执法部门,对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白涧镇与河北省三河市段甲岭镇高庄子村的一处非法石料加工点进行联合执法,并依法取缔。  在水环境保护执法方面,北京区怀柔区、密云区和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制定了《潮河流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并联合对白河流域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涉水污染源进行执法检查。北京市延庆区与河北省赤城县对白河堡水库段周边进行联合检查。北京市通州区会同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对交界处的污水处理厂进行联合检查。  2020年4月,针对北排水河水质波动问题,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会同河北省沧州市生态环境局、河北省沧州市生态环境局黄骅分局对北排水河新区入境断面周边区域和河道两侧进行了为期4天的排查工作,共排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7个,妥善处置了交界处的环境污染隐患。  2019年,在省级联动基础上,京津冀下沉联动执法层级,建立相邻县、区、市间的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解决交界处和共同关注的环境违法问题。  目前,北京市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的所有区都完成了联动执法下沉工作,北京市房山区、通州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等联合河北省相关县、市在交界处开展了十余次执法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明两年,京津冀三地将进一步深化毗邻县区市间的联防联控协作,健全联动层级与会商机制,充分发挥联动执法机制在维护区域环境安全、推动区域环境质量共同改善、服务和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环保一体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着眼于‘十四五’规划,看看过了一年以后,交界处环境违法问题的解决情况,在大气、水、固废、危废等方面继续把机制深化,进一步解决问题